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74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所述梁间连接板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一梁;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接近所述第二梁的一端;所述活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下转动,且仅能向下转动;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梁的上方,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能减少车辆颠簸,减少轮胎磨损,提高乘客舒适度。提高乘客舒适度。提高乘客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

技术介绍

[0002]跨座式单轨,为单轨的一种,单轨系统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制式。跨座式单轨是通过单根轨道支持、稳定和导向,车体釆用橡胶轮胎骑在轨道梁上运行的轨道交通制式。跨座式单轨属于中等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其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能更好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跨座式单轨在建设过程中投资少、周期短,智能环保、适用性强,其高架桥桥墩宽度平均不到2米,桥墩占地宽度比其它高架轨道交通节省近一半,在城市道路中央或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即可立柱,占地面积小、遮挡少、选线灵活、对现有城市道路的交通干扰很轻微。跨座式单轨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一半,造价成本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跨座式单轨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
[0003]目前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多采用悬臂形式,将一对指形板分别固定在相邻梁的梁端,指形部分在梁缝处交错布置。由于轨道梁制造误差及后期变形,安装在相邻梁上的指形板很难保证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得指形部分交错凸起严重,使车辆驶过指形板的颠簸比较大,增加了轮胎的磨损,且乘客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能减少车辆颠簸,减少轮胎磨损,提高乘客舒适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安装于跨座式单轨中相邻的轨道梁之间,所述相邻的轨道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所述梁间连接板包括:
[0007]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一梁;
[0008]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接近所述第二梁的一端;所述活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下转动,且仅能向下转动;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梁的上方,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
[000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安装于跨座式单轨中相邻的轨道梁之间,所述相邻的轨道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所述梁间连接装置包括:
[0010]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上面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
[0011]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与所述活动部的第一连接结构相接且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
[0012]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
梁的工作承压面相适配。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中间。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指形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与所述第一指形块匹配的第二指形块。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接近所述第一梁的端面不超出所述第二梁的端面。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被配置为:所述固定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时,所述固定部的工作承压面与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二梁的工作承压面平齐,所述固定部的工作承压面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工作承压面。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单向转动支承连接。
[001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所述跨座式单轨包括按车辆行驶顺序布置的多个轨道梁和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所述跨座式单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轨道梁的顶部安装有所述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跨座式单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轨道梁的两侧壁也安装有所述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跨座式单轨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连接板座和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座;所述第二连接板座的安装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预设值。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连接装置及跨座式单轨,通过将第一连接板设为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延伸至另一个轨道梁,不再悬空,避免指形部分变形,导致指形部分交错凸起。能减少车辆颠簸,减少轮胎磨损,提高乘客舒适度。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跨座式单轨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跨座式单轨中第一梁和第二梁制造偏差时梁间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一;
[0026]图3本技术实施例跨座式单轨中第一梁和第二梁制造偏差时梁间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二;
[0027]图4本技术实施例跨座式单轨中第一梁和第二梁制造偏差时梁间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三;
[0028]图5本技术实施例跨座式单轨中第一梁和第二梁制造偏差时梁间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四。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10固定部;120活动部;121第一指形块;130单向转动支承;200第二连接板;210第二指形块;310第一梁;320第二梁;331第一连接板座;332第二连接板座;40建筑用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安装于跨座式单轨中相邻的轨道梁之间,所述相邻的轨道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所述梁间连接板包括:
[0032]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一梁;
[0033]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接近所述第二梁的一端;所述活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下转动,且仅能向下转动;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梁的上方,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
[0034]这里,相邻的两个轨道梁之间的间隙是伸缩缝,即为了避免热胀冷缩破坏轨道梁留的间隙。但是为了避免车辆行驶时太颠簸,需要在伸缩缝之间设置梁间连接板,梁间连接板一般相互交叉,在热胀冷缩时可以相互延伸到对方的空间范围,不会因此损坏。
[0035]这里,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即车辆行驶中先抵达第一梁,后抵达第二梁。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安装于跨座式单轨中相邻的轨道梁之间,所述相邻的轨道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间连接板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一梁;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接近所述第二梁的一端;所述活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向下转动,且仅能向下转动;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梁的上方,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2.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安装于跨座式单轨中相邻的轨道梁之间,所述相邻的轨道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按车辆行驶中的抵达顺序命名,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间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被配置为:固定于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与所述活动部的第一连接结构相接且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工作承压面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指形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华春余兴胜秦寰宇李波张炳鑫张德旺李靖陈名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