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76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防撞墙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上部防撞墙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一体成型,上部防撞墙由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构成,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的外侧边在同一平面上;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为倒置的“L”型,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水平设置,且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与上部防撞墙连接,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短边朝下设置,且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短边设置在公路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础稳定性可靠,是抗倾覆性好,防撞性能良好。性能良好。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防止车辆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道而造成事故,设计人员根据所在路段路线线形、交通量、交通组成、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护栏,而事故严重程度、运行速度、路侧条件综合确定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一般来讲,位于中、高风险路段路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00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

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

2017)规定了A、SB、SA、SS、HB、HA级混凝土护栏上部防撞墙构造尺寸和下部基础可采用座椅方式或桩基方式,但未给出下部基础的具体构造尺寸,这就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础偏小、稳定性不足,大大降低了护栏的防撞等级,甚至酝酿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可以快速标准化施工,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建筑材料,降低成本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防撞墙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所述上部防撞墙和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一体成型,所述上部防撞墙由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构成,所述直角梯形部、所述梯形部和所述不规则六边形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所述直角梯形部、所述梯形部和所述不规则六边形部的外侧边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为倒置的“L”型,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水平设置,且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与所述上部防撞墙连接,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短边朝下设置,且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短边设置在公路的内侧。
[0008]所述上部防撞墙内沿纵向设置有多个变形缝,所述上部防撞墙内还设置有热镀锌钢管,热镀锌钢管贯穿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填充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0009]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2cm,每个所述变形缝处对应设置有三根热镀锌钢管,相邻两根热镀锌钢管的间距为25cm,所述热镀锌钢管的长度为1m,所述热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6cm。
[001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部防撞墙和L型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设计,基础稳定性可靠,是抗倾覆性好,防撞性能良好;并且,可标准化施工,有效提高施
工进度和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钢筋结构的俯视图。
[0013]图3是图1具有变形缝处的剖面图。
[0014]图4是图1具有变形缝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16]如图1

4所示的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防撞墙1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上部防撞墙1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一体成型,上部防撞墙1由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构成,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的外侧边在同一平面上;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为倒置的“L”型,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的长边水平设置,且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的长边与上部防撞墙1连接,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的短边朝下设置,且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2的短边设置在公路的内侧。
[0017]本实施例中,防撞墙高度110cm、下底宽度52.5cm、上顶宽度20cm,座椅式基础采用L型,长度112.5cm、宽度35cm、高度75cm。
[0018]上部防撞墙1和下部座椅式均采用现浇施工,混凝土标高不低于C35,内部均配置钢筋。钢筋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
[0019]N1、N2钢筋采用直径16mm的HRB400钢筋。
[0020]N3、N9钢筋采用直径12mm的HRB400钢筋。
[0021]N4、N7、N8、N10钢筋采用直径10mm的HPB300钢筋钢筋。
[0022]N5、N6钢筋采用直径20mm的HRB400钢筋。
[0023]N1、N2、N3、N5、N6钢筋间距均为10cm,N4、N7、N8、N10钢筋间距均为20cm,N9与其他钢筋空间垂直。
[0024]钢筋弯钩均采用标准弯钩。
[0025]上部防撞墙1内沿纵向设置有多个变形缝,上部防撞墙1内还设置有热镀锌钢管3,热镀锌钢管3贯穿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0026]变形缝每3

4m设置一道,宽度为2cm,每个变形缝处对应设置有三根热镀锌钢管3,即在变形缝采用热镀锌钢管3连接,相邻两根热镀锌钢管3的间距为25cm,热镀锌钢管3的长度为1m,热镀锌钢管3的公称直径为6cm。
[0027]混凝土基础施工时,N1、N2、N3提前预埋一起浇筑,护栏防撞墙及基础均采用C35混凝土。施工时,断开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5cm,土路肩压实度不小于95%,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N/m。
[00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路路基段的座椅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护栏,其特征是,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部防撞墙和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所述上部防撞墙和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一体成型,所述上部防撞墙由直角梯形部、梯形部和不规则六边形部构成,所述直角梯形部、所述梯形部和所述不规则六边形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所述直角梯形部、所述梯形部和所述不规则六边形部的外侧边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为倒置的“L”型,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水平设置,且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长边与所述上部防撞墙连接,所述下部座椅式护栏基础的短边朝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伟平袁英爽杨学永张国祥辛建忠张伟康晏志斌陈东升韩传玉梁学荣王利永薛乃祯田洪文关宇驰高文阳肖永刚张路徐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