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29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包括:塔体、进水管、集水盆、至少两个间壁式换热器、至少两个布水结构和抽风结构;至少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集水盆的顶部,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混合区间;所述入风部和所述出风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湿区通道和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干区通道;所述湿区通道与所述干区通道交替设置;所述干区通道靠近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填料主体结构连通,所述干区通道远离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湿区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混合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白雾产生,降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避免水分流失,节约资源,且运行模式简单。且运行模式简单。且运行模式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尤其涉及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冷却塔一般包括塔体、排气装置、安装在塔体内的填料层和喷淋装置。而在使用时,喷淋装置喷出的热水自上而下喷淋进入填料层,外界干冷空气自下而上进入填料,热水与冷空气在填料层内进行热交换,以使得热水降温冷却,而空气则被加热和加湿,并以高温高湿空气由出气口排出塔外。但在冬季中,由于该高温高湿空气的水蒸气含量较高,在排出塔外时被外界冷空气冷却,冷凝而产生很多水珠,进而产生白雾。而白雾落在地面造成冷却塔周围路面湿滑,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的巡检。而且,还造成大量的水被蒸发损失掉,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0003]现有的冷却塔存在以下缺陷:
[0004](1)排出空气的水蒸气含量较高,造成大量的水被蒸发损失;
[0005](2)产生白雾,造成冷却塔周围路面湿滑,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的巡检;
[0006](3)分正常运行模式和消雾模式两种模式运行,运行模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本技术可减少白雾产生,降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避免水分流失,节约资源,且运行模式简单。
[0008]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进水管、集水盆、至少两个间壁式换热器、至少两个布水结构和抽风结构;
[0009]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集水盆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底部;
[0010]至少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集水盆的顶部,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混合区间;所述抽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抽风结构设置于所述混合区间的上方;
[0011]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包括入风部、填料主体结构和出风部;所述入风部和所述出风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入风部和所述出风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湿区通道和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干区通道;所述湿区通道与所述干区通道交替设置;所述干区通道靠近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填料主体结构连通,所述干区通道远离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每个所述布水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湿区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混合区间连通;
[0012]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布水结构的进入端连通、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顶部连通,所述布水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出水端,每个所述出水端与相应所述湿区通道的上端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结构包括布水喷淋管,所述布水喷淋管开设有若干个喷淋孔,
每个湿区通道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喷淋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干区通道为内低外高倾斜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抽风结构为风机,所述集水盆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离心叶片,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离心叶片均设置于所述混合区间的上方,所述离心叶片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
[0017]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湿区通道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组成一列湿区组,若干个所述干区通道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组成一列干区组;
[0018]若干列所述湿区组和若干列所述干区组从左往右间隔设置,相邻两列所述湿区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干区组。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收水叶片,所述收水叶片位于所述抽风结构的正上方,所述收水叶片活动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部。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收水叶片的尾端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收水叶片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收水叶片的内部嵌有电热元件。
[0022]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收水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本技术设置入风部和出风部均设置有干区通道和湿区通道,布水结构喷淋冷却水至间壁式换热器的湿区通道,湿区通道的侧壁与干区通道的干空气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的干空气经过间壁式换热器与湿区通道的湿空气至混合区间,最后经过抽气结构排出塔体外,形成为不饱和空气,再排到环境大气层中,减少白烟的产生,且无需设置阀门控制两种或两种模式以上,采用一种模式,实现消雾功能,运行简单。
[0025](2)干气流和湿气流在换热器内换热时,干冷气流吸热,湿热气流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水滴并从间壁式换热器的湿区通道向下流下,因而可降低排出气流的水蒸气含量,减少水的蒸发损失,从而起到节水消雾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间壁式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收水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塔体;2、进水管;3、集水盆;4、间壁式换热器;41、入风部;42、填料主体结构;43、出风部;5、布水结构;6、抽风结构;61、第一电机;62、离心叶片;7、湿区通道;8、干区通道;9、抽水泵;10、收水叶片;11、弯曲部;12、电热元件;13、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进水管2、集水盆3、至少两个间壁式换热器4、至少两个布水结构5和抽风结构6;进水管2设置于塔体1的顶部,集水盆3设置于塔体1的底部;至少两个间壁式换热器4设置于集水盆3的顶部,两个间壁式换热器4之间设置有混合区间;抽风结构6设置于塔体1的顶部,抽风结构6设置于混合区间的上方;间壁式换热器4包括入风部41、填料主体结构42和出风部43;入风部41和出风部43分别设置于填料主体结构42的左右两侧;入风部41和出风部43均设置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湿区通道7和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干区通道8;湿区通道7与干区通道8交替设置;干区通道8靠近填料主体结构42的一端与填料主体结构42连通,干区通道8远离填料主体结构42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每个布水结构5设置于每个间壁式换热器4的上方,湿区通道7的下端与混合区间连通;进水管2的输出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进水管、集水盆、至少两个间壁式换热器、至少两个布水结构和抽风结构;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集水盆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底部;至少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集水盆的顶部,两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混合区间;所述抽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抽风结构设置于所述混合区间的上方;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包括入风部、填料主体结构和出风部;所述入风部和所述出风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入风部和所述出风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湿区通道和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干区通道;所述湿区通道与所述干区通道交替设置;所述干区通道靠近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填料主体结构连通,所述干区通道远离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每个所述布水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湿区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混合区间连通;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布水结构的进入端连通、所述填料主体结构的顶部连通,所述布水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出水端,每个所述出水端与相应所述湿区通道的上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包括布水喷淋管,所述布水喷淋管开设有若干个喷淋孔,每个湿区通道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喷淋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流开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颂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