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件
[0001]本申请属于连接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在对插后实现电信号的对接。为实现连接器组件的小型化设计,目前一般通过减少端子的数量来实现,使得连接器组件不可避免地存在电流承载能力小的问题,而在增大连接器组件的电流承载能力时又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体积大的问题,从而,相关技术中的连接器组件难以同时兼容小型化和承载能力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组件难以同时兼容小型化和承载能力高的优点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0006]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壳、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壳的第一片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片状端子间隔分布的第一柱状端子;
[0007]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壳、装配于所述第二连接壳的第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壳、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壳内的第一片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片状端子间隔分布的第一柱状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壳、装配于所述第二连接壳内的第二片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二片状端子间隔分布的第二柱状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壳能够插接配合,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壳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片状端子与所述第二片状端子弹性抵接,且所述第一柱状端子和所述第二柱状端子形成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内形成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装配空间和第二装配空间,所述第一柱状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二装配空间的内周侧延伸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装配空间内还容置有第一弹片,且扣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片状端子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片状端子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壳内形成有间隔分布的第三装配空间和第四装配空间,所述第二柱状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三装配空间内;所述第四装配空间的内周侧延伸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四装配空间内还容置有第二弹片,且扣接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片状端子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片状端子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端子和所述第二片状端子的构型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状端子包括第一装配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装配部卡接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壳内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设于其中的第一避位槽;和/或,所述第二柱状端子包括第二装配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装配部卡接于所述第三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壳内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设于其中的第二避位槽。5.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内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套接于所述第一柱状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壳内设有装配壳,所述装配壳内形成有插接槽,所述第二柱状端子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在所述第一连接壳和所述第二连接壳插接配合时,所述插接柱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6.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内形成有第一插件,所述第一插件内形成有第一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桂兵,梁敏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达电力连接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