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308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解决了混凝土搅拌桩桩体质量评估效率低,评估实时性差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基于已有工程数据构建分布式数据集。基于Spark平台构建分布式计算模型,对分布式数据集训练分布式核主成分分析,得到低维数据集,并得到多组DKPCA模型;随后在Spark平台上,用该分布式低维数据集训练RBF神经网络。评估时采用Kafka传递实时数据,将待评估样本通过分布式KPCA模型处理后,通过RBF神经网络转换得到评估结果。该分布式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流速数据的低延迟质量评估,并对桩机运行参数调节给出实时建议。考虑到施工工艺对桩体质量有较大影响,将打桩工艺参数化后纳入模型中,提高模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高模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高模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成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建筑行业的基础,桩基工程的稳定与坚固极为重要,根基不牢固将导致极为危险的建筑事故。因此,对成桩的质量分析与评估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对桩基的质量检测,目前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技术有:低应变反射波法、低应变动力试桩法、静荷载试验法、声波透射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桩基检测等。前面的方法的固有缺陷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试验成本,甚至需要对桩体进行采样测试,导致大规模的检测效率低下,检测较为片面,也无法反应整体的成桩质量;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收敛速度较慢。
[0003]针对以上问题,这里提出基于Spark分布式架构搭建系统,实现分布式KPCA降维,并使用Gustafson

Kessel聚类结合RBF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搅拌桩质量的评估。该方法可以更加稳定和快速的评估水泥搅拌桩的质量,且具有实时性,对桩基工程有极大的意义。
专利技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基于已有的数据,构建分布式数据集;然后基于Spark平台构建分布式KPCA模型对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并建立分布式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聚类算法得到网络模型的隐含层节点,并用已有数据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重;最后将待评估数据流作为输入,得到的输出即为评估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快速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已有的数据,构建分布式数据集,原始数据集包含以下多个有效的特征列:经度Longitude,纬度Latitude,运行时长Time,期望长度ExpectedLength,实际长度RealLength,喷浆时间SprayTime,总浆量TotalSlurry,总灰量TotalConcrete,上升速度UpSpeed,下降速度DownSpeed,内电流Incurrent,外电流OutCurrent,垂直度Verticality,状态State,评分Score,标签Label;这里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首先遍历数据集,去除超过两个缺失值的数据行以及缺失值比率超过10%的特征列;随后采用低方差滤波、高相关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滤除方差小,隐含信息少的特征;对相关度高的多个特征列,保留其中之一;最后对数据集的缺失值进行填充;这里采用均值填充法,计算原始数据集下该列的已有数据的均值,并填充缺失空行;最后对数据集随机采样,取出30%数据隐去标签,作为测试集;步骤2:构建分布式KPCA模型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步骤3:构建分布式RBF神经网络的质量评估模型,并采用Gustafson

Kessel算法聚类求得RBF神经网络的隐含层;步骤4:判断聚类结果是否稳定,稳定则训练结束,否则转步骤3;步骤5:使用测试数据集对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重,确定了该权重,即可由输入得到预测结果,此时模型训练完毕;步骤6:用Kafka中间件传递待评估实时桩机参数,经过分布式KPCA模型后,再通过RB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虎季书涵孙立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