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7692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层、浇筑在预制混凝土层上端面的现浇NC层、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以及U形钢筋空间网架;预制混凝土层与现浇NC层之间设有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一端设在预制混凝土层内,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且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设在现浇NC层内;预制混凝土层与现浇NC层通过U形钢筋空间网架和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受力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U形钢筋空间网架以及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钢纤维插入现浇NC中,有效增加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现浇NC层之间的粘结性能。(UHPC)与现浇NC层之间的粘结性能。(UHPC)与现浇NC层之间的粘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结构自重大、耐久性差、抗裂性能差等缺点,相较于普通混凝土而言,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超高的抗压强度,远超于普通混凝土的超强抗拉强度和韧性,能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非常强的抗渗透能力,几乎无碳化,并且UHPC的抗氯离子侵入、化学腐蚀、冻融等耐久性指标非常高。
[0003]采用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与现浇NC组合桥梁,预制UHPC底板得抗裂性能,超强的耐久性能够有效保护钢筋、现浇NC,提升桥梁的抗裂性能和整体耐久性,施工时可作为NC现浇的模板,通车后可作为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施工十分便捷。
[0004]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与现浇NC组合界面是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粘接界面在收缩差或荷载作用下往往先破坏,能否保证两种材料共同工作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与现浇NC组合界面锚固性能非常重要,同时如何安全、方便地吊装较薄的预制构件也是工程界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现有的技术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锚固方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层、浇筑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上端面的现浇NC层、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以及U形钢筋空间网架;所述预制混凝土层与现浇NC层之间设置有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一端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层内,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且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设置在现浇NC层内;
[0008]其中,预制混凝土层与现浇NC层通过U形钢筋空间网架和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受力整体。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由第一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U形锚固钢筋以及横向钢筋构成;两层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通过U形锚固钢筋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以及横向钢筋互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U形锚固钢筋以及横向钢筋通过绑接形成U形钢筋空间网架。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分别绑接在不同一层的所述横向钢筋上。
[0011]更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绑接的横向钢筋位于所述现浇NC层内,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绑接的横向钢筋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层内。
[0012]更进一步地,U形锚固钢筋采用螺纹钢。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内掺有一定数量的钢纤维,该钢纤维可以竖直拉起且插置在现浇NC层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采用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作为桥面板的底板构件,充分利用UHPC抗拉、抗压强度高的材料特性,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板开裂,并实现了桥面板的无支架施工。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将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U形钢筋空间网架以及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钢纤维插入现浇NC中,有效增加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现浇NC层之间的粘结性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与现浇NC层的锚固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预制混凝土层,2—现浇NC层,3—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
[0024]4—第一纵向钢筋,5—U形锚固钢筋,6—横向钢筋,
[0025]7—第二纵向钢筋,8—钢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层1、浇筑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1上端面的现浇NC层2、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以及U形钢筋空间网架;
[0029]其中,如图1

3所示,预制混凝土层1与现浇NC层2之间设置有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一端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层1内,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且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设置在现浇NC层2内。
[0030]其中,预制混凝土层1与现浇NC层2通过U形钢筋空间网架和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的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受力整体。
[0031]进一步的,预制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80cm

100cm,现浇NC层2的强度为C50,U形钢筋
空间网架的一端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层1内,其另一端露出预制混凝土层1的上端面,便于预制板的吊装;将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的U形钢筋空间网架以及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的钢纤维8插入现浇NC中,加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板与现浇NC层的界面粘结性能。
[0032]其中,利用UHPC抗拉强度高的材料特点,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作为底层,叠层为现浇NC层;预制混凝土层1与现浇NC层2通过U形钢筋空间网架和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的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受力整体。
[0033]其中,在预制混凝土层1初凝之前,将钢纤维8拉竖直;并且在初凝时,对预制混凝土层1的上端面进行拉毛处理;浇筑混凝土时钢纤维8垂直插置现浇NC层2内,增加了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与现浇NC层2之间的粘结性能。
[0034]其中,如图2、4所示,U形钢筋空间网架由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7、U形锚固钢筋5以及横向钢筋6构成;两层的横向钢筋6之间通过U形锚固钢筋5进行固定,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7以及横向钢筋6互相垂直连接;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7、U形锚固钢筋5以及横向钢筋6通过绑接形成U形钢筋空间网架。
[0035]进一步的,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层(1)、浇筑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层(1)上端面的现浇NC层(2)、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以及U形钢筋空间网架;所述预制混凝土层(1)与现浇NC层(2)之间设置有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一端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层(1)内,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穿过竖直钢纤维拉毛处理层(3),且U形钢筋空间网架的另一端设置在现浇NC层(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板与现浇NC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钢筋空间网架由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7)、U形锚固钢筋(5)以及横向钢筋(6)构成;两层所述横向钢筋(6)之间通过U形锚固钢筋(5)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7)以及横向钢筋(6)互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钢筋(4)、第二纵向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吴江鸿张阳邱俊峰刘腾飞蔡隆文陈仕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