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713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包括机架、储料仓、第一落料斗和装袋系统,所述机架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储料仓与顶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落料斗设于储料仓正下方,且与顶板下端紧固连接;所述装袋系统由称重机构和夹袋机构组成,所述称重机构与机架顶部下方连接,所述夹袋机构与称重机构连接,实现了自动化夹袋—装料称重—堵料—解除夹袋进行落料的打包过程,相比传统的采用人工进行称重装袋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装袋效率高。袋效率高。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质颗粒机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
[0003]生物质颗粒特性: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

8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

5倍,破碎率小于1.5%

2.0%,干基含水量小于10%

15%,灰分含量小于1.5%,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
[0004]通过生物质颗粒机制成的生物质颗粒中破碎率虽然小于1.5%

2.0%,但是破碎产生的细微颗粒和原料粉尘依然存在,目前的生物质颗粒打包装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进行称重装袋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装袋效率低,而且生物质颗粒中的细微颗粒和原材料粉尘容易形成扬尘,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生理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包括机架、储料仓、第一落料斗和装袋系统,所述机架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储料仓与顶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落料斗设于储料仓正下方,且与顶板下端紧固连接;
[0007]所述装袋系统由称重机构和夹袋机构组成,所述称重机构与机架顶部下方连接,所述夹袋机构与称重机构连接;
[0008]所述称重机构包括U型扣、称重传感器、回型扣、称重板、第二落料斗和装料筒,所述U型扣设有两个,且分别与机架上端紧固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U型扣紧固连接,所述回型扣与称重传感器紧固连接,所述称重板两端分别与回型扣下端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落料斗与称重板中间固定连接,所述装料筒与第二落料斗下端焊接。
[0009]优选的,所述储料仓侧面设有放料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转轴、气缸二、桥接件、关节轴承连杆和转杆,所述转轴两端通过带座轴承与储料仓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挡料板,所述气缸二的缸体与储料仓外壁中部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与桥接件紧固连接,所述关节轴承连杆对称设置两个,每一个关节轴承连杆一端与桥接件铰接,另外一端与转杆一端铰接,转杆另外一端与转轴连接驱动转轴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落料斗和第二落料斗都为倒圆锥筒结构,且第一落料斗的下端插入第二落料斗的上端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夹袋机构包括耳座、边夹杆一、边夹杆二、气缸三、半夹片一和半夹片二,所述耳座与称重板两侧下端紧固连接,所述边夹杆一和边夹杆二都设有两个,一个边夹
杆一上端与一侧的耳座一端铰接,另一个边夹杆一上端与另一侧的耳座一端铰接,一个边夹杆二上端与一侧的耳座另一端铰接,另一个边夹杆二上端与另一侧的耳座另一端铰接,所述两个边夹杆一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所述两个边夹杆二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所述气缸三设有两个,且都为双作用气缸,每个气缸三的两端活塞杆分别与边夹杆一和边夹杆二中部铰接,所述半夹片一两端分别与边夹杆一紧固连接,所述半夹片二两端分别与边夹杆二紧固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半夹片一与边夹杆一连接处设有橡胶块,所述半夹片二与边夹杆二连接处设有橡胶块。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的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将袋子上沿口套在装料筒外壁,然后进行夹袋操作。
[0015]夹袋操作:夹袋机构中的两个气缸三,的活塞杆同时收缩,将边夹杆一和边夹杆二往中间拉,使得半夹片一和半夹片二夹住袋子的上沿口套在装料筒外壁的部分。
[0016]装料称重操作:储料仓中的放料机构工作,气缸二的活塞杆收缩,通过桥接件和关节轴承连杆驱动转杆向外旋转,转杆驱动转轴带着挡料板向下打开,储存在储料仓中的生物质颗粒落入第一落料斗中,然后进入称重机构中的第二落料斗和装料筒,最后进入袋子中,边装料边被称重传感器称重,当达到设定重量阈值时,进行堵料操作。
[0017]堵料操作:储料仓中的放料机构工作,气缸二的活塞杆伸出,通过桥接件和关节轴承连杆驱动转杆向内旋转,转杆驱动转轴带着挡料板向上关闭,堵住从储料仓中下落的生物质颗粒。
[0018]解除夹袋进行落料:夹袋机构中的两个气缸三的活塞杆同时伸出,将边夹杆一和边夹杆二往两边推,使得半夹片一和半夹片二解除对袋子的上沿口套在装料筒外壁部分的夹持,装满生物质颗粒的袋子落入下方的输送系统上。
[0019]本技术的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夹袋—装料称重—堵料—解除夹袋进行落料的打包过程,相比传统的采用人工进行称重装袋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装袋效率高。
[0020]2、所述放料机构中的挡料板为对称设置,使得转轴带着挡料板向下打开时,生物质颗粒从储料仓中间落入第一落料斗中间,穿过第二落料斗和装料筒进入袋子中,保证了生物质颗粒装袋时不会出现往袋子一侧跑偏,保证了解除夹袋进行落料后的稳定性。
[0021]3、所述第一落料斗和第二落料斗都为倒圆锥筒结构,且第一落料斗的下端插入第二落料斗的上端内部,不仅实现了从上一级落下的生物质颗粒的聚料操作,而且避免了生物质颗粒散落。
[0022]所述顶板与称重板之间设有伸缩波纹管,且伸缩波纹管包裹住第一落料斗,避免落料过程生物质颗粒中的粉尘外泄,保证了车间的作业环境,避免影响劳动者的生理健康。
[0023]4、所述半夹片一与边夹杆一连接处设有橡胶块,所述半夹片二与边夹杆二连接处设有橡胶块,保证圆弧形的半夹片一和半夹片二夹持力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装配图一;
[0025]图2是本技术的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装配图二;
[0026]图3是放料机构装配图;
[0027]其中:
[0028]1、机架;3、储料仓;4、放料机构;5、第一落料斗;6、称重机构;7、夹袋机构;8、伸缩波纹管;
[0029]10、撑挡板;11、侧板;12、导轨;13、滑块;14、顶板;
[0030]40、转轴;40

1、挡料板;41、气缸二;42、桥接件;43、关节轴承连杆;44、转杆;
[0031]60、U型扣;61、称重传感器;62、回型扣;63、称重板;64、第二落料斗;65、装料筒;
[0032]70、耳座;71、边夹杆一;72、边夹杆二;73、气缸三;74、半夹片一;75、半夹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储料仓(3)、第一落料斗(5)和装袋系统,所述机架(1)顶部设有顶板(14),所述储料仓(3)与顶板(14)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落料斗(5)设于储料仓(3)正下方,且与顶板(14)下端紧固连接;所述装袋系统由称重机构(6)和夹袋机构(7)组成,所述称重机构(6)与机架(1)顶部下方连接,所述夹袋机构(7)与称重机构(6)连接;所述称重机构(6)包括U型扣(60)、称重传感器(61)、回型扣(62)、称重板(63)、第二落料斗(64)和装料筒(65),所述U型扣(60)设有两个,且分别与机架(1)上端紧固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61)与U型扣(60)紧固连接,所述回型扣(62)与称重传感器(61)紧固连接,所述称重板(63)两端分别与回型扣(62)下端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落料斗(64)与称重板(63)中间固定连接,所述装料筒(65)与第二落料斗(64)下端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化打包装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3)侧面设有放料机构(4),所述放料机构(4)包括转轴(40)、气缸二(41)、桥接件(42)、关节轴承连杆(43)和转杆(44),所述转轴(40)两端通过带座轴承与储料仓(3)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0)上设有挡料板(40

1),所述气缸二(41)的缸体与储料仓(3)外壁中部紧固连接,所述气缸二(41)的活塞杆端部与桥接件(42)紧固连接,所述关节轴承连杆(43)对称设置两个,每一个关节轴承连杆(4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加乐王韦韦陈黎卿郑泉梁念喜张春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