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抛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的中框或手机后壳等配件在注塑完成后,因材质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天线槽位置有浮纤不良的现象,目视明显,该现象尤其在平板及手机类产品中较为常见。为避免浮纤对后续组装造成影响,通常需要在注塑完成后对配件进行抛光修复,从而将天线槽位置有的浮纤去除,以避免后续组装时因浮纤造成不良,无法返工。
[0003]然而,现有的抛光工艺通常需要进行三道工序,先人工在配件的表面涂覆抛光液;然后通过一仅具有一个抛光轮的抛光设备对配件的正面进行抛光;待配件的正面完成抛光后,再人工将配件翻转,同时人工调整抛光轮的位置,对配件的侧面进行抛光。该抛光工艺十分繁琐,且抛光工艺的过程易产生三伤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抛光设备,通过抛光驱动机构使第一抛光轮与第二抛光轮对承载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待抛光物料的正面及侧面同时进行抛光,达到提升抛光效率的目的。
[0005]一种抛光设备,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以及设于所述机台上的载物台、第一抛光轮、第二抛光轮及抛光驱动机构,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抛光物料,所述第一抛光轮的轴线与所述载物台平行,所述第二抛光轮的轴线与所述载物台垂直,所述抛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抛光轮与所述第二抛光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抛光轮转动时可对承载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待抛光物料的正面进行抛光;所述第二抛光轮转动时可对承载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待抛光物料的侧面进行抛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联动轴、第二联动轴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轴与所述第一抛光轮相接,所述第二联动轴与所述第二抛光轮相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联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轴之间,所述传动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联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轴同步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联动轴或所述第二联动轴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以及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轴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联动轴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喷液机构及第二喷液机构,所述第一喷液机构用于对承载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待抛光物料的正面喷洒抛光液,所述第二喷液机构用于对承载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待抛光物料的侧面喷洒抛光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液机构包括第一喷液支架以及第一喷液器,所述第一喷液支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一喷液器设于所述第一喷液支架上;所述第一喷液器包括第一撞针、第一密封件以及具有内腔的第一喷液壳体,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喷液壳体的内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一撞针之间,所述第一喷液壳体的内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第一撞针之间围成有用于临时存储抛光液的第一储液腔室,所述第一撞针可相对所述第一密封件滑动;所述第一喷液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储液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撞针相对所述第一密封件滑动时,可对所述第一出液口进行封堵或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液壳体的内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及所述第一撞针之间还围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晨翔,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溪河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