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12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发电电池,其包含有位移发电体与储能单元。此位移发电体根据位移而产生电能,并包括有管体、诱磁件及线圈。诱磁件配置于管体中并根据位移而在管体中来回移动,而线圈配置于管体外表面,并根据诱磁件在管体中的来回移动而感应产生电能,并对储能单元进行输电,如此,可直接组装入电子装置以输入电能,实现简化电路结构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发电电池,特别是指一种可直接匹配结合于电子装 置的自发电电池。
技术介绍
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可携式电子数据处理装置在科技技术不断提升 的情况下,举凡通讯、文书处理、游戏、影音播放、数字摄像等功能都己应用 于可携式电子数据处理装置。因此,对电池生产厂商而言,应研发高效能、高 储电量的电池,近年来亦有燃料电池的问世,无一不是希望延长电池的使用时 间。但不管厂商如何推出高储电量的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当电池电量耗尽, 使用者又忘记充电或临时无处可以购买可配搭电池,便会造成无电源供应以供 使用的窘状。针对上述问题,于是便提出可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手动发电装置,例如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21848号、第545518号、第M267767号及第 M282416号(简称第416号)案,皆在手持电控装置内部设有可在受力移动时 把动能转变为电能用以对蓄电装置充电的位移发电结构。此外,第416号案中所提及的震动式发电器,将已知圆形转动的轴心与圆 形缠绕的线圈,改成水平式或垂直式的动作方式,藉由磁铁或线圈的随意上下 左右摆动,以使得磁铁与连结于线圈的磁盘间产生磁场,磁场进而感应线圈产 生电能。但上述前案皆在装置端(例如可携式电子装置)设有手动发电装置,而当 装置电池的电能耗尽,这些装置即可通过手摇发电的方式来进行供电。然而, 手动发电装置设于装置端上,如此一来,手动发电装置须靠其它的连接器、插 头或转接器而与装置端建立起电性连接关系,这将大幅改变现有装置的电路及 结构设计,且其商品化价值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电池,其以电池的 形态直接匹配结合于对应的电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电电池,自发电电池以 电池形态组装于电子装置上,其包含有一位移发电体及一储能单元,位移发电 体具有正端与负端,位移发电体根据移动而通过正端与负端输出电能。储能单 元具有正端与负端,储能单元的正端电性耦接至位移发电体的正端,储能单元 的负端电性耦接至位移发电体的负端,用以接收及储存电能。本技术的自发电电池还包括有管体、诱磁件及线圈。诱磁件配置于管 体中,并根据位移而在管体中来回移动,而线圈在对应于诱磁件的位置处而设 置于管体的外表面。在诱磁件受力而上下左右移动时,进而感应线圈而产生电 能,且由于储能单元电性连结于位移发电体,可用以储存线圈所产生的电能后 再输出至该电子装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自发电电池通过一般电池的形态可以直 接匹配结合于对应的电子装置,其外形设计成符合所匹配电子装置规格的外 观,除了无需大幅地改变电子装置的电路与结构设计外,亦能增加所适用的电 子装置范围,以扩大其利用性。如原来装设于电子装置的第一颗电池电能耗尽 时,使用者即可通过摇晃自发电电池的方式来产生电能,进而紧急地供应所需 的临时电源需求。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 新型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发电电池结构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发电电池的应用电路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发电电池运用于MP3播放器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自发电电池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ioo—自发电电池110 —外壳 111—正极112 —负极130— 位移发电体131— 管体 132 —诱磁件 134_线圈 140—储能单元 141一导线142 —电源线 150—检波整流件 200—MP3播放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揭示的自发电电池,匹配结合于电子装置中。此电子装置为 手持电控装置,如电视遥控器、MP3播放器及移动电话等,然而并不限于手持 电控装置,诸如需要电池以供应电能予电子装置者皆能应用本技术所揭示 的技术。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发电电池的 结构示意图,此自发电电池100的外观呈一般电池形态,并能符合所匹配电子 装置的规格。自发电电池100具有外壳110,而外壳110上设有正极111与负 极112,用以作为电源的输出端。此自发电电池100还包含有位移发电体130及储能单元140,位移发电体 130将位移动能转变为电能,而储能单元140则电性耦接至位移发电体130, 并接收位移发电体130所产生的电能。位移发电体130及储能单元140受外壳 110罩覆,以使得位移发电体130及储能单元140免于遭受其它电性干扰或外 力的侵入性破坏。而且,藉由外壳IIO,使用者较易握持自发电电池IOO。另 外,外壳110可让使用者在操作自发电电池100时,借着手与外壳110间的摩 擦力作用,自发电电池100不致滑落。其中,位移发电体130具有正端与负端,并能根据其位移行程产生电能。 位移发电体130包括有管体131、诱磁件132及二线圈134。诱磁件132为具 有N极与S极的磁铁,但并非以此为限。诱磁件132配置于管体131中并能根 据位移在管体131中来回移动。而各线圈134在对应于诱磁件132的位置处而 配置于管体131的外表面,管体131与线圈134结合形成为垂直式线圈,线圈 134根据该诱磁件132在管体131中的来回移动而感应产生交流电流,位移发 电体130而能通过其正端与负端输出电能。须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为增加发电效能起见,本实施例 的线圈134数目为二,但实际上自当不以此为限。另外,储能单元140为可充放电电池,但并不以此为限,如电容器亦可作 为储能单元140。储能单元140具有正端与负端,且外接有导线141与电源线 142。导线141分别连结于位移发电体130的线圈134。其中,线圈134电性 耦接至储能单元140的正端与负端,且储能单元140的正端电性耦接至位移发 电体130的正端,以及储能单元140的负端电性耦接至位移发电体130的负端。电源线142分别连结至外壳110上的正极111与负极112。自发电电池100 藉由正极111与负极112 二部位来电性导通于电子装置。此外,自发电电池 100还包含有电性耦接于线圈134及储能单元140的检波整流件150,以将交 流电流转换成半波或全波直流电流后输出。请续参阅图1与图2所示,当使用者握持自发电电池100的外壳110,并 以上下摆动的方式来振动自发电电池100时,位移发电体130中的诱磁件132 亦随之上下移动。由于管体131与诱磁件132藉由相吸相斥作用产生磁场,其 中,位移发电体130的诱磁件132在上下移动时,会使得其与管体131之间的 磁路磁阻产生变化,进而使得配置于管体131外表面的线圈134因磁通量变化 而产生电能。线圈134上产生的电能通过二导线141而传至检波整流件150。 二线圈134所感应的交流电能在经过检波整流件150后,将转变为半波或全波 直流电能,以再继续输往储能单元140作蓄电。在本实施例中,持续地上下摆动自发电电池IOO,储能单元140会因诱磁 件132与管体131间的磁通量持续变化,因而持续感应线圈134而蓄积电能, 直至使用者停止上下摆动自发电电池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发电电池,匹配结合于一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自发电电池包含有:    一位移发电体,具有正端与负端,该位移发电体根据一位移产生一电能,并通过该位移发电体的正端与负端输出该电能;以及    一储能单元,具有正端与负端,该储能单元的正端电性耦接至该位移发电体的正端,该储能单元的负端电性耦接至该位移发电体的负端,用以接收及储存该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铭源苏健成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