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跌落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85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跌落婴儿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护栏、光栅、驱动机构、齿形V带、防护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床体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防护柱,所述床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左右所述矩形通槽的上部分别向内对称开设转轴安装孔,所述防护柱两两之间固定安装所述护栏,前后侧所述护栏的左右两侧的床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光栅,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通过前后所述齿形V带与前后所述防护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还固定安装所述控制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智能化、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跌落婴儿床


[0001]本技术属于婴儿床
,涉及一种防跌落婴儿床。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婴儿床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大多数婴儿床仅仅采用四周设置围栏,来防止婴儿从床板上跌落至地面,但是随着婴儿的学习能力的增强和身体发育的加快,婴儿通过攀爬翻越围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婴儿攀爬翻越围栏而引起的摔伤也时有发生。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跌落婴儿床,通过前后护栏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光栅,实时监控婴儿是否从婴儿床内攀爬出前后的护栏外,一旦检测到婴儿从婴儿床内攀爬出前后的护栏外的床板边缘,驱动机构的电机转动分别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通过齿形V带分别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将前后两侧的转轴分别向外翻转,带动前后的固定杆和防护块从矩形通槽内向上旋出,最终使得防护块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呈45度角,将婴儿防护在防护块与前后护栏之间的弹性空间内,从而起到防止婴儿坠落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跌落婴儿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护栏、光栅、驱动机构、齿形V带、防护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床体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防护柱,所述床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左右所述矩形通槽的上部分别向内对称开设转轴安装孔,所述防护柱两两之间固定安装所述护栏,前后侧所述护栏的左右两侧的床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光栅,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固定座,左右所述驱动轴固定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固定座下表面的中心焊接两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分别套装驱动轴,左右所述驱动轴固定座之间的驱动轴上分别固定安装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轴的右侧末端固定安装驱动齿轮,前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齿牙啮合,前后所述第一齿轮分别通过所述齿形V带与前后所述防护装置转动连接,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转轴和第二齿轮,所述转轴中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二齿轮,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转轴安装孔内,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左右所述固定杆之间设置有防护块,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还固定安装所述控制箱;通过前后护栏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光栅,实时监控婴儿是否从婴儿床内攀爬出前后的护栏外,一旦检测到婴儿从婴儿床内攀爬出前后的护栏外的床板边缘,驱动机构的电机转动分别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通过齿形V带分别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将前后两侧的转轴分别向外翻转,带动前后的固定杆和防护块从矩形通槽内向上旋出,最终使得防护块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呈45度角,将婴儿防护在防护块与前后护栏之间的弹性空间内,从而起到防止婴儿坠落的作用。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后侧所述防护柱分别距离床板的前后边缘20cm宽;通过在前后侧的防护柱外侧预留20cm的床板,一是便于陪护人员就坐,二是在婴儿翻出前后的护栏后,不至于快速就坠落到地上,引起危险,三是婴儿如果只是简单将手臂攀爬在前后的护栏上而没有翻出护栏外,而不至于因为没有预留20cm的床板空间而造成前后护栏左右两侧的光栅误动作。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左右所述护栏高于前后所述护栏;左侧或者右侧的护栏一般与墙壁靠拢,而另一侧的护栏高度较高,可以防止婴儿攀爬,前后的护栏较低,是为了陪护人员便于将婴儿从婴儿床内抱出,方便陪护人员。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后所述护栏的高度小于所述光栅的高度;光栅的高度增加可以有效扩大检测的高度,扩大检测范围,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后侧所述驱动齿轮右端的驱动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与Z型固定板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Z型固定板的顶部与所述床板的下表面螺纹连接;通过电机转动带动驱动轴相向转动,从而实现前后的防护装置同时向外侧翻转,实现对婴儿的防护。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后所述固定杆分别由最下面向前后两侧外翻至最上面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度,这样设计,能够使得前后的固定杆分别由最下面向前后两侧外翻至最上面时,防护块能将婴儿包裹在防护块与前后护栏之间形成的45度的弹性空间内,确保婴儿的安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右所述固定杆收缩在左右的矩形通槽,所述防护块采用软质布料;左右的固定杆收缩在左右的矩形通槽使得前后的防护块能够贴合在床板的前后侧壁,不占用有效空间,同时,防护块采用软质布料,可以有效对婴儿进行缓冲阻挡,从而保护婴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前后护栏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光栅,实时监控婴儿是否从婴儿床内攀爬出前后的护栏外,提高该婴儿床的智能性,驱动机构的电机转动分别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通过齿形V带分别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将前后两侧的转轴分别向外翻转,带动前后的固定杆和防护块从矩形通槽内向上旋出,最终使得防护块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呈45度角,同时防护块采用软质布料,从而将婴儿防护在防护块与前后护栏之间的弹性空间内,从而起到防止婴儿坠落的作用,提高防护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床体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装置示意图。
[0016]图中:1、床体;2、护栏;3、光栅;4、驱动机构;5、齿形V带;6、防护装置;7、控制箱;11、床板;12、防护柱;13、支撑腿;131、矩形通槽;132、转轴安装孔;41、驱动轴固定座;42、固定环;43、驱动轴;44、第一齿轮;45、驱动齿轮;46、电机;47、Z型固定板;61、转轴;62、第二齿轮;63、固定杆;64、防护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跌落婴儿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1、护栏2、光栅3、驱动机构4、齿形V带5、防护装置6以及控制箱7。
[0020]所述床体1包括床板11,所述床板11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防护柱12,前后侧所述防护柱12分别距离床板的前后边缘20cm宽,所述床板11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131,左右所述矩形通槽131的上部分别向内对称开设转轴安装孔132。
[0021]所述防护柱12两两之间固定安装所述护栏2,左右所述护栏2高于前后所述护栏2。
[0022]前后侧所述护栏2的左右两侧的床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跌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护栏(2)、光栅(3)、驱动机构(4)、齿形V带(5)、防护装置(6)以及控制箱(7);所述床体(1)包括床板(11),所述床板(11)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防护柱(12),所述床板(11)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安装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的前后侧壁对称开设矩形通槽(131),左右所述矩形通槽(131)的上部分别向内对称开设转轴安装孔(132),所述防护柱(12)两两之间固定安装所述护栏(2),前后侧所述护栏(2)的左右两侧的床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光栅(3),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轴固定座(41),左右所述驱动轴固定座(4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固定座(41)下表面的中心焊接两个固定环(42),所述固定环(42)内分别套装驱动轴(43),左右所述驱动轴固定座(41)之间的驱动轴(43)上分别固定安装第一齿轮(44),所述驱动轴(43)的右侧末端固定安装驱动齿轮(45),前后所述驱动齿轮(45)之间齿牙啮合,前后所述第一齿轮(44)分别通过所述齿形V带(5)与前后所述防护装置(6)转动连接,所述防护装置(6)包括转轴(61)和第二齿轮(62),所述转轴(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长裕杨自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安顺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