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91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藏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在油藏开采区域内设置相向部署的水平注气井和水平生产井组成一组生产井组。同组井对部署在同一竖直剖面,在竖直方向进行湿式燃烧。在井对间进行多轮次蒸汽吞吐,随后转入循环预热以实现两口水平井之间的热联通。之后在注气井注富氧空气并点火,当达到燃烧稳定状态后随后注入空气与水的混合流体,实现竖直方向的湿式火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开发方法极大提升了稠油油藏的采油速度并改善了火驱采油中平面与纵向波及程度不均匀的问题,最终实现厚层油藏中稠油的高速稳定开采。采。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藏开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世界油气资源中稠油占有较大比例,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世界上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可采储量约为1000
×
108t。稠油的开采潜力很大,随着轻质油的开采储量越来越少,稠油开采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稠油资源普遍具有埋藏深、油层薄、原油性质分布范围广的突出特点。按埋藏深度分类,超过1300m的特深层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深层占41.39%,600~900m的中深层占15.69%;已开发动用的地质储量7.3633
×
108t,43%的储量属于特深层,37.9%的储量属于深层,18.4%的储量属于中深层,如何有效开采深厚层稠油油藏是许多国家石油行业面临着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3]SAGD即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开发稠油油藏的一项技术,也是实现稠油和油砂开采的有效技术,但其应用效果受地质因素(储层厚度、页岩夹层、贫油层等)的影响较大。为了克服不利地质因素的影响,提高SAGD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过热蒸汽辅助SAGD、溶剂辅助SAGD、氮气辅助SAGD、二氧化碳辅助SAGD、烟道气辅助SAGD和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等多种变型的SAGD技术被提出。其中,将原位燃烧技术与传统SAGD相结合而提出的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就是其中之一。/>[0004]原位燃烧技术(In Situ Combustion,又称火烧油层技术)是指将空气注入到油层中,使油层在地下部分燃烧而产生驱替剩余原油驱动力的驱油技术,因其低成本和明显的驱油效果,被誉为提高采收率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为解决火烧油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油藏纵向动用不均问题,作为传统直井火烧油层技术改进方案的直井

水平井火烧油层(Toe to Heel Air Injection,THAI)被提出。THAI开发方法包括一个水平生产井,一个或者多个距离水平井尾部一定距离的垂直注气井;可以大幅提高重油、油砂的采收率。但是燃烧前缘推进方向难以控制,造成平面及纵向波及系数低,导致采收率低。若能将SAGD的开发特点与火驱结合,充分利用火驱作用下稠油降粘,实现燃烧辅助重力泄油开发,将改善厚油藏稠油开发效果。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939373B公开了一种新型火烧油层开发的井网结构及方法,该方法采用两口水平双分支鱼骨井作为生产井,在两口水平双分支鱼骨井中间上方安置两口直井作为注气井,在两口水平双分支鱼骨井外侧上方分别安置两口排气井。水平双分支鱼骨井含有垂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处具有侧向分支井。两口水平鱼骨井平行排列,两口注气直井和四口排气井都平行于水平双分支鱼骨井。该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缓解现有传统火烧油层井网易发生气体超覆的现象,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089230B一种溶剂辅助火驱重力泄油开采油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油藏开采区域内设置水平生产井和垂直注入井注采井网:在同一油
层的同一垂直剖面设置水平生产井和垂直注入井,组成一注采井组;(2)在步骤(1)的油层的相邻注采井组之间,设置注溶剂水平井。该专利主要通过溶剂对原油的溶解降黏作用,使注采井组水平生产井侧翼的油层黏度大幅度降低,从而采收率高;此外,由于水平段侧翼溶剂腔对火线的横向牵引作用,大量空气随燃烧带向侧翼扩展,因此降低了空气直接窜入生产井底从而发生的安全风险。
[000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221131B公开了SAGD与火驱连用的采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布置井网,向所有油井注入高温蒸汽吞吐预热油层;向第一直井和第二直井内注入空气,其余油井内注入高温蒸汽加热油层后,停止注蒸汽;其余油井排放尾气;向第二直井内持续注入空气,并下入点火器,引燃油层产生流动油,同时第一直井持续注入高温蒸汽,高温蒸汽与油层中的稠油发生热交换产生流动油,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承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内的流动油,并将流动油举升至地面。
[0008]其通过布置第一水平井、第二水平井、第一直井、以及四个第二直井,从而形成井网,所述第一水平井位于油层中,且具有穿出地层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相连通的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井位于油层中,且具有穿出地层的第三竖直段和第四竖直段,所述第三竖直段和所述第四竖直段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三竖直段和所述第四竖直段相连通的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方或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错开;所述第一直井伸入所述油层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交处的上方;所述第二直井伸入所述油层中,且相紧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直井均位于所述第一水平井或第二水平井的其中一个竖直段的两侧。显然,该井网布置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燃烧腔的形成和燃烧前缘的稳定推进,实现厚层油藏中稠油的高效高速开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2]优选稠油油藏,部署井组;
[0013]同组生产井与注气井进行多轮次蒸汽吞吐;
[0014]循环预热;
[0015]注气井注富氧空气并点火;
[0016]注入空气与水的混合流体,实现竖直方向的湿式火驱。
[0017]进一步地,井组部署方法:在油藏开采区域内设置相向部署的水平注气井和水平生产井组成一组生产井组;同组注气井和生产井部署在同一竖直剖面,在竖直方向进行湿式燃烧;生产井与采油管连接,注气井与注气管线连接。
[0018]更进一步地,注气井和生产井的水平段相向延伸,并对齐。
[0019]更进一步地,注气管沿程设置射孔或割缝,射孔沿气体行进方向逐步趋密,在注气井井水平段尾端转化为割缝,以实现近似均匀配汽。
[0020]更进一步地,采油管与注气管的水平段长度为300

500m,相邻两个注采井组生产井的水平段横向距离30

50m,采油管的水平段位于油层底部,距油层底界2.5

5m,注气管水平段位于采油管水平段上方10

15m。
[0021]进一步地,所述油藏原油黏度为10000~1000000厘泊;油藏单层厚度为30

40m。
[0022]进一步地,循环预热方式选择电加热,当两口井之间形成热联通之后,经注气井向油藏注入体积分数90%以上的富氧空气,并用电点火装置点燃油层;
[0023]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燃烧辅助重力泄油的厚层油藏稠油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优选稠油油藏,部署井组;同组生产井与注气井进行多轮次蒸汽吞吐;循环预热;注气井注富氧空气并点火;注入空气与水的混合流体,实现竖直方向的湿式火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井组部署方法:在油藏开采区域内设置相向部署的水平注气井和水平生产井组成一组生产井组;同组注气井和生产井部署在同一竖直剖面,在竖直方向进行湿式燃烧;生产井与采油管连接,注气井与注气管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气井和生产井的水平段相向延伸,并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气管沿程设置射孔或割缝,射孔沿气体行进方向逐步趋密,在注气井井水平段尾端转化为割缝,以实现近似均匀配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油管与注气管的水平段长度为300

500m,相邻两个注采井组生产井的水平段横向距离30

50m,采油管的水平段位于油层底部,距油层底界2.5

5m,注气管水平段位于采油管水平段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林蔡文斌程军郭省学刘廷峰谢志勤翟勇白艳丽刘艳平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