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马达的转子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84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步进马达的转子结构改良,该转子包括转轴、结合于转轴上的保持器、及固结于保持器环面的磁石,其特征在于:该保持器中一体成型包覆有一组以不同于保持器材质制成的配重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步进马达的转子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2所示,习知的步进马达10包括定子11、壳体12、第一轴承13、固定片14、转子16、第二轴承18、盖体19,其中第一轴承13以其铆合部131铆固于壳体12的轴承孔121上,其中心设有一轴孔132;第二轴承18也以其铆合部181铆固于盖体19的轴承孔191上,其中心也设有一轴孔182;壳体12呈一中空壳体,其一侧呈透空,另一侧呈封闭,该封闭端的中心设有一轴承孔121,壳体12中可紧迫入一中间具有容置室113的定子11,定子11环面设有数线圈112,该线圈112与一导线111连结,从而可由该导线111提供电流,使线圈112产生感应磁场;定子11的容置室113可容置一转子16于其中,转子16由一环形保持器161将一转轴162的中段予以包覆固定,保持器161的环面再固着一磁石163,该转轴162的两端穿出第一及第二轴承13、18的轴孔132、182外侧;另外,壳体12的透空端以盖体19予以迫紧盖合,而第一轴承13与转子16的保持器161之间设置有一具有中心穿孔151的簧片15,以该簧片15顶抵转子16,而避免其产生轴向的偏移;该第二轴承18与转子16的保持器161之间置有一具有中心穿孔171的垫片17;该壳体12封闭端的外侧面设有数具穿孔122的铆合管123,该各铆合管123可穿过一固接于预定位置的固定片14上的相对数穿孔143而铆合固定,同时使第一轴承13自固定片14的中心轴孔144穿出,该固定片14另以穿孔141、142固定于所装设设备的预定位置上;该习知的步进马达10可装设于扫描器、印表机、传真机、摄影机、冷气机、数码相机、影印机、电子白板、DVD ROM、监视器等设备上而驱动其工作。而就已知的
,步进马达10因转子的惯性量而具有固有振动频率,其和输入频率同步时将引起的步进马达本身振动而将造成不稳定现象,进而产生噪音,步进马达的共振频率和设备本身的共振频率相同时,也将造成设备的共振噪音与扭力变化,并使该设备的输出表现降低,如扭力下降、传动不顺畅等缺点。而目前业界为克服上述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如图3A、B、C所示,是通过改变保持器161的大小、形状、材质及结构的方式,以改变转子的整体重量与惯性量,进而改变步进马达的输出频谱,然而上述改变保持器重量与惯性量的方式,必须不断的改变模具或开设新的模具或改变制造方式,而每一次的改变,皆须重新再测试,如此反覆的程序,将大大的提高生产成本及复杂度,实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进马达的转子结构改良,其可方便调整转子重量与惯性量,以便使步进马达的输出共振频谱避开装设该步进马达设备的使用频率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步进马达的转子结构改良,该转子包括转轴、结合于转轴上的保持器、及固结于保持器环面的磁石,该保持器中一体成型包覆有一组以不同于保持器材质制成的配重件。该配重件可为单位重量或倍数的单位重量。该配重件的径向环面为对称平衡状态。该配重件的径向环面设有对称的穿孔。该配重件以金属或陶瓷材质制成。该保持器与转轴以塑胶一体射出成型方式结合,且该配重件的中心设有一与转轴的外径相当的穿孔,转轴穿枢于该穿孔内。该保持器与转轴以紧迫方式结合,且该保持器的中心设有一与转轴的外径相当的穿孔,转轴穿枢于该穿孔内。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在转子的保持器中一体成型包覆有一组配重件,利用配重件与保持器本身质量不相同的特性,使保持器结合于转子时的重量与惯性量可随配重件的数量与形式的改变而作调整,因此可方便改变转子的重量与惯性量,进而改变步进马达的输出共振频谱,以避开装设该步进马达的设备的使用频率范围,从而防止扭力降低、噪音产生、传动不顺畅的情形发生。另外,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的优点一、本技术在不需改变转子保持器形状及结构的前提下即可适量改变转子的重量与惯性量,因此不象习知技术那样,需改变模具或重新开设模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缩短了测试的时间而提早量产时间。二、本技术通过具有单位重量的配重件设计,可微调转子的重量,进而微调步进马达的输出共振频谱,以避开装设步进马达的设备的使用频率范围。三、本技术的配重件亦可设为倍数的单位重量或惯性量的组合,使配重件间的惯性量组合运用更为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步进马达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习知步进马达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习知步进马达保持器的立体外观图;图3B是习知步进马达另一种保持器的立体外观图;图3C是习知步进马达再一种保持器的立体外观图;图4A是本技术的立体剖面图;图4B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图4C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图4D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于步进马达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配重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0 步进马达11 定子 111 导线112 线圈113 容置室 12 壳体 121 轴承孔 122 穿孔123 铆合管 13 第一轴承 131 铆合部 132 轴孔14 固定板 141 穿孔 142 穿孔143 穿孔144 轴承孔 15 簧片 151 穿孔16 转子161 保持器 162 转轴 163 磁石164 配重件165 配重件 166 穿孔 17 垫片171 穿孔18 第二轴承181 铆合部182 轴孔19 盖体191 轴承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A、B、C、D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转子16,与习知的转子大同小异,其亦包括转轴162、结合于转轴162上的保持器161,及固结于保持器161环面的磁石163。其中,该转轴162与保持器161结合固定的方式有直接在转轴162上以一体成型方式,将该保持器161成型而固定,而其成型方式,可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方式;或者先成型保持器161,并使保持器161具有一中心穿孔(恕未标示图号),再以该穿孔供转轴162紧迫穿枢而结合固定。本技术与习知结构的主要差异在于保持器161在成型的同时,将一至数个配重件164一体成型包覆于保持器161中,该配重件164以不同于保持器161的材质制成,如可以以金属、陶瓷、质量高的聚合物等材质制成;而配重件164可制为一单位重量,或制为数倍的重量(如图四D所示的配重件165)。该保持器161若以塑胶一体射出成型的方式与转轴162结合固定,则配重块164要设有一中心穿孔(恕未标示图号)以供转轴162穿枢,且该中心穿孔与转轴162的外径相近,从而使配重件164可通过穿孔定位于转轴162上;而该保持器161若是以紧迫方式与转轴162结合固定,则该保持器161的中心穿孔与转轴162的外径相近。另外,该配重件164的径向环面应为对称平衡状态;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配重件164可为一实环片体或者如图所示为径向环面设有数对称平衡的穿孔166。请再参阅图5所示,其为包覆有配重件164的转子16应用于步进马达10的剖面示意图(其它结构与习知技术相同,不赘述);借助包覆于保持器161中的配重件164,可改变转子16的重量与惯性量,进而改变步进马达10的输出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源
申请(专利权)人:碧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