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7319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供给机构、减压阀、压力补偿阀、三位四通比例阀Ⅰ、三位四通比例阀Ⅱ、双液控节流阀、双液控单向阀、刀盘升降油缸、两位四通电磁阀、减压溢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能够使得刀盘在切割时升降浮动效果好,避免切割甘蔗时刀盘因为触地而过快磨损。避免切割甘蔗时刀盘因为触地而过快磨损。避免切割甘蔗时刀盘因为触地而过快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甘蔗收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糖料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糖的战略安全。
[0003]目前,现有的甘蔗割铺机切割刀盘基本上都是通过手动调节,调节精度差,作业效果不好。液压系统也多采用定量泵与多路手动控制阀进行控制。这样虽然在成本上有所降低,但是会造成整机操作复杂,各种控制阀容易混乱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定量泵,会造成较大的流量损失与系统发热严重,并且由于负载的不断变化,还会造成整机工作性能不可靠。
[0004]因此,采用合适的液压系统是目前甘蔗收割机自动化、智能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该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科学合理,能够使得刀盘在切割时升降浮动效果好,避免切割甘蔗时刀盘因为触地而过快磨损。
[0007]所述的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供给机构、减压阀、压力补偿阀、三位四通比例阀Ⅰ、三位四通比例阀Ⅱ、双液控节流阀、双液控单向阀、刀盘升降油缸、两位四通电磁阀、减压溢流阀;所述的液压供给机构的出油口分别连接减压阀P口和压力补偿阀P口;所述的压力补偿阀的T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P口;所述的减压阀的T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的卸荷口;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ⅠB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ⅡP口,三位四通比例阀ⅠA口连接减压溢流阀P口;所述的减压溢流阀的T口连接两位四通电磁阀P口,两位四通电磁阀泄油T口连接油箱;所述的双液控单向阀进油口一端分开两条油路,进油口d连接刀盘升降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进油口e连接刀盘升降油缸的有杆腔油口;双液控单向阀出油口一端分开两条油路,出油口a连接一条油路到双液控节流阀的油口e一端和两位四通电磁阀的A口,出油口b连接一条油路到双液控节流阀的油口f和两位四通电磁阀的B口。
[0008]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Ⅱ、双液控节流阀、双液控单向阀、刀盘升降油缸、两位四通电磁阀、减压溢流阀共同组成刀盘浮动控制模块。
[0009]所述的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定差溢流阀、梭阀Ⅰ、限压阀Ⅰ、限压阀Ⅱ、梭阀Ⅱ、梭阀Ⅲ,所述的定差溢流阀的P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的卸荷口,定差溢流阀的T口连接油箱;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Ⅰ的油压检测A口连接到梭阀Ⅱ的P2口和限压阀Ⅰ的P口,三位四通比例阀Ⅰ的油压检测B连接梭阀Ⅱ的P1口和限压阀Ⅱ的P口;所述的限压阀Ⅰ的油压检测口连接LS信号检测A口;所述的限压阀Ⅱ的T口接到油箱,限压阀Ⅱ的油压检测口连接LS信号检测B口;所述的梭阀Ⅰ的P2口连接到压力补偿阀的油压检测口和梭阀Ⅱ的A口,梭阀Ⅰ的P1口连接到油箱,梭阀Ⅰ的A口连接到梭阀Ⅲ的P1口;所述的梭阀Ⅲ的P2口连接到回油路油压检测口,梭阀Ⅲ的A口连接到油口信号X。
[0010]所述的减压阀、压力补偿阀、三位四通比例阀Ⅰ、定差溢流阀、梭阀Ⅰ、限压阀Ⅰ、限压阀Ⅱ、梭阀Ⅱ、梭阀Ⅲ共同组成PVG32阀组。
[0011]所述的液压供给机构包括液压变量泵,液压变量泵出油口即为液压供给机构的出油口。
[0012]所述的液压供给机构还包括弹簧变量柱塞缸、无弹簧变量柱塞缸、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均为两位三通阀,所述的液压变量泵的出油口一端分别连接压力控制阀的第一油口和流量控制阀的第一油口,压力控制阀的第一油口和流量控制阀的第一油口同时还与无弹簧变量柱塞缸的无杆腔进油口连接,无弹簧变量柱塞缸的活塞推杆连接液压变量泵的出油控制前端;所述的压力控制阀的第二油口连接弹簧变量柱塞缸的无杆弹簧腔进油口,弹簧变量柱塞缸的活塞推杆连接液压变量泵的出油控制后端;所述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油口同时还与压力控制阀的第三油口连接,流量控制阀的第二油口与压力控制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流量控制阀的第三油口连接油箱。
[0013]所述液压变量泵包括出油口、吸油口S、壳体卸油口L1、壳体卸油口L2、系统压力测压口M2、伺服压力测压口M4、信号油口X;吸油口S经过滤器连接至油箱,系统压力测压口M2用于测试系统压力,伺服压力测压口M4用于测试伺服压力,信号油口X用于连接梭阀Ⅰ,实现变量供油。系统压力测压口M2通过安装系统压力测压表测试系统压力,伺服压力测压口M4通过安装伺服压力测压表测试伺服压力。M2口上测压表显示值与X口上压力值之间的差值为期望设定值,设定值为M2口测得的系统压力减去X口先导控制压力。.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当系统压力测压口M2的信号测试器检测到系统压力低于压力控制阀的调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右位工作,液压变量泵通过流量控制阀调整斜盘倾角,为系统提供所需流量,液压变量泵出口压力始终高出负载压力一定值;当系统压力高于压力控制阀的调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左位工作,切断流量控制阀与无弹簧变量机构柱塞缸之间的油路,液压变量泵输出的高压油进入有弹簧变量机构柱塞缸的无杆腔,使液压变量泵泵斜盘倾角变小,直至接近零排量,满足液压变量泵在超载工况下输出高压小流量的功能需求,减少了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
[0014]液压油流经压力调节阀的阀芯的流量就决定了液压变量泵的泵压(待压),最高负载压力通过梭阀Ⅰ回路反馈至压力控制阀后面的有弹簧的变量机构柱塞缸的弹簧腔,进而完全或部分地关闭回油油口。液压变量泵的泵压是施加于压力调节阀的阀芯的右侧的,一旦负载压力超过设定值,定差溢流阀就会开启,让一部分泵流量直接回液压油箱。
[0015]在压力补偿阀的工作模块中,无论是负载变化还是具有更高负载压力的模块被驱动,压力补偿阀能够维持PVG32阀组的主阀芯的压降不变。A/B口处的缓冲阀PVLP (具有固定设定值)和补油阀用于在过载和/或产生气隙时保护各工作部件。压力补偿阀的工作模块的A/B分别内置一个可调的限压阀,用于限制各个工作油路的压力。
[0016]减压阀的作用是为PVG32主阀体的换向阀,即三位四通比例阀Ⅰ,提供所需的控制油,定差溢流阀主要起到保护作用,当系统压力增大时,会使流量需求减小,此时定差溢流阀开启,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护定差溢流阀进口压力恒定,即保护泵出口压力恒定。右边为换向联,当阀芯开口一定时,定差溢流阀或压力补偿阀前后压差一定,则当液压变量泵B口的流量大于三位四通比例阀Ⅰ的流量时,A、B口的输出流量均不是随着液压变量泵的输出流量以及负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为恒定状态。阀芯上方为两个比例电磁铁,下方为手柄,可以进行手动、自动双操作。输出口A、B均可实现负载压力反馈。限压阀可实现每个执行元件所需的压力不同的控制。在系统压力测压口M2上的压力伺服传感器,以及伺服压力测压口M4上的负载压力传感器中,当几个执行器同时工作时,每个执行器均会产生一个对应其负载大小的PLS压力。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自适应调整系统要产生一个至少满足最大载荷所需的压力,此时梭阀Ⅲ则是将几个模块中不同的PLS油压力进行对比,最后选择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液压供给机构、减压阀(7)、压力补偿阀(8)、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三位四通比例阀Ⅱ(13)、双液控节流阀(14)、双液控单向阀(15)、刀盘升降油缸(16)、两位四通电磁阀(17)、减压溢流阀(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供给机构的出油口分别连接减压阀(7)P口和压力补偿阀(8)P口;所述的压力补偿阀(8)的T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P口;所述的减压阀(7)的T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的卸荷口;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B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Ⅱ(13)P口,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A口连接减压溢流阀(18)P口;所述的减压溢流阀(18)的T口连接两位四通电磁阀(17)P口,两位四通电磁阀(17)泄油T口连接油箱;所述的双液控单向阀(15)进油口一端分开两条油路,进油口d连接刀盘升降油缸(16)的无杆腔油口,进油口e连接刀盘升降油缸(16)的有杆腔油口;双液控单向阀(15)出油口一端分开两条油路,出油口a连接一条油路到双液控节流阀(14)的油口e一端和两位四通电磁阀(17)的A口,出油口b连接一条油路到双液控节流阀(14)的油口f和两位四通电磁阀(17)的B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Ⅱ(13)、双液控节流阀(14)、双液控单向阀(15)、刀盘升降油缸(16)、两位四通电磁阀(17)、减压溢流阀(18)共同组成刀盘浮动控制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恒定的刀盘浮动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差溢流阀(6)、梭阀Ⅰ(9)、限压阀Ⅰ(10)、限压阀Ⅱ(11)、梭阀Ⅱ(19)、梭阀Ⅲ(20),所述的定差溢流阀(6)的P口连接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的卸荷口,定差溢流阀(6)的T口连接油箱;所述的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的油压检测A口连接到梭阀Ⅱ(19)的P2口和限压阀Ⅰ(10)的P口,三位四通比例阀Ⅰ(12)的油压检测B连接梭阀Ⅱ(19)的P1口和限压阀Ⅱ(11)的P口;所述的限压阀Ⅰ(10)的油压检测口连接LS信号检测A口;所述的限压阀Ⅱ(11)的T口接到油箱,限压阀Ⅱ(11)的的油压检测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巧明许鹏向浩罗悦洋宁业烈赵鹏飞韦增健曾俊豪糜泽荣李宗鹏吕攀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