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系统及井网系统的构建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288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网系统及井网系统的构建工艺,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该井网系统包括:生产井,生产井贯穿储层的多个待开发层;多个注入井,多个注入井围成多边形,生产井位于多个注入井围成的区域内,每个注入井均为直井,每个注入井贯穿至少一个待开发层,且每个注入井在贯穿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第一裂缝段;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生产井的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生产井的最小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注入井注气时,气体能够基于第一裂缝段在待开发层内大范围扩散,这样显著减小了气体在待开发层内的渗流阻力,进而提高了气体对石油的驱替效率,从而提高了油气开采的效率。油气开采的效率。油气开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网系统及井网系统的构建工艺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油气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井网系统及井网系统的构建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主要通过井网系统对油田进行开采,不同井网系统的井别、布井方式、井距等特征均不相同,井网系统的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油气开采效率。
[0003]相关技术中,井网系统主要为五点法井网系统,该五点法井网系统包括一口位于中心的生产井,以及分布在生产井周围的四口直井。开采过程中通过直井向储层中注气,以驱替储层中的石油流向生产井,进而通过生产井进行采油。
[0004]然而,相关技术中通过直井注气时,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较大,储层中的气体无法高效地将储层中的石油驱替以流向生产井,进而影响油气开采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网系统及井网系统的构建工艺,可以解决油气开采效率低下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井网系统,所述井网系统包括:
[0007]生产井,所述生产井贯穿储层的多个待开发层;
[0008]多个注入井,所述多个注入井围成多边形,所述生产井位于多个所述注入井围成的区域内,每个注入井均为直井,每个注入井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待开发层,且每个注入井在贯穿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第一裂缝段;
[0009]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生产井的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所述生产井的最小距离。
[0010]可选地,所述生产井为水平井,所述生产井包括多个水平段和直井段;
[0011]所述多个水平段与所述多个待开发层一一对应,且每个水平段位于对应的待开发层内,每个水平段在对应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多个第二裂缝段;
[0012]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水平段的最小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多个所述第二裂缝段的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
[0013]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裂缝段两两平行。
[0014]可选地,所述待开发层内的第一裂缝段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裂缝段的长度方向。
[0015]可选地,所述多个注入井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注入井围成矩形,所述多个水平段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矩形的长边。
[0016]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裂缝段中,靠近所述水平段的端部的第二裂缝段的长度小于靠近所述水平段的中心点的第二裂缝段的长度。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裂缝段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裂缝段所在的待开发层的厚度相同。
[0018]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井网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9]获取储层中多个待开发层的深度范围;
[0020]基于多个所述待开发层的深度范围,在所述储层中钻进得到生产井和多个注入井,所述多个注入井为直井且围成一个多边形,且所述生产井位于所述多个注入井围成的区域内;
[0021]基于所述多个注入井分别进行压裂,得到每个注入井在至少一个所述待开发层内分别延伸的第一裂缝段,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生产井的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所述生产井的最小距离。
[0022]可选地,所述基于多个所述待开发层的深度范围,在所述储层中钻进得到生产井和多个注入井,包括:
[0023]基于所述待开发层的数量和深度范围,确定所述生产井的直井段的深度和多个水平段中每个水平段的深度,以及每个注入井的深度;
[0024]基于所述生产井的直井段的深度和每个水平段的深度在所述储层中钻进得到所述生产井;
[0025]基于每个注入井的深度在所述储层中钻进得到所述多个注入井。
[0026]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生产井的直井段的深度和每个水平段的深度在所述储层中钻进得到所述生产井之后,还包括:
[0027]基于每个水平段分别进行压裂,得到每个水平段在对应的所述待开发层内延伸的多个第二裂缝段;
[0028]其中,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水平段的最小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多个所述第二裂缝段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
[00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003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裂缝段能够将注入井在待开发层内的空间范围进行延伸,且相对于注入井,第一裂缝段到生产井的距离更小。这样,通过注入井注气时,气体从注入井的直井筒内流向第一裂缝段,由于第一裂缝段为延伸在待开发层内的裂缝,因而气体能够基于第一裂缝段在待开发层内大范围扩散,这样显著减小了气体在待开发层内的渗流阻力,进而提高了气体对石油的驱替效率,从而提高了油气开采的效率。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裂缝段到生产井的距离较小,因而在第一裂缝段内的气体能够更加靠近生产井,进而气体能够更加高效地将待开发层内的石油驱替以流向生产井。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网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网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网系统的构建方法放入流程示意图;
[003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日产油量的曲线图;
[0036]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井日注气量的曲线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生产井;2:注入井;
[0039]11:水平段;12:直井段;13:第二裂缝段;21:第一裂缝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1]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之前,为便于理解,先对储层的结构进行解释。储层为具有连通孔隙、允许油气在其中储存和渗流的岩层。储层分布有沿深度方向排布的多个有效储层,有效储层内能够储存大量油气,且油气既能储集又能渗流。这样,每个有效储层均能够作为待开发层。另外,每两个相邻的有效储层之间间隔有无效储层,无效储层储存油气量少,且油气在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不能渗流。
[0042]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井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井网系统包括:生产井1和多个注入井2,生产井1贯穿储层的多个待开发层;多个注入井2围成多边形,生产井1位于多个注入井2围成的区域内,每个注入井2均为直井,每个注入井2贯穿至少一个待开发层,且每个注入井2在贯穿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第一裂缝段21;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2到生产井1的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2的第一裂缝段21到生产井1的最小距离。
[0043]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裂缝段21能够将注入井2在待开发层内的空间范围进行延伸,且相对于注入井2,第一裂缝段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系统包括:生产井,所述生产井贯穿储层的多个待开发层;多个注入井,所述多个注入井围成多边形,所述生产井位于多个所述注入井围成的区域内,每个注入井均为直井,每个注入井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待开发层,且每个注入井在贯穿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第一裂缝段;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生产井的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所述生产井的最小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为水平井,所述生产井包括多个水平段和直井段;所述多个水平段与所述多个待开发层一一对应,且每个水平段位于对应的待开发层内,每个水平段在对应的待开发层内延伸有多个第二裂缝段;所述待开发层内每个注入井到所述水平段的最小距离大于相应注入井的第一裂缝段到多个所述第二裂缝段的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裂缝段两两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开发层内的第一裂缝段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裂缝段的长度方向。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注入井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注入井围成矩形,所述多个水平段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矩形的长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裂缝段中,靠近所述水平段的端部的第二裂缝段的长度小于靠近所述水平段的中心点的第二裂缝段的长度。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井网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张祝新王晓燕张家良张景春喻洲王伟崔丹丹章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