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149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6
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该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回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车内蒸发器、第二电子膨胀阀、车内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其中,响应于第一制冷指令,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制冷剂循环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回热器的高压侧、第一电子膨胀阀、车内蒸发器、第二电子膨胀阀、车内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回热器的低压侧,且温度风门关闭,以使空气经过车内冷凝器和车内蒸发器进行换热,进而对汽车的乘员舱进行制冷。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车内冷凝器和车内蒸发器双芯体制冷,提高制冷效率。提高制冷效率。提高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
,特别涉及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以及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如何通过高效节能的热管理技术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逐渐成为了大家重点研究的方向。目前电动汽车的采暖主要采用的是电加热或者热泵的方案,电池的加热主要以电加热为主。电加热效率较低,会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缩减,常规热泵的工作温度下限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般

10℃以下就无法正常工作,加热效率也不高。如何更加经济有效地满足整车热管理需求,节约电池耗电量,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是目前电动汽车热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能够实现车内冷凝器和车内蒸发器双芯体制冷,提高制冷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的第二端连接;车内蒸发器,所述车内蒸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车内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车内冷凝器,所述车内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车内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其中,响应于第一制冷指令,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冷凝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温度风门关闭,以使空气经过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车内蒸发器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汽车的乘员舱进行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车内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子水泵;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水泵的输出端;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管路流经电池模块;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水泵的输入端;其中,响应于第二制冷指令,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且所述温度风门关闭,以在循环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三换热器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制冷,进而对所述电池模块制冷;或者,响应于第三制冷指令,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
二换热器、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所述制冷剂还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冷凝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且所述温度风门关闭,以在循环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三换热器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制冷,进而对所述电池模块制冷,以及使空气经过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车内蒸发器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汽车的乘员舱进行制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之间;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之间;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车内冷凝器的第二端之间;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之间;其中,响应于第一制热指令,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关闭,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阀门、所述车内冷凝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所述温度风门开启,以使空气经过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车内蒸发器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汽车的乘员舱进行制热;或者,响应于第二制热指令,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所述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且所述温度风门关闭,以在循环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三换热器对所述冷却液和所述制冷剂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电池模块制热;或者,响应于第三制热指令,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制冷剂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阀门、所述车内冷凝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车内蒸发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所述制冷剂还循环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
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回热器的高压侧、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热器的低压侧;且所述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且所述温度风门开启,以使空气经过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车内蒸发器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汽车的乘员舱进行制热,以及在循环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三换热器对所述冷却液和所述制冷剂进行换热,进而对所述电池模块制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第二电子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水泵的输出端,且所述管路流经电控模块,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其中,响应于第一散热指令,所述第二电子水泵开启,所述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电控模块、所述散热器、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以使所述冷却液在所述散热器处散热,进而对所述电控模块散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水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其中,响应于第一保温指令,所述电加热器不加热,所述第一电子水泵和所述第二电子水泵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导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导通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冷却液循环流经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电控模块、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以使冷却液吸收所述电控模块的热量,并对所述电池模块进行保温;或,响应于第一余热回收指令,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导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留刘和成王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