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2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2个齿轮传动马达,该2个齿轮传动马达具有马达主体和通过所述马达主体而绕中心轴线旋转的小齿轮;齿条,其与2个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向第1方向动作;以及框架,其保持所述齿条和2个所述齿轮传动马达。设n为自然数,2个所述小齿轮的轴间距离相对于所述齿条的齿间距的比率在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薄型化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对所搭载的齿轮传动马达也要求薄型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搭载于这样的薄型的电子设备的齿轮箱装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47589号公报
[0004]在这样的薄型的驱动装置中,有时要求进一步的高输出化。本专利技术人想到了通过使用并行排列的多个马达来驱动1个齿条来实现驱动装置的薄型化和高输出化的驱动装置。在这样的结构中,要求驱动力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较高的驱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装置具有:2个齿轮传动马达,该2个齿轮传动马达具有马达主体和通过所述马达主体而绕中心轴线旋转的小齿轮;齿条,其与2个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向第1方向动作;以及框架,其保持所述齿条和2个所述齿轮传动马达。设n为自然数,2个所述小齿轮的轴间距离相对于所述齿条的齿间距的比率在n
±
0.2的范围内。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驱动力较高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0]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1]图4是变形例的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0012]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3]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4]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齿轮传动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示出在样品No.1至No.3的驱动装置中的小齿轮的轴间距离与齿条的推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16]标号说明
[0017]1、1A、101:驱动装置;2、102:齿轮传动马达;3:齿条;5:小齿轮;10、10A:框架;20:马达主体;30:行星齿轮机构(传递机构);B:粘接材料;d:轴间距离;D1:第1方向;E1、E2:弹性部件;h1、h2、α1、α2:可动量;J:中心轴线;p:齿间距;θ1、θ2: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
[0020]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3维垂直坐标系。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Z侧简称为“轴向一侧”,将

Z侧简称为“轴向另一侧”。并且,将绕各中心轴线J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相对于各中心轴线J的径向简称为“径向”。
[0021]并且,为了简化本说明书的说明,将Y轴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将+Y轴方向简称为上侧,将

Y方向简称为下侧。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方向,并不限定驱动装置1的使用时的姿势。
[0022]<第1实施方式>
[0023](驱动装置)
[0024]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驱动装置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被搭载于沿着Y轴方向的尺寸被抑制的薄型的电子设备上。
[0025]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具有2个齿轮传动马达2、齿条3以及框架10。
[0026](齿轮传动马达)
[0027]齿轮传动马达2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柱状。2个齿轮传动马达2在X轴方向上相邻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区分2个齿轮传动马达2的情况下,将一方称为第1齿轮传动马达2A,将另一方称为第2齿轮传动马达2B。
[0028]如图2所示,第1齿轮传动马达2A沿第1中心轴线J1延伸。另外,第2齿轮传动马达2B沿第2中心轴线J2延伸。第1中心轴线J1与第2中心轴线J2相互平行地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第1中心轴线J1和第2中心轴线J2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中心轴线J。
[0029]齿轮传动马达2具有马达主体20、与马达主体20连接的行星齿轮机构(传递机构)30、与行星齿轮机构30连接的小齿轮5以及框部件40。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区分第1齿轮传动马达2A与第2齿轮传动马达2B的情况下,对于马达主体20、行星齿轮机构30、小齿轮5以及框部件40也相互区分。在该情况下,将第1齿轮传动马达2A的马达主体20、行星齿轮机构30、小齿轮5以及框部件40分别称为第1马达主体20A、第1行星齿轮机构30A、第1小齿轮5A以及第1框部件40A。另外,将第2齿轮传动马达2B的马达主体20、行星齿轮机构30、小齿轮5以及框部件40分别称为第2马达主体20B、第2行星齿轮机构30B、第2小齿轮5B以及第2框部件40B。
[0031]第1马达主体20A的马达轴29、第1行星齿轮机构30A以及第1小齿轮5A绕第1中心轴线J1旋转。另一方面,第2马达主体20B的马达轴29、第2行星齿轮机构30B以及第2小齿轮5B绕第2中心轴线J2旋转。
[0032]马达主体20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马达主体20整体呈以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2个马达主体20是步进角彼此相等的步进马达。另外,步进角是在步进马达中以1个脉冲进行动作的马达主体20的旋转角。
[0033]马达主体20具有绕各中心轴线J旋转的转子21、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的定子22以及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22的马达壳体23。转子21具有沿着各中心轴线J延伸的马达轴29。
[0034]行星齿轮机构30分别与马达主体20的马达轴29连接。行星齿轮机构30是分别将马达主体20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小齿轮5的减速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行星齿轮机构30A
的减速比与第2行星齿轮机构30B的减速比彼此相等。
[0035]行星齿轮机构30分别具有齿轮外壳39、第1太阳齿轮33a、3个第1行星齿轮33b、第1行星架31、3个第2行星齿轮34b、第2行星架32、3个第3行星齿轮35b以及第3行星架36。
[0036]齿轮外壳39固定于框架10。即,行星齿轮机构30在齿轮外壳39中支承于框架10。齿轮外壳39具有内齿齿轮39a和轴承支承部39d。
[0037]内齿齿轮39a呈以各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内齿齿轮39a与第1行星齿轮33b、第2行星齿轮34b以及第3行星齿轮35b啮合。轴承支承部39d位于内齿齿轮39a的轴向另一侧(

Z侧)的端部。轴承支承部39d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呈筒状延伸。在轴承支承部39d的内周面安装有滑动轴承。轴承支承部39d保持第2轴承7。轴承支承部39d经由第2轴承7将后述的圆柱部36f支承为能够旋转。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有:2个齿轮传动马达,该2个齿轮传动马达具有马达主体和通过所述马达主体而绕中心轴线旋转的小齿轮;齿条,其与2个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向第1方向动作;以及框架,其保持所述齿条和2个所述齿轮传动马达,设n为自然数,2个所述小齿轮的轴间距离相对于所述齿条的齿间距的比率在n
±
0.2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设n为自然数,2个所述小齿轮的轴间距离相对于所述齿条的齿间距的比率在n
±
0.1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2个所述马达主体是步进角彼此相等的步进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2个所述齿轮传动马达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沿所述第1方向或绕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濑阳介石川哲小山田稔陈玹珠横塚力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