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08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述进液端及出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顶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底端,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通。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液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油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高压急剧降压,油液高处落下冲击,油泵进油管破损混入空气及运转中产生的气泡,气泡的存在对对监测设备检测油液中的油品品质及油液中的颗粒物的纯净度检测有着较大影响。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分别与外界供油管路及油液监测设备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包括上壳、下包壳、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所述上壳与下包壳固定连接,所述消气泡设备、排气排液接头、电磁阀、三通接头及动力泵分别设置在上壳与下包壳组成的整体内部,所述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供油口、第二进油口及出油口均部分设置在下包壳的内侧,部分从下包壳的侧壁伸出并从下包壳中伸出,所述消气泡设备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及排气排液端,所述进液端及出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顶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设置在消气泡设备的底端,所述进液端与第一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出液端与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排气排液接头的一端与排气排液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两端分别与排气排液接头的另一端及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动力泵的一端连通,动力泵的另一端与出油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上盖、下盖及油腔体,所述上盖与下盖分别固定连接在油腔体的两端,所述排气排液端连接在下盖的一端并与油腔体管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液油路消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体内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及第四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的顶端与第二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三过滤腔与第四过滤腔的顶端连通,所述消气泡设备还包括第一滤网管组、第二滤网管组、第三滤网管组及第四滤网管组,所述第一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内,所述第二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三滤网管组设置在第三过滤腔内,所述第四滤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邹敏锋陶文明王伟平林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智火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