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150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属于电梯领域,其包括电梯底坑,电梯底坑的底部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降低,电梯底坑内还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固定设置于电梯底坑的底部,支撑板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增加,且支撑板的边缘与电梯底坑的内侧壁具有宽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井道的底部称为电梯底坑,一般深3—5米,其内有缓冲器、电梯停止开关、井道等开关、电源插座、照明装置、导轨等设备。
[0003]随着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盛行,位于户外的加装电梯的底坑极易出现积水的情况,特别是在雨后,而积水会对底坑内的各种设备造成锈蚀以及损坏,因此需要及时对底坑进行排水。现在通常的排水方式是

定期对底坑的水位进行检查和排水操作,

在底坑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当水位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即启动水泵进行抽水,这样的排水方式都会无法避免地使得底坑内短时间或者长时间地出现积水现象,虽然积水不会淹没底坑中的电气设备,但是,积水产生的水蒸气也会对电气设备和铁质构造件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包括电梯底坑,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降低,所述电梯底坑内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增加,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与所述电梯底坑的内侧壁具有宽度为5

10mm的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10
°
;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电梯底坑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且所述集水池的顶部位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的下方,所述集水池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排水管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和集水池的顶部;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抽水管与所述集水池连通。
[0005]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板用于支撑维修人员站立,以便对电梯底坑进行检修。
[0006]本专利技术中,进入到电梯底坑中的水会顺着电梯底坑的内侧壁或者支撑板的上表面滑落至电梯底坑的底部,进而会沿着电梯底坑的底部的倾斜度流动至电梯底坑中部的集水槽中,然后会顺着排水管流入到集水池中,同时,积水在电梯底坑的底部流动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碰触到支撑板的底部后,也会沿着支撑板的倾斜度流动,进而重新冷凝为液态滴落到电梯底坑的底部,即支撑板可以防止电梯底坑的底部产生的水蒸气对电梯底坑内的电子设备和铁质构造件造成影响,即,本专利技术可以及时将电梯底坑内的积水集中到集水池中通过抽水泵将其排走,并保证电梯底坑内环境的干燥,从而可以避免电梯底坑内的电子设备和铁质构造件受到水蒸气的影响。
[000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抽水泵以及抽水管均设置在电梯底坑的外侧,可以避免抽水泵、抽水管在电梯底坑检修时受到检修人员的破坏,以及可以避免抽水泵和抽水管占用电梯底坑的空间,影响检修人员的检修作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水环,所述挡水环环绕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置。
[0009]其中,设置在支撑板的底部的挡水环可以避免冷凝的液态水流动至支撑板的边缘,因此可以避免液态水流动至支撑板与电梯底坑之间的间隙处,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水蒸气越过支撑板对电梯底坑内的垫子设备和铁质构造件造成腐蚀。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距离为20

30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浮块,所述付款的顶部设置有顶杆,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对应所述顶杆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导线与所述抽水泵连接。
[0012]其中,当集水池内的水集满并设置集水槽内的液位上升时,浮块会上浮并使得其上的顶杆触发按钮开关,此时抽水泵即会启动,将集水池中的积水抽走,相对于实时进行积水的抽取,可以有效节约电能的使用。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实用按钮开关对电梯底坑内的积水进行检测,相对于传感器检测,其准确度和可靠性更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位于底坑内的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且所述导线的表面包覆有防水层。
[0015]其中,导线表面包覆的防水层可以使得导线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避免导线受到积水的损坏。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对应所述导线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对应的导线的上方,且所述挡块同时与所述电梯底坑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7]其中,挡块位于经过支撑板与电梯底坑之间的间隙的导线的上方,可以放置电梯底坑中的异物穿过间隙损坏导线。
[0018]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上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顶杆的顶部向上延伸出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通过管状的密封膜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且所述密封膜环绕所述按钮开关设置,用以密封位于其内的按钮开关。
[0019]其中,顶杆上的挡板和连接挡板边缘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密封膜将按钮开关密封在内,可以避免按钮开关受到电梯底坑内的积水的影响。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膜为防水布或者橡胶薄膜。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限位环且与所述限位环可上下滑动地配合设置。
[0022]其中,限位环用于支撑顶杆以及使得顶杆仅可上下移动,以防止顶杆偏离按钮开关而无法触发按钮开关。
[0023]进一步的,所述浮块上开设有竖直贯穿所述浮块的排水孔。
[0024]其中,浮块上的排水孔用于使得电梯底坑内的积水能更顺畅的穿过浮块流入到集水槽中。
[0025]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进入到电梯底坑中的水会顺着电梯底坑的内侧壁或者支撑板的上表面滑落至电梯底坑的底部,进而会沿着电梯底坑的底部的倾斜度流动至电梯底坑中部的集水槽中,然后会顺着排水管流入到集水池中,同时,积水在电梯底坑的底部流动时产生的水蒸
气在碰触到支撑板的底部后,也会沿着支撑板的倾斜度流动,进而重新冷凝为液态滴落到电梯底坑的底部,即支撑板可以防止电梯底坑的底部产生的水蒸气对电梯底坑内的电子设备和铁质构造件造成影响,即,本专利技术可以及时将电梯底坑内的积水集中到集水池中通过抽水泵将其排走,并保证电梯底坑内环境的干燥,从而可以避免电梯底坑内的电子设备和铁质构造件受到水蒸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梯底坑排水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

电梯底坑,2

支撑板,21

支撑柱,22

挡水环,23

挡块,3

集水槽,31

浮块,32

顶杆,321

挡板,322

密封膜,4

集水池,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底坑,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降低,所述电梯底坑内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从外侧向中间依次增加,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与所述电梯底坑的内侧壁具有宽度为5

10mm的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10
°
;所述电梯底坑的底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电梯底坑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且所述集水池的顶部位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的下方,所述集水池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排水管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和集水池的顶部;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抽水管与所述集水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挡水环,所述挡水环环绕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的距离为20

3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底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军涂秀秀侯斌李忠勇邓广礼王鹏周贤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