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及工作模式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819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7
一种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及工作模式,包括循环井主井、分层抽水装置、地面管汇和阀门,循环井主井为多层结构,包括钻孔、围填层、井管以及各含水层注入管,围填层位于钻孔和井管的环状间隙,井管包括沉淀管、井壁管和滤水管,沉淀管的上方连滤水管,滤水管与井壁管间隔相连,滤水管对应砾料含水层,井壁管对应止水层;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下入若干注入管,注入管的末端对应砾料含水层,注入管的上端设分阀门,各注入管与地面管汇连接,在相邻的注入管之间的地面管汇的环形管路上设主阀门;分层抽水装置插入井管孔腔,包括多组封隔器、潜水泵和抽水管,封隔器与抽水管连接,潜水泵连在抽水管末端,封隔器安在井壁管位置,潜水泵位于滤水管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及工作模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水场地污染原位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及工作模式。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循环井技术(Groundwater Circulation Well,GCW)是一种先进的原位修复技术,通过抽水及回水动作产生地下水循环,结合吹脱、空气注入、气相抽提、强化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等技术,可将地下水中溶解相污染物高效去除,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避免污染羽进一步扩大,具有修复成本低、环境扰动小、能耗低等显著优点。
[0003]国外地下水循环井原位修复技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研究水平较高,已在超过50多个受污染区域进行了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应用。截止目前,国内尚没有成功的循环井修复技术应用案例,相关研究基本处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阶段,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工程应用经验匮乏,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亟待提升。
[0004]作为一种先进的原位修复技术,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主要制约因素为:(1)场地污染物分布随着场地污染修复而改变,需要调整地下水三维循环涵盖相对重污染区,而传统循环井地下水三维循环模式固定,只能通过调节流量影响水平上的三维循环,不能根据含水层的不同污染程度实现多层含水层垂向分层循环,后期治理效率偏低;(2)循环井应用深度较浅,主要应用深度在20

30m,难以应用于大深度含水层污染修复;(3)受成井技术、地层扰动、地下水化学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类型、多种原因、不同程度的井体堵塞问题,导致地下水循环影响半径逐渐缩小,致使地下水循环井原位有机污染修复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及工作模式,在目的含水层形成极强的水动力循环,有效扩增目的含水层水动力调控区域。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井主井、分层抽水装置、地面管汇和若干阀门,
[0008]所述循环井主井为多层结构,包括钻孔、围填层、井管以及各含水层注入管,该围填层位于钻孔和井管的环状间隙,该井管包括沉淀管、井壁管和滤水管,沉淀管位于钻孔的底部,沉淀管的上方连接滤水管,滤水管与井壁管间隔相连,顶部为井壁管,该围填层通过分层填砾和分层止水实现分层,滤水管对应砾料含水层,井壁管对应止水层;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下入若干注入管,注入管的末端对应砾料含水层,在注入管的上端设置分阀门,各注入管与地面管汇连接,该地面管汇包括环形管路,在相邻的注入管之间的环形管路上设置主阀门;
[0009]所述分层抽水装置插入井管的孔腔,包括多组封隔器、潜水泵和抽水管,该封隔器与抽水管连接,该潜水泵连接在抽水管的末端,封隔器对应的安装在井管内的井壁管位置,潜水泵位于滤水管位置。
[0010]所述循环井主井为六层结构,所述循环井主井采用逐次下管方式,操作方法为:

按照井体设计结构,向钻孔中下入井管,该井管包括一根沉淀管、六根滤水管和六根井壁管,全部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顶部井壁管固定于井口;

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下入底部含水层注入管,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固定于井口;

围绕井管和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开始填砾,直至砾料回填高度达到第五含水层和底部含水层间的止水段下部,接着开始围填粘土球进行止水,直至将该止水段完全围填,将第五含水层和底部含水层完全封隔;

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继续下入第五含水层注入管,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第五含水层注入管固定于井口;

围绕井管、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和第五含水层注入管开始填砾,直至砾料回填高度达到第四含水层和第五含水层间的止水段下部,接着开始围填粘土球进行止水,直至将该止水段完全围填,将第四含水层和第五含水层完全封隔;

按照上述操作,将第四含水层注入管、第三含水层注入管、第二含水层注入管和顶部含水层注入管下入井中,并对其实施分层填砾和分层止水,直至用粘土材料将顶部含水层与地表间的环状间隙完全回填,完成循环井主井建造;第一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一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二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二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三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三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四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五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一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六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二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
[0011]所述抽水装置包括顶部抽水装置、第二层抽水装置、第三层抽水装置、第四层抽水装置、第五层抽水装置和底部抽水装置,其中所述顶部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一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和抽水管经第四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二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二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顶部封隔器和第五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三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三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六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四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四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七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五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五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四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八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底部抽水装置主要针对底部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底部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九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
[0012]所述顶部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底部封隔器均包括上接头、胶筒、滑动端和中心管,所述上接头、滑动端和中心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胶筒采用丁腈橡胶;所述上接头通过内、外丝扣连接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胶筒,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胶筒组成密封环腔,所述滑动端穿过中心管通过丝扣与所述胶筒连接,并随着封隔器的启封与收缩沿着中心管滑动,所述滑动端与所述中心管通过两道密封胶圈进行密封;所述中心管上设有进液口,用于封隔器胶筒进液;所述封隔器位置与所述循环井主井的各层止水位置相对应;各封隔器的中心管之间通过钻杆串接,所述顶部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底部封隔器所采用启封介质为液体,通过地面高压泵向中心管注入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所述中心管进液口进入胶筒,使得封隔器胶筒在压力作用下进
行膨胀完成座封;作业完成后,通过地面压力控制系统对中心管及胶筒内压力进行释放,释放完毕后封隔器收回,提出井内分层抽水装置;所述底部封隔器中心管底部设有密封接头。
[0013]所述顶部封隔器设有第二层抽水通道、第三层抽水通道、第四层抽水通道、第五层抽水通道和底部抽水通道,各抽水通道采用高压胶管,安装于封隔器胶筒与中心管的环空间隙,通道两端通过密封接头进行密封,密封接头可与抽水管通过丝扣进行连接;相比于所述顶部封隔器,所述第二层封隔器减少了第二层抽水通道及其水泵电缆,所述第三层封隔器减少了第二层、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井主井、分层抽水装置、地面管汇和若干阀门,所述循环井主井为多层结构,包括钻孔、围填层、井管以及各含水层注入管,该围填层位于钻孔和井管的环状间隙,该井管包括沉淀管、井壁管和滤水管,沉淀管位于钻孔的底部,沉淀管的上方连接滤水管,滤水管与井壁管间隔相连,顶部为井壁管,该围填层通过分层填砾和分层止水实现分层,滤水管对应砾料含水层,井壁管对应止水层;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下入若干注入管,注入管的末端对应砾料含水层,在注入管的上端设置分阀门,各注入管与地面管汇连接,该地面管汇包括环形管路,在相邻的注入管之间的环形管路上设置主阀门;所述分层抽水装置插入井管的孔腔,包括多组封隔器、潜水泵和抽水管,该封隔器与抽水管连接,该潜水泵连接在抽水管的末端,封隔器对应的安装在井管内的井壁管位置,潜水泵位于滤水管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主井为六层结构,所述循环井主井采用逐次下管方式,操作方法为:按照井体设计结构,向钻孔中下入井管,该井管包括一根沉淀管、六根滤水管和六根井壁管,全部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顶部井壁管固定于井口;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下入底部含水层注入管,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固定于井口;围绕井管和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开始填砾,直至砾料回填高度达到第五含水层和底部含水层间的止水段下部,接着开始围填粘土球进行止水,直至将该止水段完全围填,将第五含水层和底部含水层完全封隔;向井管与钻孔环状间隙继续下入第五含水层注入管,下入至预定位置后,将第五含水层注入管固定于井口;围绕井管、底部含水层注入管和第五含水层注入管开始填砾,直至砾料回填高度达到第四含水层和第五含水层间的止水段下部,接着开始围填粘土球进行止水,直至将该止水段完全围填,将第四含水层和第五含水层完全封隔;按照上述操作,将第四含水层注入管、第三含水层注入管、第二含水层注入管和顶部含水层注入管下入井中,并对其实施分层填砾和分层止水,直至用粘土材料将顶部含水层与地表间的环状间隙完全回填,完成循环井主井建造;第一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一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二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二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三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三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四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五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一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第六含水层注入管通过第十二支阀门与主管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包括顶部抽水装置、第二层抽水装置、第三层抽水装置、第四层抽水装置、第五层抽水装置和底部抽水装置,其中所述顶部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一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和抽水管经第四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二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二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顶部封隔器和第五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三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三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六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四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四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七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第五层抽水装置主要针对第五含水层进行抽水,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第四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八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所述底部抽水装置主要针对底部含水层进行抽水,
通过潜水泵经抽水管、底部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顶部封隔器和第九支阀门连接至主管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底部封隔器均包括上接头、胶筒、滑动端和中心管,所述上接头、滑动端和中心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胶筒采用丁腈橡胶;所述上接头通过内、外丝扣连接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胶筒,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胶筒组成密封环腔,所述滑动端穿过中心管通过丝扣与所述胶筒连接,并随着封隔器的启封与收缩沿着中心管滑动,所述滑动端与所述中心管通过两道密封胶圈进行密封;所述中心管上设有进液口,用于封隔器胶筒进液;所述封隔器位置与所述循环井主井的各层止水位置相对应;各封隔器的中心管之间通过钻杆串接,所述顶部封隔器、第二层封隔器、第三层封隔器、第四层封隔器、底部封隔器所采用启封介质为液体,通过地面高压泵向中心管注入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所述中心管进液口进入胶筒,使得封隔器胶筒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膨胀完成座封;作业完成后,通过地面压力控制系统对中心管及胶筒内压力进行释放,释放完毕后封隔器收回,提出井内分层抽水装置;所述底部封隔器中心管底部设有密封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隔器设有第二层抽水通道、第三层抽水通道、第四层抽水通道、第五层抽水通道和底部抽水通道,各抽水通道采用高压胶管,安装于封隔器胶筒与中心管的环空间隙,通道两端通过密封接头进行密封,密封接头可与抽水管通过丝扣进行连接;相比于所述顶部封隔器,所述第二层封隔器减少了第二层抽水通道及其水泵电缆,所述第三层封隔器减少了第二层、第三层抽水通道及其水泵电缆,所述第四层封隔器减少了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抽水通道及其水泵电缆,所述底部封隔器仅保留了底部抽水通道及其水泵电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滤层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抽水装置采用捆绑下管法,其操作方法为:按照管内布管位置,通过底部抽水装置的出水管向井管中下入底部抽水装置;下至底部封隔器安装位置后,将底部抽水装置的抽水管与底部封隔器的抽水通道下端连接,将底部封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明杨甘生解伟李小杰李铁锋何计彬冯建月赵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