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66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布设限制的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布设更加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良好,避免了能量浪费情况的发生,可以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0001]本技术属于发热材料
,具体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技术介绍

[0002]电发热膜是一种轻薄且能量密度较高的面状电阻发热体结构,比起传统的电阻加热丝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节能,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产品方面。它的热传导方式主要以接触+辐射,而且以接触式热传导为更佳,更能体现电热膜优异的热传导特性。但受限于其布设形式,传统的电发热膜基本采用的是方片状的实心样式,受其影响,该类发热膜针对圆形、凹底容器的应用效果较差,具体表现为布设困难、方形膜与圆形底形状不匹配、容器非平整底面导致接触不良等缺陷。
[0003]例如圆形、凹底容器,在方形或矩形电热膜范围使用,其与发热体接触面积有限,只有圆周边缘的四点小区域接触传热,其它都属辐射热,使发热体热量不能迅速传导出去,无法达到体验效果,应用体验感大打折扣。
[0004]本技术就是针对电热膜这一缺陷,提出适合圆形,并用于底部不平的、任意材质的圆形容器,在电热膜发热体上应用的圆形电热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热膜的表面包覆有膜体,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设置于电极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闭环。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开环,所述内环电极由若干个与所述外环电极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的内环主电极组成。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由若干个跨越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的分隔,以及若干个仅从内环电极或外环电极延伸出去的缺口。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与缺口交错排列。
[0011]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布设限制的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布设更加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良好,避免了能量浪费情况的发生,可以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电极1、内环电极10、内环分段电极100、内环主电极101、外环电极11、支线12、电热膜2、导线焊接点3、电极延伸4、分隔5、缺口6。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6]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1、电热膜2,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3,所述电热膜2的表面包覆有膜体,所述电极1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10、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11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4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11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3设置于电极延伸4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2连接彼此。
[0017]在本技术中,为了确保圆形、凹底容器的接触良好,需要将发热膜设置成环形结构,因此从布设合理以及增加加热面积的角度出发,所述电极1被区分为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等2种类型,也即,以内外环配合的形式将“环形区域”这个结构实现;为了确保布设时候各个区域的升温加热效率一致,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应当被视为“等价”——也即电流在经过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电热膜2时,需要同时流过——才能实现目的。
[0018]因而,本技术中,所述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之间,所有的所述电热膜2至少有一部分是处于并联状态或者处于完全并联的状态,如此,所形成的本技术的环形电热膜就能保证加热的均匀,同时,在布设方面也不会出现跨线的情况,使得整体的布设更加合理且高效;此外,环状的布设形式,更好地贴合圆形或凹底的容器的底部轮廓,在避免材料浪费的情况下,还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发热区域的浪费。
[0019]并且,针对接触不良的现有缺陷,本技术中,环形布设的合理化且与并联布设的设置方式,让发热膜的每个区域都视为同步通电,因而不会出现部分区域故障导致整体工作受到影响的问题,电热膜2布设长度的降低也大大减少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0020]在本技术中,所述外环电极11的开环是保障内环电极10的布设可以简单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对环心区域作进一步拓展应用的必要技术特征之一,让所述内环电极10无论是闭环还是开环均可以从所述外环电极11的开口处引出,避免跨线情况的发生。
[0021]本技术较优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内环电极10闭环,在本实施例下,所述内环电极10在闭环状态下,令整个线路的电热膜2处于并联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内环电极10或外环电极11的布设长度以及布设复杂度,同时也保障了两者之间的电热膜完全等效地实现并联连接,以及实现本技术所公开的接触良好、加热均匀的技术效果,尤其,内环电极10与外环电极11均为开环结构,即趋于环状但是并未封闭,这就允许了布设不需要跨越线路,从而保障了布设均在一个平面维度实现,最终形成一个平整而均匀一致的膜体结构,更符合常规发热膜的生产使用需求。
[0022]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内环电极10由若干个与所述外
环电极11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100,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4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11的内环主电极101组成。
[0023]本实施例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了部分电热膜2所在区域串联以及部分电热膜2所在区域并联的形式实现,该实施方式下的环形电热膜,会因串接的实现而令串接部分的电热膜2分压更加小,从而抑制了整体功率过高现象的发生,对提升电热膜2整体安全性,降低电热膜2过热损坏现象发生的概率,有积极的帮助作用,该实施例下,为保障加热的均匀、接触的足够良好,优选至少6成的区域采用并联的形式设置电热膜2以及内环电极10、外环电极11,利用内环分段电极100桥接于外环电极11的方式,可以让部分区域实现电热膜2的并联,而内环主电极101以及外环电极11的设置,使得整体上又属于串联的连接形式,从而实现了串联和并联的并存,兼顾了两种布设方式的优点,同时也不会提升布设的难度。
[0024]参照图1或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外环电极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设置于电极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电极闭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