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6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走线形状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状的主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所述主电极上串联有若干段完全一致的扇形或矩形的连接有电热膜的发热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持了串接电路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环形的布线设计,使之针对圆形容器或者是方形容器而言,接触更加良好稳定,整体电压均匀,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


[0001]本技术属于发热材料
,具体涉及了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

技术介绍

[0002]电发热膜是一种轻薄且能量密度较高的面状电阻发热体结构,比起传统的电阻发热丝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节能、环保,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产品方面。考虑到布设难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而言,目前常见的电热膜为方片状布设结构,而电路布图方式以串接为主,其优点在于电路会比较稳定。
[0003]然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圆形或凹型底部容器而言,容易引起接触不良的问题,后续出现的圆形的发热膜也会因为不易走线——尤其指靠近圆心位置的布设难度较高——的缺陷造成烧膜事故的发生,致使膜体缺损而被废弃,造成了金钱和材料的浪费。
[0004]而即使是非圆形类容器,诸如方形容器,现有定位全面铺设的电热膜与容器底部仍时有接触不良情况出现,导致发热膜电压不均或者是其他问题的发生,无法达到应有的体验效果,应用体验感大打折扣,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易引起烧膜意外的发热膜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走线形状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状的主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所述主电极上串联有若干段完全一致的扇形或矩形的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由并联于所述主电极上的分电极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电极与分电极之间的电热膜组成,且所有所述的发热区域的排列趋于一条环形曲线或者一个凸多边形的边线之上。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电极与分电极所呈的环形,于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导线焊接点连接的2段的电极延伸,2段所述的电极延伸之间通过若干根电热膜连接彼此。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延伸与所述电热膜组成环心发热区域,所述环心发热区域的形状为偶数边的多边形。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电极设有向着环心的凹陷段。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持了串接电路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环形的布线设计,使之针对圆形容器或者是非圆形类的方形容器而言,接触更加良好稳定,整体电压均匀,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了大多数场合下的加热需求,降低了因烧膜损坏造成的材料浪费和金钱损失。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环形电热膜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环形电热膜的环心发热区域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环形电热膜的呈方形环状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环形电热膜的呈方形环状的环心发热区域示意图。
[0015]其中:主电极1、导线焊接点2、发热区域3、分电极4、电热膜5、电极延伸6、凹陷段7。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7]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走线形状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状的主电极1、连接于所述主电极1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2,所述主电极1上串联有若干段完全一致的扇形或矩形的发热区域3,所述发热区域3由并联于所述主电极1上的分电极4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电极1与分电极4之间的电热膜5组成,且所有所述的发热区域3的排列趋于一条环形曲线或者一个凸多边形的边线之上。
[0018]在本技术中,为了确保圆形容器或者是非圆形类诸如方形容器的接触良好的同时还不易发生烧坏的问题,需要将发热膜设置成环形结构,因此从布线合理以及增加加热面积的角度出发,以所述主电极1为基础,其区域呈环形,为了确保环形之下的所述电热膜5能够均匀分布,利用分电极4与主电极1形成若干个相互串联的小区域并联区间,也即发热区域3,在所述发热区域3内所有的电热膜5为并联设置,形成了整体串联的布置模式。
[0019]由于,所述电热膜5为细微的发热导体,为了保障发热区域3的工作效率,且降低整体电路的阻抗,所述发热区域3内的所有电热膜5相互并联,而从电路安全的角度而言,采用整体串联的方式,利用多个发热区域3来分担电压,使得整体不易发生功率过大的情况;整体趋于环形又能很好地适应圆形容器,接触良好,线路易于布置,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令本技术所述环形发热膜兼顾了现有电路的优点以及现有电路没有的优点。
[0020]为了尽可能降低走线时候的曲折程度,在本技术中,所有所述的发热区域3的布置方式尽可能趋于一致,也即,整体排列趋于一条环形曲线或者一个凸多边形的边线之上,如此一来,本技术所述的环形电热膜将会呈现为轮廓大致平滑的环状、三角形或是其他凸多边形状,这样,发热区域3的排列走向将会趋于一个方向而非曲折路线,有利于发热区域3的均匀布置,如果是凹多边形的边线轮廓,则会很容易出现发热区域3的重叠或干涉。
[0021]参照图1或图2所示,当所述发热区域3的形状为扇形时,设置为扇形的发热区域3使得本技术所述电热膜在整体上更加趋于一个完整的环形,使得与容器的接触更加趋于自然、稳定,同时基于扇形区域的固有特性,所述电热膜5的走线可以近似于矩形区域,不会产生跨线或者交错的问题。
[0022]参照图3或图4所示,当所述发热区域3的形状为矩形时,所述主电极1与所述分电极4所呈的环形可以为方形环,而方形环的基础上所述发热区域3选用矩形则更符合整体的形状特征,在环心区域设置呈平行四边形的环形发热区域也就更加容易填充本技术所
述环形电热膜的空缺,起到与现有技术中方片状发热膜类似又更加安全的工作效果。
[0023]而在本技术中,在所述主电极1趋于环形、且任意2个发热区域3之间为串接的基础之上,所述发热区域3是否处于同一个环形均能满足本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即,部分发热区域3与另一部分发热区域3处于不同的环形亦可。
[0024]参照图2或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所述主电极1与分电极4所呈的环形,于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导线焊接点2连接的2段的电极延伸6,2段所述的电极延伸6之间通过若干根电热膜5连接彼此。
[0025]在本实施例下,得以通过电极延伸6充分利用所述主电极1与分电极4所未走线的中心区域,在该区域内布置所述电热膜5,使得该区域内也存在有加热区域,从而,对于平底的容器来说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提升了整体的加热效率,有助于本技术提升性能以及拓宽应用面。
[0026]参照图2或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所述电极延伸6与所述电热膜5组成环心发热区域,所述环心发热区域的形状为偶数边的多边形。
[0027]本实施例为基于前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走线形状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状的主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上串联有若干段完全一致的扇形或矩形的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由并联于所述主电极上的分电极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电极与分电极之间的电热膜组成,且所有所述的发热区域的排列趋于一条环形曲线或者一个凸多边形的边线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