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3089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烹饪器具领域,针对现有烹饪锅具不粘持久性差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铝基体、间隙性钛层、间隙性耐磨层以及不粘层,所述铝基体的表面为交替设置的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组成的起伏面,所述间隙性钛层形成于所述波谷结构处,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形成于波峰结构的外侧,所述不粘层包覆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和所述间隙性钛层。波峰结构始终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波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低于波峰结构的高度,金属铲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接触到波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这样可以保护波谷处的不粘层,从而具有较好的不粘持久性。从而具有较好的不粘持久性。从而具有较好的不粘持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锅具为通常涂覆一层不粘层或耐蚀层,通常来说,不粘层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与基体结合的,为此,不粘层的结合力一般不足,若使用锅铲为金属材质,则会在锅具表面摩擦对不粘层或耐蚀层造成损伤,不粘效果持久性被破坏,会降低烹饪器具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烹饪器具进行改进,提高烹饪器具不粘持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烹饪锅具不粘持久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制备方法,在铝基体表面形成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组成的起伏面,在波峰结构处形成形成硬度较大的间隙性耐磨层,以保护波谷处的不粘层,延长了烹饪锅具不粘持续时间。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铝基体、间隙性钛层、间隙性耐磨层以及不粘层,所述铝基体的表面为交替设置的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组成的起伏面,所述间隙性钛层形成于所述波谷结构处,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形成于未被钛层覆盖的波峰结构的外侧,所述不粘层包覆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和所述间隙性钛层。
[0005]由于铝基体表面为不平整的起伏面,使用金属铲时,金属铲仅与波峰结构外部的不粘层相互作用,会磨损耐磨层波峰处的不粘层;金属铲与本申请的烹饪器具接触时,磨损的部位为波峰结构处的不粘层和金属铲,因耐磨层的氧化物硬度会远高于常用的金属铲硬度,因此波峰结构始终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波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低于波峰结构的高度,金属铲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接触到波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这样可以保护波谷处的不粘层,从而具有较好的不粘持久性。波谷结构处的间隙性钛层对铝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钛具有较稳定的抗氧化性能,在耐磨层生成时不会被氧化,同时因为钛具有较好的人体亲和性能,即使不粘涂层脱落,烹饪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危害。
[0006]进一步地,所述铝基体表面粗糙度为Ra2~Ra20,所述波峰结构和所述波谷结构高度相差0.1

1.2mm。设置合理的峰谷间高度差可以延长不粘使用寿命。高度差过小,则波峰磨损的快,不粘层容易被破坏;高度差过大,则波峰裸露面积增大,不粘性能下降。
[0007]进一步地,所述间隙性耐磨层硬度为200HV~500HV,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耐磨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不粘层为至少一层,其组成包括聚四氟乙烯、聚甲基硅氧烷、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厚度为20μm~70μm。这些成分形成的不粘层与食物接触时不产生有毒物质,安全可靠,且形成的不粘涂层结合力较强,不易脱落。
[0009]一种烹饪器具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0]步骤1,在铝基体表面处理,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
[0011]步骤2,利用离心力喷涂钛粉或钛颗粒,以在波谷结构处形成间隙性钛层;
[0012]步骤3,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在铝基材的波峰结构的外表面形成间隙性耐磨层;
[0013]步骤4,水洗、封闭处理,以降低间隙性耐磨层的孔隙率;
[0014]步骤5,喷涂不粘涂料;
[0015]步骤6,烧结涂料形成不粘层。
[0016]封闭处理用于填充和封闭氧化膜的孔隙,以提高抗蚀性、绝缘性,并增加美观。封闭的方法有热水封闭法、水蒸气封闭法、重铬酸盐封闭法、水解封闭法和填充封闭法;通过封闭处理有效减少了耐磨层制备时间,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7]本实施例优选热水封闭处理,其工艺要求如下:温度≥96℃;PH为5.8~6.5,处理时间20~30min,采用去离子水或纯水配制。
[0018]进一步地,步骤1中,表面处理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
[0019]步骤1.1,采用的化学溶液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氢氧化钠2~3%、磷酸三钠3~4%、碳酸钠1~2%,其余为水,获得总碱度为2~4.5%的溶液,在40

60℃下,擦拭或浸泡铝基体表面30

60s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油脂;
[0020]步骤1.2,一次水洗,清除残留的化学试剂;
[0021]步骤1.3,采用5~10%的硝酸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擦拭或浸泡5~15s,进行酸洗,去除铝基体的氧化层;
[0022]步骤1.4,二次水洗;
[0023]步骤1.5,通过高速喷射刚玉砂、高速抛丸工艺或金属模具压制形成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所述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高度相差0.1

1.2mm。
[0024]这样表面处理后的好处是形成稳定均布的波峰波谷,进行离心力喷涂钛粉时,更容易沉积于谷底,并形成结合稳定的均匀沉积层。
[0025]进一步地,步骤1.2一次水洗方式为温水洗,即将经过化学除油的基体迅速浸泡到流动的清水槽中进行清洗,水温控制在30~50℃。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残留。
[0026]进一步地,步骤1.5中,喷砂气压控制0.59

0.79Mpa,处理后表面粗糙度为Ra2~Ra20。
[0027]进一步地,步骤3中,硬质阳极氧化工艺为:采用质量百分数为16

22%的硫酸H2SO4,在
–5‑
0℃下,采用3~3.5A/dm2的电流密度和70~75伏的氧化电压,氧化30~35分钟。
[0028]进一步地,步骤5中采用的不粘涂料成分包括聚四氟乙烯、聚甲基硅氧烷或聚醚砜。
[0029]进一步地,所述涂料包括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底层涂料涂覆后在125~150℃下烘干2

3min,而后涂覆面层涂料。
[0030]进一步地,步骤6的烧结处理为多段温控处理:
[0031]步骤6.1,加热至260~280℃处理5

8min,使不粘涂料中的水分及挥发性物质挥发;
[0032]步骤6.2,在420~435℃下高温烧结1

3min,使得不粘涂料凝固;
[0033]步骤6.3,在400~420℃下处理3

5min,使得不粘涂料中有机物形成交联,使得形成的不粘层连接牢固、可靠;
[0034]步骤6.4,出炉口后,在强力风下冷却至60℃左右。
[0035]分段加热形成的不粘层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不易脱落,连接可靠。
[0036]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烹饪器具采用波峰结构始终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波
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低于波峰结构的高度,金属铲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接触到波谷结构处的不粘层,这样可以保护波谷处的不粘层,从而具有较好的不粘持久性。制备方法中,封闭处理用于填充和封闭氧化膜的孔隙,以提高抗蚀性、绝缘性,并增加美观。封闭的方法有热水封闭法、水蒸气封闭法、重铬酸盐封闭法、水解封闭法和填充封闭法;通过封闭处理有效减少了耐磨层制备时间,节能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铝基体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基体、间隙性钛层、间隙性耐磨层以及不粘层,所述铝基体的表面为交替设置的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组成的起伏面,所述间隙性钛层形成于所述波谷结构处,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形成于未被钛层覆盖的波峰结构的外侧,所述不粘层包覆所述间隙性耐磨层和所述间隙性钛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体表面粗糙度为Ra2~Ra20,所述波峰结构和所述波谷结构高度相差0.1

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性耐磨层硬度为200HV~500H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为至少一层,其组成包括聚四氟乙烯、聚甲基硅氧烷、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厚度为20μm~70μm。5.一种烹饪器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在铝基体表面处理,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步骤2,利用离心力喷涂钛粉或钛颗粒,以在波谷结构处形成间隙性钛层;步骤3,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在铝基材的波峰结构的外表面形成间隙性耐磨层;步骤4,水洗、封闭处理;步骤5,喷涂不粘涂料;步骤6,烧结涂料形成不粘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表面处理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步骤1.1,采用的化学溶液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氢氧化钠2~3%、磷酸三钠3~4%、碳酸钠1~2%,其余为水,获得总碱度为2~4.5%的溶液,在40

60℃下,擦拭或浸泡铝基体表面30

60s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油脂;步骤1.2,一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林
申请(专利权)人: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