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209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座,具体为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散热的问题。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和外风道,内风道和外风道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机座结构紧凑,铸造薄壁以增大散热面积,实现了轻量化、高冷却性能。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减轻了电机重量、减小电机体积,功能强。与风扇、冲片上的通风结构共同构成高效的冷却系统。同时降低了铸造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座,具体为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
技术介绍
为满足70%低地板高速轻轨车牵引电机轻量化、体积小、功率密度大、使用环境恶劣、低噪音、高冷却性能的要求,牵引电机为减轻定子重量,减小电机体积、适应恶劣环境,电机采用了机内全封闭结构。这种全封闭式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散热的问题而提供了 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本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和外风道,内风道和外风道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 。机座的内风道和外风道相间布置,这样,在机座内风道进风端面辅以挡风板便可实现内外双风路的循环。内风道在电机内部安装的离心风扇作用下使电机内部热量传导均匀,外风道在电机轴端安装的离心风扇作用下带走内风道热量并带走辐射到机座上的热量,两风道相辅相承,共同作用,解决了全封闭电机内部热量不易散发的弊端。机座结构紧凑,铸造薄壁以增大散热面积,实现了轻量化、高冷却性能。该技术结构新颖、减轻了电机重量、减小电机体积,功能强。与风扇、冲片上的通风结构共同构成高效的冷却系统。同时降低了铸造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意, 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1和外风道2,内风道1和外风道2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1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 3。机座为散热导热性能良好的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成的机座。权利要求1、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1)和外风道(2),内风道(1)和外风道(2)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1)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 机座为散热导热性能良好的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成的机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座,具体为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散热的问题。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和外风道,内风道和外风道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机座结构紧凑,铸造薄壁以增大散热面积,实现了轻量化、高冷却性能。该技术结构新颖、减轻了电机重量、减小电机体积,功能强。与风扇、冲片上的通风结构共同构成高效的冷却系统。同时降低了铸造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文档编号H02K5/20GK201266864SQ200820106219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彩霞, 刚 李, 王淑萍, 涛 耿 申请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夹层风道的电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机座为外方内圆状,在机座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内风道(1)和外风道(2),内风道(1)和外风道(2)相间设置,在机座的内壁上设有和内风道(1)连通的内风道进风口(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涛李刚王淑萍张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