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EBUG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故障排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DEBUG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与DEBUG检测系统相比,以往的电子设备故障排查系统,往往需要多次向安全系统询问,且排查故障速度慢,占用CPU高从而导致系统卡顿,检查的漏洞往往不能彻底清除,未被清除的代码导致系统信息泄露,使得系统的安全系数降低,有的BUG甚至可以逃过故障排查系统的检测,继续对安全系统进行攻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已有检测系统检测方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更全面检测的DEBUG检测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了一种可以更全面检测的DEBUG检测系统包括:信号接入接口、SD卡模块、USB转串口模块、TTL232预留模块、以太网模块以及以太网外设模块,所述信号接入接口包括接口J1,所述SD卡模块负责信息的存储,所述USB转串口模块负责信号的转换,所述TTL232预留模块负责电平之间的通讯,所述以太网模块负责路由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物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入接口、SD卡模块、USB转串口模块、TTL232预留模块、以太网模块以及以太网外设模块,所述信号接入接口包括接口J1,所述SD卡模块负责信息的存储,所述USB转串口模块负责信号的转换,所述TTL232预留模块负责电平之间的通讯,所述以太网模块负责路由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J1的管脚1接3V3
‑
0电源,所述接口J1的管脚2接地,所述接口J1与以太网口模块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D卡模块包括接口J3,所述接口J3的管脚4的第一引线经电容C1接地,第二引线经电阻R2接所述接口J3的管脚3,第三引线经电阻R3、R1后接所述接口J3的管脚9,第四引线接电源REG3V3,所述接口J3的管脚2经电阻R4后接地,所述接口J3的管脚6、10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转串口模块包括芯片U1和接口J4,所述芯片U1的管脚14接电源VCC,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1依次设置在电源VCC和所述芯片U1的管脚14之间,所述芯片U1的管脚7接电源VCC,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13依次设置在电源VCC和所述芯片U1的管脚14之间,所述芯片U1的管脚5、13接地,管脚11的第一引线经电容C9接地,第二引线经电阻R14接地,第三引线接电源,电阻R12设置在电源和所述芯片U1的管脚11之间,所述芯片U1的管脚10的第一引线接电源,第二引线经电容C4接地,所述芯片U1的管脚8经电阻R10接所述接口J4的管脚3、所述芯片U1的管脚9接所述接口J4的管脚2,所述接口J4的管脚1的第一引线经电感L0603、电容C8接地,第二引线经电感L0603、电容C7接地,所述接口J4的管脚2的第一引线经双向击穿二极管D2接地,第二引线经电容C6接地,所述接口J4的管脚3的第一引线经双向击穿二极管D1接地,第二引线经电容C5接地,所述接口J4的管脚5、6、8、9接地,所述接口J4的管脚7的第一引线经电阻R15接地,第二引线经电容C10接地,所述接口J4的型号为USB
‑
mini,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FT230X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TL232预留模块包括芯片U2和接口J5,所述芯片U2的管脚1经电容C14接所述芯片U2的管脚3,管脚2经电容C12接地,管脚4经电容C15后接所述芯片U2的管脚5,管脚11、12接所述芯片U1的管脚7、8,所述芯片U2的管脚15接地,管脚6经电容C13后接地,管脚13接所述接口J5的管脚1,管脚14接所述接口J5的管脚2,所述接口J5的管脚3接地,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SP3232EEN
‑
L/TR。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BUG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模块包括芯片U3、晶振Y1和接口J6,所述芯片U3的管脚12的第一引线经电容C18接地,第二引线接跳线接口REG3V3
‑
1,所述芯片U3的管脚1、27经电感L1接地,电容C19、C20、C21并联后设置在电源VD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小燕,顾成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