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91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副边电流瞬时值;步骤二,制定电流不平衡度计算模型;步骤三,确定渣厚测量模型的死区;步骤四,确定钢种经验增益系数;步骤五,制定钢种测量模型;步骤六,PLC编程;步骤七,程序测试优化;步骤八,程序封装发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无硬件部分,利用在升温过程中渣厚与电流不平衡度的线性关系,通过软件算法实现了渣厚自动测量,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为智能炼钢提供了重要保证,为造渣操作提供了指导标准;有效地避免了渣厚过小、埋弧效果差、升温效率低、大量电能浪费和热量散失等问题,适用于各种高温、粉尘环境,免维护运行,同时大幅降低测渣棒耗材成本。同时大幅降低测渣棒耗材成本。同时大幅降低测渣棒耗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炼炉
,具体为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冶金行业精炼工序普遍采用钢包精炼炉进行温度和成分的控制,在LF炉精炼的生产过程中,渣厚是重要的工艺条件,它是指渣层的厚度,渣厚过大,回硅现象严重,低硅类钢种处理困难,渣厚过小,埋弧效果差,升温效率低,在电极升温的过程中,电弧明弧燃烧,发出巨大的噪声,此外渣厚还涉及折罐、改渣等工艺操作;
[0003]目前国内大部分冶金企业的LF工序普遍采用人工目测对渣厚参数进行标定,自动化程度低,精确度无法保证,无法实现标准化操作,在判定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对目测结果的争议,且人工测量的劳动强度大,测量区域具有高温粉尘的特点,职业健康无法得到保障,所使用的测渣棒为一次性耗材,增加了冶炼成本,无法实现自动连续测量,制约了自动化智能炼钢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副边电流模型的精炼LF炉渣厚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副边电流瞬时值;步骤二,制定电流不平衡度计算模型;步骤三,确定渣厚测量模型的死区;步骤四,确定钢种经验增益系数;步骤五,制定钢种测量模型;步骤六,PLC编程;步骤七,程序测试优化;步骤八,程序封装发布;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在精炼炉升温过程中采集副边电流瞬时值;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根据步骤一中所采集的副边电流瞬时值制定电流不平衡度计算模型,获取不平衡度百分比值K0;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分析生产历史数据确定渣厚测量模型的死区,定义其上限为Z1,下限为Z2;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根据现场过程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方式确定钢种经验增益系数K1;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制定钢种测量模型,其特征函数为:S=(Z1

Z2)*K0*K1其中,S为渣厚测量长度,Z1为死区上限,Z2为死区下限,K0为电流不平衡度百分比值,K1为钢种经验增益系数;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将上述算法在一级电极调节PLC系统中编程实现,下载并运行程序;其中在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允何水珍杨阔鸣杨红海毕恩军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