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
技术介绍
[0002]在底水油藏开发中,底水突进后形成高速水流通道,含水快速上升,造成产量大幅下降,需要采取控水等增产措施以改善开发效果,为进行底水油藏水平井稳产增产措施的优化设计,需要对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进行描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
[0003]中国专利文件CN109958404B公开了一种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及堵水调剖剂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准确地对井型为直井的影响以及底水的上升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真实可信,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底水上升动态,但是该方法没有进行底水突破时间的判断,而且在计算水锥体积的公式中认为水锥内含油饱和度为残余油饱和度是欠考虑的。
[0004]申请号CN112664173A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底水油藏水锥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根据静力学原理和建立的油层流动速度表达式建立底水油藏水锥高度表达式,进而对底水油藏的水锥高度进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目标区块或油藏已开发水平井的生产动态数据以及水平井所在层位的储层物性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和渗流性质;(2)判断已开发水平井底水突破次数及对应突破时间,选择单点突破水平井,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底水突破前不同开发时间的底水脊进形态参数,使用水锥形态描述公式进行描述;(3)利用非线性拟合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水锥宽窄指数随开发时间变化规律;(4)描述多点突破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计算不同开发时间下的水脊体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生产动态数据包括开发日期及对应的日产液量、日产水量、含水率;储层物性参数包括油层厚度、避水高度、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物性参数包括油/水密度、油/水粘度、原油体积系数;渗流性质包括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大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①
底水突破时间的确定:首先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计算K值并求导,再在同一坐标系下绘制K值导数对累采液量曲线、含水率对累采液量曲线,结合两条曲线判断水平井底水突破的次数及对应时间;对水平井自投产开始不同时间累产油和累产液按下式计算K值,K
t
为t时刻的K值:为了更方便地判断底水突破点和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K
t
按照下式计算导数:式(1)(2)中:和—t和t+1时的累积产液量,m3;和—t和t+1时刻的累积产油量,m3;K值导数对累采液量曲线上出现的峰值对应的累采液量点即为底水突破时的累采液量,累采液量对应的时间点即为底水突破时间,第一个峰值对应第一个底水突破时间,第二个峰值对应第二个底水突破时间,依次类推;
②
水锥形态描述公式为:式(3)中,h—水锥内任意高度(h≤H),m;r—水锥内任意高度处水锥半径,m;H—水锥上升的最大高度,m;b—水锥宽窄指数,表征水锥宽窄,由储层物性(渗透率、孔隙度、油水粘度比、避水高度等)决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锥上升的最大高度H:底水在水平井突破前上升速率恒定,t时刻水锥上升的最大高度H
t
计算式为:式(4)中:t
max
—底水突破时间,d;H
max
—避水高度(油水界面至水平井距离),m;水锥宽窄指数b:底水从水平井突破前t时刻的累积采油量由生产动态数据获得,底水突破前不同时间内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油饱和度相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单个水锥条件下水平井采出油量均来源于底水波及区,因此下式成立:式中:N
P
—底水突破时累计采出油量,t;B
o
—原油体积系数,小数;ρ—原油密度,t/m3;φ—储层孔隙度,小数;S
oi
—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油饱和度,小数;V
wc
—底水波及油层体积,m3;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油饱和度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油饱和度式(6)中,为底水突破时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水饱和度;计算不同时刻水锥形态曲线,以直线r=0为旋转轴的旋转体体积,即为不同时刻底水波及油层体积,即:由式(5)和式(7)建立等式即可得到底水突破前任意时刻t时的水锥宽窄指数:将底水突破前不同时刻的底水上升最大高度H
t
和水锥宽窄指数b
t
代入水锥形态描述公式(3)即可进行单点突破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形态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式(6)中的底水突破时底水波及区平均含水饱和度计算方式如下:按照下式由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对应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式中,f
w
—含水率,小数;μ
o
—油相粘度,mpa
·
s;μ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才,王翔,胡俊杰,蒋平,马珍福,邵现振,钱军,李月胜,唐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