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3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包括底座、三轴传动机构、安装盒、点火器和控制器,安装盒内设置有雷火灸、红外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控制器通过三轴传动机构驱动雷火灸,底座内具有空腔。治疗仪使用三轴传动机构驱动雷火灸,雷火灸具有三个方向的运动自由度,配合预置的控制程序可以模拟常规的施灸路径,实现左右晃动、升降运动等动作。底座采用温水配重的方式,既可以提高稳定性、吸收三轴传动机构产生的晃动,又可以维持局部部位的温度。又可以维持局部部位的温度。又可以维持局部部位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雷火灸具有操作便捷、无灸灰飞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又因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雷火灸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雷火灸以经络学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雷火灸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相应的作用。
[0003]传统的治疗手法是医师单手握持雷火灸,另一只手适当地揉搓施灸部位。雷火灸治疗仪是一种将传统艾灸和现在机械设备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了现代发达的机械设备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使得传统艾灸的理疗体验和理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目前的雷火灸治疗仪虽然具备了使用便捷等优点,但是依旧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0004]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全自动化控制,可以根据温度调节雷火灸与皮肤之间的间距。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托身体部位的垫层。治疗仪还包括三轴传动机构,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一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底座,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末级活动端可在XYZ三个方向移动。治疗仪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连接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末端活动端,所述安装盒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用于夹持雷火灸的圆槽。治疗仪还包括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点火器可向上喷射火焰。治疗仪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三轴传动机构控制其运行,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获取温度参数,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连接所述点火器控制其产生或熄灭火焰,控制器通过三轴传动机构控制雷火灸从点火器上离开后,在穴位的上方往复移动、升降,红外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反馈数据用于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0007]采用上述方案,用户将手臂或大腿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根据所述控制器设定好的程序,三轴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雷火灸在身体部位的上方往复移动,模拟医师的操作手法。由于不同人的手臂大腿粗细不同,所以在设定的程序基础上,引入红外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用于修正所述雷火灸与皮肤的距离以及皮肤表面的温度。比如说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皮肤的温度超过阈值,则微调所述三轴传动机构,则整体调整所述雷火灸的运动路
径适当远离皮肤。
[0008]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和所述三轴传动的支架为一竖直的板件,支架上方案设置不同的零件,比如说安装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相应地连接所述控制器,供用户主动调整所述雷火灸的运动路径,供用户查看说明。整个治疗仪的单侧敞开,从侧面看类似C形布局,方便用户从另一侧放入手臂。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垫层的下方存在空腔,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及其阀门,用于往所述空腔内注入液体,所述垫层为防水材质。在使用时,相比平整的、硬的承载面,所述垫层可以适当地变形,更加全面地贴合不平整的身体部位,长时间放置手臂的过程中不劳累,优化用户在治疗过程的体验。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垫层为柔软的防水布料,往所述空腔内注入温水,利用温水增加所述底座的配重,利用温水保持身体部位的温度。采用上述方案,当不需要使用时,抽走温水后整个治疗仪重量轻,方便转移。当使用时,足够的配重可以让治疗仪更稳定。如图3所示。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盒的圆槽的内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圆槽的内壁与所述雷火灸之间为过盈配合。在组装时,直接将所述雷火灸的握持部插入圆槽即可。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盒的侧面设置有搭扣,所述搭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盒铰接,所述搭扣可相对铰接处摆动,所述搭扣在靠近所述雷火灸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搭扣复位后与圆槽的另一侧内壁共同夹持所述雷火灸。如图2所示,所述搭扣的左侧设置有便于施力的把手,所述搭扣的右侧设置有刺。将所述雷火灸插入圆槽后,所述搭扣往右摆动,刺入所述雷火灸的上端。为了避免所述搭扣意外的往左移动,所述搭扣的下端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设置倒钩。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轴传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X轴线性传动单元、Y轴线性传动单元和Z轴线性传动单元,所述X轴线性传动单元的外壳连接所述底座,所述Y轴线性传动单元的外壳连接所述X轴线性传动单元的活动件,所述Z轴线性传动单元的外壳连接所述Y轴线性传动单元的活动件,所述Z轴线性传动单元的活动件连接所述安装盒。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X轴线性传动单元、Y轴线性传动单元和Z轴线性传动单元均包括电机、两条导杆、丝杆和滑块,滑块被两条导杆和丝杆穿过,电机带动丝杆旋转后,丝杆推动滑块移动。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治疗仪使用三轴传动机构驱动雷火灸,雷火灸具有三个方向的运动自由度,配合预置的控制程序可以模拟常规的施灸路径,实现左右晃动、升降运动等动作。底座采用温水配重的方式,既可以提高稳定性、吸收三轴传动机构产生的晃动,又可以维持局部部位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实施例下治疗仪的立体图;图2是一种实施例下安装盒的剖视图;图3是一种实施例下底座的剖视图。
[0017]主要的附图标记说明:11、底座;12、垫层;21、X轴线性传动单元;22、Y轴线性传动单元;23、Z轴线性传动单元;31、安装盒;32、点火器;41、雷火灸;42、红外线传感器;43、距离
传感器;44、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承托身体部位的垫层;三轴传动机构,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一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底座,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末级活动端可在XYZ三个方向移动;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连接所述三轴传动机构的末端活动端,所述安装盒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和用于夹持雷火灸的圆槽;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点火器可向上喷射火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三轴传动机构控制其运行,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获取温度参数,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获取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连接所述点火器控制其产生或熄灭火焰,控制器通过三轴传动机构控制雷火灸从点火器上离开后,在穴位的上方往复移动、升降,红外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反馈数据用于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的下方存在空腔,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及其阀门,用于往所述空腔内注入液体,所述垫层为防水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式自动点火红外雷火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柔软的防水布料,往所述空腔内注入温水,利用温水增加所述底座的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惠玲柳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