【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循环流动的MBBR强化AOA和AAO双模式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循环流动的MBBR强化AOA和AAO双模式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污水处理行业对于污水处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AAO工艺(Anaerobic
‑
Anoxic
‑
Oxic),即厌氧
‑
缺氧
‑
好氧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广泛用于二级污水处理过程。传统的AAO工艺中,厌氧段实现厌氧生物释磷,并合成PHA,缺氧段实现反硝化脱氮,在好氧段完成硝化过程和过量吸磷过程。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AAO工艺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厌氧释磷过程所合成的PHA在缺氧段会被大量消耗,从而对好氧段聚磷菌的吸磷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由于硝化液大量回流携带的DO导致原水碳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以AAO工艺运行的污水处理工艺多需要在缺氧区投加碳源,以此保证出水TN的达标;最后,受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硝化效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循环流动的MBBR强化AOA和AAO双模式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组建运行系统,所述的运行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的反应池被隔墙分隔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反应池,分别为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在所述的第一反应池内顺次设置有前置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所述的第二反应池作为第一缺氧区,在所述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的右侧还设置有第三反应池,所述的第三反应池的长度是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的宽度之和,所述的第三反应池内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二缺氧区、位于下方的后置多功能区,所述的后置多功能区包括第三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的第二缺氧区与所述的第一好氧区、第一缺氧区均可连通;所述的第一好氧区按照设计硝化池容的30~40%设计,第一好氧区与前置厌缺氧区的池容比为2~5:1,所述的第一缺氧区与前置厌缺氧区的池容比为4~10:1,所述的第二缺氧区与前置厌缺氧区的池容比为1~2:1,所述的后置多功能区与前置厌缺氧区的池容比为1~2:1所述的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三缺氧区池容之和至少为第一好氧区池容的2倍;所述的第一好氧区内投加有悬浮载体,悬浮载体填充率≥30%,所述的悬浮载体承担的硝化负荷达到50%以上;在第一好氧区设置有用于拦截悬浮载体的第一拦截筛网和第二拦截筛网;b、当待处理污水的进水C/N≥5或C/N<2时,系统采用AAO运行模式,具体运行方法为:待处理污水与回流污泥一起经进水渠进入第一厌氧区,依次经第四厌氧区、第三厌氧区后,进入第二厌氧区,从第二厌氧区依次进入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三缺氧区后,由第二好氧区连接的总出水管路排出;c、当2≤待处理污水的进水C/N<5时,系统采用AOA运行模式,具体运行方法为:待处理污水与回流污泥一起经进水渠进入第二厌氧区,依次经第三厌氧区、第四厌氧区后,进入第一厌氧区,从第一厌氧区依次进入第一好氧区、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三缺氧区后,由第二好氧区连接的总出水管路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流动的MBBR强化AOA和AAO双模式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厌缺氧区包括呈田字格排列的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第三厌氧区和第四厌氧区,其中,第四厌氧区和第一厌氧区在第一排,第三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在第二排,第四厌氧区和第三厌氧区在第一列,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在第二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流动的MBBR强化AOA和AAO双模式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渠设置在前置厌缺氧区,进水渠的进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中,吴迪,韩文杰,杨忠启,宋美芹,门艳辉,纪庚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