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548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供电机构和机械制冷机构,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热管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风道内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和热管冷凝器,所述降温除湿机构用于对热管冷凝器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所述降温除湿机构以及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本申请公开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采用间接蒸发冷热管配合机械制冷机构,可降低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降温除湿机构可降低湿空气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提高热管蒸发器和热管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机械制冷机构的工作负荷,进一步降低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进一步降低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进一步降低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在机房数据中心的能耗达到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的40%,因此,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关键点在于降低机房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能耗。
[0003]目前间接蒸发冷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技术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自然冷源,降低空调机组的能耗;大多数机房空调AHU机组采用交叉流板式换热器作为换热芯体,机房回风先经过交叉流板式换热器进行预冷,再经过机械制冷进行降温,达到设定的送风温度;然而采用交叉流板式换热器的空调机组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明显缺点:
[0004]1、在湿工况下运行时,环境相对湿度较高,换热芯体效率低,机械制冷需要承担更大的负荷,因此,该类型空调机组只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对于我国华南地区的气候,存在空调机组换热效率低,机械制冷能耗高的问题。
[0005]2、交叉流板式换热器对于不同流道的密封性要求较高,运行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短路,导致二次风通道的室外风通过换热芯体进入一次风道内,进而进入到机房中,对机房的设备产生破坏和影响。
[0006]3、无法合理回收利用冷凝器产生的热量,整个机组的热利用效率低。
[0007]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可降低湿空气对热管冷凝器和热管蒸发器的影响,提高热管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供电机构和机械制冷机构,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热管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风道内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和热管冷凝器,所述降温除湿机构用于对热管冷凝器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所述降温除湿机构以及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11]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所述除湿降温机构包括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机、除湿转轮的工作区和降温盒,所述降温盒的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降温盒内填充有PVC填料;所述热管冷凝器设置于所述降温盒的排风侧;所述第一风机、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除湿转轮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12]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还包括第三风道,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三风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位于所
述第三风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使除湿转轮恢复除湿能力;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13]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热水盘管和供水机构,所述第二风机、第一冷凝器、热水盘管和除湿转轮的再生区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供水机构与所述热水盘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14]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光伏板、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光伏板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喷淋装置、除湿转轮、供水机构和机械制冷机构连接;所述供水机构用于回收所述光伏板的热量。
[0015]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储水箱和供水泵,所述储水箱用于回收所述光伏板的热量,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供水泵与所述热水盘管连接,所述供水泵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6]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压缩机、储液器、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储液器、膨胀阀、第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17]所述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计,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新风干球温度,所述湿度计用于检测室外新风湿度;所述供电机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计、机械制冷机构和降温除湿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采用热管蒸发器对机房回风进行预冷降温,再配合机械制冷机构对机房回风作进一步降温,确保送风温度满足机房需求,同时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降温除湿机构可降低湿空气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提高热管蒸发器和热管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机械制冷机构的工作负荷,进一步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

第一风道、12

第二风道、13

第三风道、21

光伏板、22

蓄电池、23

逆变器、24

控制装置、31

压缩机、32

第一冷凝器、33

储液器、34

膨胀阀、35

第一蒸发器、36

气液分离器、41

热管蒸发器、42

热管冷凝器、51

第一风机、52

除湿转轮、53

降温盒、54

喷淋装置、61

第二风机、62

热水盘管、63

储水箱、64

供水泵、71

温度传感器、72

湿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供电机构和机械制冷机构,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蒸发器35,所述第一风道11内设置有热管蒸发器41和所述第一蒸发器35,所述第二风道12内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和热管冷凝器42,所述降温除湿机构用于对热管冷凝器42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所述降温除湿机构以及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
[0026]本申请公开的间接蒸发制冷系统,采用热管蒸发器41对机房回风进行预冷降温,再配合机械制冷机构的第一蒸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供电机构和机械制冷机构,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热管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风道内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和热管冷凝器,所述降温除湿机构用于对热管冷凝器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所述降温除湿机构以及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机构包括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机、除湿转轮的工作区和降温盒,所述降温盒的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降温盒内填充有PVC填料;所述热管冷凝器设置于所述降温盒的排风侧;所述第一风机、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除湿转轮分别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风道,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三风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除湿转轮的再生区位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加热机构用于使除湿转轮恢复除湿能力;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供电机构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接蒸发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热水盘管和供水机构,所述第二风机、第一冷凝器、热水盘管和除湿转轮的再生区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军张学伟何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