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018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应用于墩柱结构中;包括:缓冲垫层、固定组件、多个连杆组件、多个防护挡板组件、多个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垫层包裹于墩柱结构的外周,所述固定组件紧贴于缓冲垫层的中部外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围挡结构,所述转动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使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所述围挡结构围设于缓冲垫层和固定组件的外侧,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本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防撞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码头和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1、码头工程、桥梁工程是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船舶货物运输、人员车辆出行等基本需求。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域条件、航道环境、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码头桩基础、桥墩容易遭受船舶撞击而损坏或破坏。对于桩基础、桥墩这个承重最大的关键结构部件而言,其直接受力的位置和面积较小,一旦发生撞击事故,就容易导致结构的严重损伤,甚至威胁到船舶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

2、为了保障交通正常运行和人员生命安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撞击事故的发生率和缓解其造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墩柱防撞装置应运而生。通过安装不同类型的防撞装置,可以有效地吸收船舶撞击时的冲击力,并将其分散或转移,从而保护桩基础、桥墩不受到直接撞击的损伤。同时,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防撞装置的性能和效果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可以更加精确地适应环境条件,为码头、桥梁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目前的防撞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安装成本高,市面上的防撞装置种类繁多,价格也较为昂贵,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投资压力;环保性差:当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防撞装置多采用聚氨酯等合成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也不易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维修成本高,撞击后无法自行恢复原状;保护结构的同时也对船只甚至船员造成了较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用于保护码头和桥梁的墩柱,防止船舶等外力撞击对结构安全产生威胁,且有效降低防撞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应用于墩柱结构中;包括:缓冲垫层、固定组件、多个连杆组件、多个防护挡板组件、多个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垫层包裹于墩柱结构的外周,所述固定组件紧贴于缓冲垫层的中部外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围挡结构,所述转动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使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所述围挡结构围设于缓冲垫层和固定组件的外侧,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

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矩形围挡结构;所述连杆组件和转动组件的数量与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一致。

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包括内挡板和位于所述内挡板两侧的两外挡板,所述内挡板和外挡板之间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排布,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凸起部和凹陷部中,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内挡板和一个外挡板分别均匀分布于同一个转动组件的外周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

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直杆、多个旋转阻尼器和与旋转阻尼器的数量匹配的多个外筒,多个所述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于固定直杆外侧的不同位置上,所述外筒转动连接于旋转阻尼器的外侧,所述外筒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且相邻的两凸起部和两凹陷部分别均匀安装于外筒的外周。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横向内杆、第一复位弹簧和横向外杆,所述横向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直杆的外侧,所述横向内杆的另一端穿过横向外杆的一端,并活动安装于横向外杆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于横向外杆内,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横向内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横向外杆另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外杆另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于固定组件上。

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内杆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横向外杆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横向内杆中部穿过通孔,所述凸台活动安装于横向外杆的内腔,所述横向内杆的外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且小于横向外杆的内径。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外挡板上以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外挡板和内挡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层内竖向设置有多个空腔。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挡板的外边缘设有缓冲胶层。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胶层呈圆弧形沿外挡板的外边缘纵向紧密贴合。

12、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3、(1)该墩柱防撞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防撞装置,成本更低;

14、(2)该墩柱防撞装置可利用水压阻力原理来减缓撞击带来的冲击力;

15、(3)该墩柱防撞装置具有自行复位功能,即只受到一般撞击时,无需外部干预,可自行恢复到原始状态;

16、(4)该墩柱防撞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结构本身,而且还可以为可能发生碰撞的船只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17、(5)该墩柱防撞装置适应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形状、高度进行定制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墩柱结构中;包括:缓冲垫层、固定组件、多个连杆组件、多个防护挡板组件、多个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垫层包裹于墩柱结构的外周,所述固定组件紧贴于缓冲垫层的中部外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围挡结构,所述转动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使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所述围挡结构围设于缓冲垫层和固定组件的外侧,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矩形围挡结构;所述连杆组件和转动组件的数量与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包括内挡板和位于所述内挡板两侧的两外挡板,所述内挡板和外挡板之间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排布,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凸起部和凹陷部中,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内挡板和一个外挡板分别均匀分布于同一个转动组件的外周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直杆、多个旋转阻尼器和与旋转阻尼器的数量匹配的多个外筒,多个所述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于固定直杆外侧的不同位置上,所述外筒转动连接于旋转阻尼器的外侧,所述外筒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且相邻的两凸起部和两凹陷部分别均匀安装于外筒的外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横向内杆、第一复位弹簧和横向外杆,所述横向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直杆的外侧,所述横向内杆的另一端穿过横向外杆的一端,并活动安装于横向外杆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于横向外杆内,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横向内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横向外杆另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外杆另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于固定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内杆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横向外杆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横向内杆中部穿过通孔,所述凸台活动安装于横向外杆的内腔,所述横向内杆的外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且小于横向外杆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外挡板上以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外挡板和内挡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层内竖向设置有多个空腔。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的外边缘设有缓冲胶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胶层呈圆弧形沿外挡板的外边缘纵向紧密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墩柱结构中;包括:缓冲垫层、固定组件、多个连杆组件、多个防护挡板组件、多个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组件,所述缓冲垫层包裹于墩柱结构的外周,所述固定组件紧贴于缓冲垫层的中部外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围挡结构,所述转动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使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所述围挡结构围设于缓冲垫层和固定组件的外侧,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夹角处;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组装成矩形围挡结构;所述连杆组件和转动组件的数量与防护挡板组件的数量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包括内挡板和位于所述内挡板两侧的两外挡板,所述内挡板和外挡板之间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外侧交叉处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排布,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凸起部和凹陷部中,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挡板组件的内挡板和一个外挡板分别均匀分布于同一个转动组件的外周并沿着转动组件相互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水阻式墩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直杆、多个旋转阻尼器和与旋转阻尼器的数量匹配的多个外筒,多个所述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于固定直杆外侧的不同位置上,所述外筒转动连接于旋转阻尼器的外侧,所述外筒固定连接于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煌寇军邓涛黄彬唐晖刘齐建叶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