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88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下菜机构,涉及自助售货领域,针对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实用性不强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隔成装菜腔和检测腔,所述装菜腔内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装菜腔分隔成出菜腔和下菜腔,所述出菜腔与检测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检测腔内还设置有延伸至出菜腔内的第一引流板,所述下菜腔内设置有多个下菜机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隔板朝向下菜腔的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引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下菜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菜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助售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下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模式的转变,无人售货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人售货机能充分补充人力资源的不足,适应消费环境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无人售货机可以24小时全天候营业,投入资本少、面积小,其新颖的购物模式,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大量具有好奇心和购物欲的年轻人,同时饭菜也能作为无人售货机的商品进行出售。
[0003]目前市场上的无人售货机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摆放商品的格子,而每个格子后面需要设置一个推动装置,用于将格子中的商品推出,以使得该商品从格子上掉落至出口,上述无人售货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下菜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菜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隔成装菜腔和检测腔,所述装菜腔内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装菜腔分隔成出菜腔和下菜腔,所述出菜腔与检测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检测腔内还设置有延伸至出菜腔内的第一引流板,所述下菜腔内设置有多个下菜机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隔板朝向下菜腔的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引流板,所述下菜机构包括装菜组件、拨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装菜组件与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拨动组件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装菜组件沿箱体内壁运动,以使所述拨动组件拨动装菜组件,控制所述装菜组件上的菜碗运动至第二引流板上,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检测腔内通过第一引流板进入到出菜腔内。
[0008]进一步而言:所述装菜组件包括一侧为敞开的第一框体、装菜板、固定架以及齿条,所述齿条与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体设置于齿条朝向拨动组件的一侧,所述装菜板的一端延伸进第一框体内与第一框体铰接,所述固定架设置于装菜板上,所述装菜板与第一框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力件。
[0009]进一步而言: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还与齿条啮合传动。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拨动组件包括一侧为敞开的第二框体、拨动板以及第二弹力件,所述第二框体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框体内与第二框体铰接,所述第二弹力件的一端与拨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而言:所述检测腔内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菜碗检
测的红外检测装置。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广告屏,所述广告屏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的正面底部还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出设置有遮挡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该装置通过安装驱动组件、装菜组件、拨动组件、引流板以及红外检测装置等结构,其中通过驱动组件能够控制装菜组件进行运动,而装菜组件在运动时能够通过拨动组件实现自身装菜板进行转动,而当装菜板倾斜时,位于装菜板上的菜碗则能够落在第二引流板上,进而通过第二引流板进入到检测腔内,通过红外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在通过第一引流板进入到出菜腔内,这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打开遮挡板将菜碗取出,进而能够实现自主机的自动下菜功能。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下菜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箱体;2、隔板;3、固定板;4、第一引流板;5、第二引流板;6、第一框体;61、装菜板;62、固定架;63、齿条; 64、第一弹力件;7、驱动电机;71、齿轮;8、第二框体;81、拨动板;82、第二弹力件;9、安装板;91、红外检测装置;10、广告屏; 101、控制面板;102、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通过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下菜机构,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箱体1分隔成装菜腔和检测腔,装菜腔内还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将装菜腔分隔成出菜腔和下菜腔,出菜腔与检测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检测腔内还设置有延伸至出菜腔内的第一引流板4,下菜腔内设置有多个下菜机构,隔板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隔板2朝向下菜腔的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引流板5,下菜机构包括装菜组件、拨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装菜组件与箱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拨动组件与隔板2固定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控制装菜组件沿箱体1内壁运动,以使拨动组件拨动装菜组件,控制装菜组件上的菜碗运动至第二引流板5上,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检测腔内通过第一引流板4进入到出菜腔内。
[0021]通过图1

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7以及齿轮71,驱动电机7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齿轮71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装菜组件包括一侧为敞开的第一框体6、装菜板61、固定架62以及齿条63,齿条63与箱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框体6设置于齿条 63朝向拨动组件的一侧,装菜板61的一端延伸进第一框体6内与第一框体6铰接,固定架62
设置于装菜板61上,装菜板61与第一框体6 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力件64,齿轮71还与齿条63啮合传动,拨动组件包括一侧为敞开的第二框体8、拨动板81以及第二弹力件82,第二框体8与隔板2固定连接,拨动板8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框体8内与第二框体8铰接,第二弹力件82的一端与拨动板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框体8固定连接;
[0022]首先启动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启动能够带动它的输出轴进行转动,输出轴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齿轮71进行转动,由于齿轮71与齿条63之间相互啮合,进而齿轮71转动能够带动齿条63进行运动,齿条63运动进一步的能够带动第一框体6进行运动,当第一框体6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装菜板61向下运动,进而通过装菜板61拨动板81进行挤压,使拨动板81发生转动,从而挤压第二弹力件82,使第二弹力件82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一框体6运动至最底部时,装菜板61与拨动板81之间相互分离,这时拨动板81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作用下恢复原位,然后驱动电机7带动齿轮71进行反转,带动齿条63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菜机构,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箱体(1)分隔成装菜腔和检测腔,所述装菜腔内还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将装菜腔分隔成出菜腔和下菜腔,所述出菜腔与检测腔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检测腔内还设置有延伸至出菜腔内的第一引流板(4),所述下菜腔内设置有多个下菜机构,所述隔板(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隔板(2)朝向下菜腔的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二通孔处的第二引流板(5),所述下菜机构包括装菜组件、拨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装菜组件与箱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拨动组件与所述隔板(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装菜组件沿箱体(1)内壁运动,以使所述拨动组件拨动装菜组件,控制所述装菜组件上的菜碗运动至第二引流板(5)上,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检测腔内通过第一引流板(4)进入到出菜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下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菜组件包括一侧为敞开的第一框体(6)、装菜板(61)、固定架(62)以及齿条(63),所述齿条(63)与箱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框体(6)设置于齿条(63)朝向拨动组件的一侧,所述装菜板(61)的一端延伸进第一框体(6)内与第一框体(6)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好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