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03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包括机箱、输送组件、测试组件和出料组件;输送组件包括检测台和第一气缸;检测台滑动连接在机架的顶部,其内部设有容置腔;第一气缸用以驱动检测台滑动;测试组件包括安装架、回弹件、底板、电磁体、永磁体和测试触点;安装架安装在机箱顶部;回弹件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底板固定连接在回弹件的底部;电磁体和永磁体配合用以驱动底板下行;测试触点安装在底板上;机箱顶部还设有耐压检测仪,耐压检测仪上设有与测试触点相连通的导线;出料组件用以将完成测试的电容器推出容置腔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耐压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耐压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电容器耐压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和控制等方面。
[0003]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有缺陷导致耐压性不足时,会影响整个电路的工作,所以需要对电容器的耐压性进行检测,现有的电容器耐压检测装置均由人工采用检测仪表对电容器引脚进行接通检测,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以及劳动力的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容器耐压检测装置均由人工采用检测仪表对电容器引脚进行接通检测,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以及劳动力的浪费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包括机箱、输送组件、测试组件和出料组件,其中:
[0007]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上,其包括检测台和第一气缸;所述检测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的顶部,其内部设有两侧均与外部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气缸用以驱动所述检测台滑动;
[0008]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安装架、若干回弹件、底板、电磁体、永磁体和测试触点;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机箱顶部;若干所述回弹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底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回弹件的底部;所述电磁体和所述永磁体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和所述底板上;所述测试触点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回缩至端部时,所述测试触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正上方;所述机箱顶部还设有耐压检测仪,所述耐压检测仪上设有与所述测试触点相连通的导线;
[0009]所述出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顶部,其用以将完成测试的电容器推出所述容置腔外。
[0010]更为具体的,所述机箱内部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耐压检测仪电性相接,其用以接收所述耐压检测仪的检测结果。
[0011]更为具体的,所述机箱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开关。
[0012]更为具体的,所述安装架包括若干固定杆和顶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顶部,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顶部。
[0013]更为具体的,所述回弹件包括筒柱、导柱和弹簧;所述筒柱为中空结构,其顶部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柱滑动连接在所述筒柱的内部,其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
述弹簧包饶在所述导柱的外侧,其顶部与所述筒柱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4]更为具体的,所述检测台的顶部任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引脚定位槽。
[0015]更为具体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底座、第二气缸和推块;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的顶部;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推块滑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检测台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伸出至端值时,所述推块与所述容置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气缸由所述PLC控制器控制。
[0016]更为具体的,所述出料组件还包括一输出轨,所述输出轨呈倾斜设置,其设于所述检测台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顶部。
[0017]更为具体的,所述检测台靠近所述引脚定位槽一端的外侧设有输入轨,所述输入轨上设有输入槽道,所述输入槽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输入槽道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在设有引脚调整槽。
[0018]更为具体的,所述机箱的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检测台底部设有沿所述滑孔伸至所述机箱内部的连接块,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所涉及的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的技术效果为:
[0020]本申请中采用测试组件的设计,电磁体通电后与永磁体产生反向力,即推动底部向下移动,进而测试触点与电容器上的引脚相贴触,再由耐压检测仪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电磁体断电,在回弹件的作用下底板回弹,若该电容器的耐压性合格,则第一气缸驱动检测台向外滑动,并由出料组件将电容器由容置腔内推出,反之若该电容器的耐压性检测不合格,则出料组件不工作,由人工将该电容器取出;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快,且大幅度的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中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中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
[0028]1—机箱;2—输送组件3—测试组件;4—出料组件;
[0029]101—控制面板;102—显示屏;103—控制开关;
[0030]201—检测台;202—第一气缸;203—容置腔;204—引脚定位槽;205—导轨;206—滑块;207—限位部;208—输入轨;209—输入槽道;210—引脚调整槽;211—滑孔;212—连接块;
[0031]301—安装架;302—回弹件;303—底板;304—电磁体;305—永磁体;306—测试触点;307—耐压检测仪;308—固定杆;309—顶板;310—筒柱;311—导柱;312—弹簧;313—弹性抵接部;
[0032]401—底座;402—第二气缸;403—推块;404—输出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输送组件、测试组件和出料组件,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上,其包括检测台和第一气缸;所述检测台滑动连接在所述机箱的顶部,其内部设有两侧均与外部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气缸用以驱动所述检测台滑动;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安装架、若干回弹件、底板、电磁体、永磁体和测试触点;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机箱顶部;若干所述回弹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底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回弹件的底部;所述电磁体和所述永磁体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和所述底板上;所述测试触点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回缩至端部时,所述测试触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正上方;所述机箱顶部还设有耐压检测仪,所述耐压检测仪上设有与所述测试触点相连通的导线;所述出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顶部,其用以将完成测试的电容器推出所述容置腔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部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耐压检测仪电性相接,其用以接收所述耐压检测仪的检测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若干固定杆和顶板;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箱顶部,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容器耐压隐患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件包括筒柱、导柱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癸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