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及铆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铆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及铆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多年来,智能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智能产品的制造商对于制造工艺及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目前在制造智能产品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依赖治具来协助组装或定位,在将线段公头铆合至板端母座上时,常需要适合于具有多根顶柱的治具以便能一次性将线段公头铆合至板端母座上,以提升组装效率。
[0004]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次性将多个段公头铆合至多个板端母座上,容易出现按压不均匀,导致次品率较高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容易出现按压不均匀,导致次品率较高的情况发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及铆压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产品铆压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上料机构、送料机构、压料机构和出料板,所述上料机构和出料板分别设于操作台的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上设有上料机构(2)、送料机构(3)、压料机构(4)和出料板(5),所述上料机构(2)和出料板(5)分别设于操作台(1)的两侧,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第一送料组件(31)和第二送料组件(32),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设于上料机构(2)靠近出料板(5)的一端,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2)设于出料板(5)靠近上料机构(2)的一端,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用于将上料机构(2)上的板端母座推送至第二送料组件(32)上,所述压料机构(4)设于第二送料组件(32)的顶部,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2)用于将加工好的板端母座推送至出料板(5)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板(21)和开设在上料板(21)顶端的第一卡料通槽(22),所述上料板(21)固定在操作台(1)上,所述第一卡料通槽(22)用于卡嵌板端母座,所述第一卡料通槽(22)朝向出料板(5)的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包括主限位块(311),所述主限位块(311)固定设置在操作台(1)的顶部,所述主限位块(311)的顶部固定设有子限高块(312),所述主限位块(311)靠近出料板(5)的一侧设有子限位块(313),所述主限位块(311)上开设有滑动通槽(314),所述滑动通槽(314)内穿设有推送块(315),所述推送块(315)上开设有第二卡料通槽(316),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设有第一气缸(317),所述第一气缸(317)朝向第二送料组件(32)设置,所述第一气缸(317)的活塞杆与推送块(31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设有光纤感应器(6),所述光纤感应器(6)位于推送块(315)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2)包括固定块(321),所述固定块(321)设于操作台(1)的顶端,所述固定块(321)设于主限位块(311)远离第一气缸(317)的一侧,所述固定块(321)上开设有第三卡料通槽(322),所述第三卡料通槽(322)沿着板端母座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操作台(1)上设有第二气缸(323),所述第二气缸(323)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324),所述第二气缸(323)用于带动驱动块(324)推动第三卡料通槽(322)内的板端母座朝向出料板(5)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铆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机构(4)包括驱动组件(41)和按压块(42),所述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盛,刘包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