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两相流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反应堆棒束通道中两相流的测量是根据被探测区域内部物质各异,其体现的电阻不同,从而实现被探测区域的测量。在实际测量中,需要先向被探测区域注入电流,然后通过布置在周边的电极测量电势,如果被探测区域物质变化,就会导致电极上测量的电势大小变化。通过测量电极上电势的变化就可以反推被探测区域的物质分布。该方法具有非侵入、速度快、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两相流测量领域。
[0003]采用子通道空泡仪进行测量时,电极布置在被测区域的周边,所以其被测区域存在特定的应用条件。对于普通的探测区域,可以采用电极位置的改变测量不同区域的两相流特性。例如,将空泡仪布置于通道四周,即可测得在子通道范围内的电压信号。
[0004]例如中国专利(CN105784785B)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阻层析成像的核反应堆棒束通道两相流测量系统,包括贴片电极组、电阻层析成像模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第一棒束面向异型棒束通道一侧贴有第一电极组,第二棒束面向异型棒束通道一侧贴有第二电极组,弯曲棒束面向异型棒束通道一侧贴有第三电极组,第四棒束面向异型棒束通道一侧贴有第四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四电极组均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均包括三个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反应堆中,未发生形变时,相邻的四根棒束分别标记为第一棒束、第二棒束、第三棒束、第四棒束,中间形成一个单棒束通道;当第三棒束发生形变时,更新标记为弯曲棒束,第一棒束、第二棒束、第四棒束的位置和标记不变,中间形成异型棒束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以第一棒束中心和第四棒束中心的连线作为分界线,分界线的右侧的5个电极为激励电极,分界线的左侧的5个电极为接受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异型棒束通道的两相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组分别和对应的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皖,高磊,潘良明,周文雄,朱隆祥,马在勇,张卢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