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43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变更电池组内的电池单元的配置方向和装法来实现小型且轻量的电池组。在由上壳110和下壳200形成的电池组100的壳体内沿纵向排列电池单元145~149而设为上侧三支、下侧两支的叠层。上侧的电池单元的端面的一部分(211a~213a)由与下壳200的内壁形成为一体的单元支撑部211~213沿轴向加以支撑。同样地,下侧的电池单元的端面的一部分(214a、215a)由与下壳200的内壁形成为一体的单元支撑部214、215沿轴向加以支撑。单元支撑部211~215相互独立地形成。独立地形成。独立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配备有马达、照明等负载装置的电气设备本体供给电源的电池组。另外,涉及一种通过安装电池组来使作业设备工作的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工具等电气设备由使用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的电池组驱动,电气设备的无绳化在不断发展。例如,在通过马达来驱动顶端工具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中,收容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组被用作电源,通过电池组中积蓄的电能来驱动马达等负载装置。电池组构成为能在电动工具本体上装卸,如果电池组因放电而电压降低,则从电动工具本体上卸下,使用外部充电器进行充电。作为这样的电池组的例子,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
[0003]专利文献1的电池组中,将四支额定电压3.6V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单元串联连接并将其两组并联连接,由此实现了额定电压14.4V的电池组。在图16中对这样的以往的电池组进行说明。电池组300在由合成树脂制的上壳310和下壳320划定的空间的内部收容有合计八支电池单元341~348。在电池组300的上壳3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朝电池组300的安装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两条轨道部(图中见不到),在轨道部的后方侧的左右设置有以避免电池组从电动工具上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的闩锁机构(图中见不到)。电池单元341~348以下侧四支、上侧四支的方式整齐排列,配置成电池单元341~348的长边方向沿与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电池单元341~348由合成树脂制的分隔件330保持。在图16的电池组300中希望设为18.0V输出的情况下,以朝后方侧拉长的方式变更上壳310和下壳320的大小,并在电池单元344、348的后方侧或者电池单元341、345的前方侧进一步追加两支电池单元而在上层配置五支电池单元、在下层配置五支电池单元。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

051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无绳型电气设备中要求确保规定运转时间和规定输出,随着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一直在谋求高电压化和高输出化。另一方面,为改善作业性,期望实现紧凑且轻量的电池组。在使用锂电池单元作为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将已普及的18650尺寸的电池单元以其长边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近年来,作为电池单元的种类,21700等粗径且长的电池单元而不是18650尺寸的电池单元正在普及。当使用所述21700等比以往粗的电池单元(以下称为“粗径电池单元”)来实现电池组时,可以通过五支粗径电池单元来实现与使用十支18650尺寸的电池单元的电池组大致同等容量的电池组。然而,若与以往同样地以长边方向沿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粗径电池单元,则电池组的壳体的横宽(左右方向的大小)和长度(前后方向的大小)会变大,成为难以使用的电池组。
[0009]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实现电池组的大容量化,高输出的电气设备的产品在增加,电动工具中,随着电池组的高输出化,马达的高输出化在发展,工具本体的重量增加,动作时的振动和输出有增加的倾向,这一问题不断显现出来。伴随于此,对电池组要求的针对掉落、振动的机械强度的要求也提高。电池组内部的零件中,电池单元的质量的比例高,减少电池单元与对其进行收纳的壳体之间的晃动有助于防止对电池单元彼此或电池单元与其他零件进行连接的舌片接合部断裂或者防止电池单元变形等。但是,电池单元因制造上的偏差而导致其长度存在些许差异(例如电池单元的长度的0.1~0.3%左右),专利技术人等人通过研究判明,在电池组的壳体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在短的单元的情况下,晃动会增大,有机械强度降低之虞。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背景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变更电池组内的电池单元的配置方向和装法来实现小型且轻量的电池组及使用其的电气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对电池组的壳体内形成的支撑电池单元的单元支撑部的形状进行改良来实现抑制了晃动的电池组及使用其的电气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在电池组受到掉落等强冲击时能够有效果地抑制电池单元的舌片接合部的断裂和电池单元的变形的电池组及使用其的电气设备。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本申请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代表性特征的说明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构成为包括:壳体,形成外框;多个电池单元,在壳体内由位于上侧的上侧电池单元和位于下侧的下侧电池单元进行叠层;以及上侧单元支撑部和下侧单元支撑部,在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上,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上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下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并且,与各电池单元相向的上侧单元支撑部与下侧单元支撑部相互独立。上侧单元支撑部及下侧单元支撑部与壳体形成为一体。另外,上侧单元支撑部及下侧单元支撑部分别在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两侧。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上侧单元支撑部及下侧单元支撑部具有脆弱部。构成为以上侧电池单元比下侧电池单元多的方式在壳体内沿径向排列而进行叠层,支撑部从下方对上侧电池单元当中位于端部的上侧电池单元进行支撑。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征,一种电池组,具有进行叠层的多个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下方对在电池单元所排列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上侧电池单元进行支撑。所述支撑部与壳体形成为一体。进而,构成为包括上侧单元支撑部和下侧单元支撑部,在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上,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上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下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并且,与各电池单元相向的上侧单元支撑部与下侧单元支撑部相互独立。另外,上侧单元支撑部设置成从壳体朝内侧突出,下侧单元支撑部设置成在相较于上侧单元支撑部而言靠下方的位置上以远离上侧单元支撑部的状态从壳体朝内侧突出。通过如以上那般构成,实现一种电池组和电气设备本体,所述电气设备本体包括电池组安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具有能够安装电池组的轨道槽和卡止于轨道槽的卡止爪,且形成了如下结构:电气设备本体使消耗从电池组供给的电力的马达等负载部运转。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型且轻量的电池组及电气设备、抑制电池单元相对于壳
体的晃动。另外,能够抑制电池单元的舌片的断裂和电池单元的变形。另外,为减小长度各不相同的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的晃动,以叠层的方式排列单元且设置有按每一电池单元独立地发挥作用的单元支撑部,所以能够提高针对掉落的耐冲击性、针对电动工具的振动的耐振动性。进而,在单元支撑部上设置有由多个肋条形成的脆弱部,所以,脆弱部根据单元的大小而变形量发生变化,因此不会有受到相邻的电池单元的大小的影响之虞。进而,即便在长度短的电池单元的旁边有长度长的电池单元,也能有效果地抑制晃动,所以设置有弹性的间隔件的必要性也不复存在,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体1和对其安装的电池组100的立体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外框;多个电池单元,在所述壳体内由位于上侧的上侧电池单元和位于下侧的下侧电池单元进行叠层;以及上侧单元支撑部和下侧单元支撑部,在所述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上,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所述上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设置在与所述下侧电池单元相向的位置,与各电池单元相向的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和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相互独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及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及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分别在所述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单元支撑部及所述下侧单元支撑部具有脆弱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有从下方支撑所述上侧电池单元的支撑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以所述上侧电池单元比下侧电池单元多的方式沿径向排列而进行叠层,所述支撑部从下方对所述上侧电池单元当中位于端部的上侧电池单元进行支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电池单元沿径向排列配置三个,所述下侧电池单元沿径向排列配置两个,由此进行所述叠层,所述支撑部从下方对所述上侧电池单元当中位于两端的电池单元分别进行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9.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外框;多个电池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敏之塙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