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2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果树双植栽培技术,具体为在同一定植点处栽植双株果树苗,培养适合作为木材的双株中心主干并在所述双株中心主干间构建梯櫈,步骤包括:(1)选种与育苗;(2)双植树型培养过程包括:栽种,定干,培养骨干枝;(3)构建梯櫈包括:设置矩形环,构建梯凳,构建中心干拉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双植栽培技术,使结果与果木双收获,同时又扩展了树下绿地生态范围,并有效实施树下种植绿肥植物成为可能,栽培密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并为操作人员上树提供一种安全、快捷、方便方式。式。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


[0001]该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果树栽培的新模式果树双植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森林中自然生长着根系有单根双茎秆、或多根丛状茎秆树现象,且各茎秆之间存在着向上竞争态势,树干一般比较通直高大。早期人为栽培的果树,属于大冠稀植,株距
×
行距= 8米
×
8米左右,每亩10株左右,树枝自然分叉成骨干枝;人类为获取果实,大多数需要上树采摘,在上树过程中,脚踩着分叉大枝向上攀登,而实际上树过程由于树杈自然分布不一定符合人类攀登需要,很有可能出现树杈间距或长、或短的情况,给上树造成一定困难,不但消耗操作人员的体力,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0003]目前,果树矮化密植树型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主流栽培树型,极大地促进了果实产量的提高。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栽培树型都趋于过度矮化密植现象,而矮化密植树型人为抑制了部分高大果树品种本身具有的高大生物学特性,更没有体现出来木材的价值。还有矮化的果树中心干、以及各骨干枝再利用没有很好地解决,一般当用薪碳废材烧掉,既浪费资源,也不环保。几十年后,多数果树产量因树冠郁闭开始降低,树下生态遭到破坏,土壤有机质大大降低。
[0004]当前果树栽培方面设计并使用的树型:老树多是大冠稀植,每亩地所栽株数10棵左右,基本都是由一株树苗培养起来的高达树冠,树型多是半圆形、或圆柱型等;年轻的果树多是实行矮化密植栽培,每亩地栽培50—100株不等,株、行距较小的有2米
×r/>2米左右,株行距是由单株构成,树型基本是多主枝分层型、三主枝开心型、纺锤型、伞状型等等。不管是老树,还是年轻的果树所形成的树冠,要么郁闭、要么松散;行间距要么狭小不利于生产人员操作或机动车运行、再就是过大行间浪费了空间土地。
[0005]长期生产栽培发现,原有的果树形态有些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热络起来,人们对果树的生长不但要求品质好的果实、产量高,对果树花季开放季节有了观赏期待。对于人类这种果树栽培加旅游观赏模式,值得果树栽培科技工作者探索。
[0006]从果树栽培发展演进角度来预测:矮化密植是在向密度要产量,未来应该是立体栽培向立体高度要效益,向观光产业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具体为在同一定植点栽植双株果树,培养适合作为木材的双株中心主干并在所述双株中心主干间构建梯櫈,步骤包括:(1)选种与育苗:选用具有高大乔木果树种类特性的种子进行催芽,从中选出发芽早的种子播种育苗,晚发芽的淘汰掉;(2)双植树型培养:定植:在果树休眠期进行定植,选取高度为2.4

2.6米,根茎为2—3厘米,根系发达
的果树苗挖坑栽种,设定双株间内距70—100厘米,两株果树作为一个整体定植点的株行距为300厘米
×
600厘米;定干:根据果树种类和品种特性确定定干高度,果树栽培初期定干时设定为1.8

2.0米;培养双植树型:树型内配有三到六层骨干枝,树高控制在650厘米内;行间方向的骨干枝距地面距离大于150厘米;(3)构建梯櫈:设置矩形环:在地面距树干2

2.5米位置处设置包裹两个中心干的圆角矩形环,矩形环随着果树生长相调整;构建梯凳:树干直径达到10厘米以上,在双株中心主干之间,设置水平横枝,作为梯櫈;构建中心干拉杆:在距地面5米处,在双中心主枝上端进行两枝头交叉对插接构建中心干拉杆。
[0008]优选的,选种时选取两种不同品种且没有实施嫁接过的实生树的种子进行催芽。两个品种能够相互授粉,有亲和性,实生树的种子具有野生基因遗传种性,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0009]优选的,育苗时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树苗。减少以后树苗出现问题的情况。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乔木果树中心干向上空间释放一定高度,实现结果与果木双收获;通过释放树高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既解决了密植后树冠容易郁闭,同时又扩展了树下绿地生态范围,并有效实施树下种植绿肥植物成为可能;栽培密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为操作人员上树提供一种安全、快捷、方便方式,并节省体力;果树栽植呈双植梯形栽培效果,拓宽果树栽培行间距,为后期果园机械化、信息化预留了增设空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植果树株行距、生草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双植三层树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双植三层树型第一层主枝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双植三层树型第二层主枝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双植多层树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双植多层树型上下层骨干枝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梯凳凹陷窝示意图;图中:1:骨干枝;2:中心干;3:梯櫈;4:矩形环;5:中心干拉杆;6:骨干枝拉杆;7:凹陷窝;图中长度单位均为厘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实现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0013]本专利技术是依据果树生理学特性,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栽培方式,所谓果木双植,是指在在同一定位置点处栽植双株树苗,既适合于果树产业大面积推广栽培应用,不但提高果实产量、还能生长出高档果木材、同时具有特色乡村果园观光游开发价值。
[0014]果木双植栽培的过程如下:一,育苗、定植的原则:初步育苗、定植阶段是关系到果树与机电一体化模式是否成功,也是影响果树一生的关键,一旦定植不可随意更改。
[0015]要求种子必须做到优中选优,确保种苗优良遗传基因可靠;定植的果苗各项技术指标、设定的参数都要严格执行;在不违背果树生物学特性基础上适当增加每个定位点的栽植密度。
[0016]在培育苗木和栽树时:要求做到采集的种子体型大、饱满、无病害,没有实施嫁接过的实生树种子,这样的种子具有野生基因遗传种性,而嫁接树的种子存在抗病弱等不确定性;种子催芽时,选取最先发芽早的种粒,同时淘汰全部发芽晚的种粒播种。栽植的果树做到各部位组织架构统一栽培标准:要求中心干2高、骨干枝1数、枝干分支、枝头朝向,分枝角度的统一;枝组内的枝条选留、留枝量、枝条更新方式等可以灵活掌握。总体既要统一,又要灵活。适宜果树与机电一体化的最佳密度是每个定植点为两株树。这样的技术要求目的是为了后期实现机电一体化、以及日后数字技术的升级做准备。
[0017]1. 定植季节:秋冬季或春季,在果树休眠期适宜。
[0018]2. 选育优良品种及嫁接:树种的选择:具有高大乔木果树种类特性:如南方果树腰果树、榧子、柑橘、枇杷等;北方果树有苹果、梨、核桃、板栗、巴旦木、榛子等品种。
[0019]选择品种时注重品种搭配,因为是采用双植梯櫈形栽培法,其主要设计思想,其之一要注意增加授粉树,以此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所以在高接枝换头时,不能把双植的苗干主枝都换成同一个品种,采用优良品种枝条做接穗所依据的原则:双植中的双株要求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定植点栽植双株果树,培养适合作为木材的双株中心主干并在所述双株中心主干间构建梯櫈,步骤包括:选种与育苗:选用具有高大乔木果树种类特性的种子进行催芽,从中选出发芽早的种子播种育苗,晚发芽的一律淘汰掉;双植树型培养:定植:在果树休眠期进行定植,选取高度为2.4

2.6米,根茎为2—3厘米,根系发达的果树苗挖坑栽种,设定双株间内距70—100厘米,两株果树作为一个整体定植点的株行距为300厘米
×
600厘米;定干:根据果树种类和品种特性确定定干高度,果树栽培初期定干时设定为1.8

2.0米;培养双植树型:树型内配有三到六层骨干枝,树高控制在650厘米范围内;行间方向的骨干枝距地面距离大于150厘米;构建梯櫈:设置矩形环:在地面距树干2

2.5米位置处设置包裹两个中心干的圆角矩形环,矩形环随着果树生长相调整;构建梯凳:树干直径达到10厘米以上,在双株中心主干之间,设置水平横枝,作为梯櫈;构建中心干拉杆:在距地面5米处,在双中心主枝上端进行两枝头交叉对插接构建中心干拉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定植处,选种时选取两种不同品种且没有实施嫁接过的实生树的种子进行催芽;育苗后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树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双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植树型为三层骨干枝树型,双株树型相同,其中一株树型为:第一层距地面高度100厘米,株间距方向每侧着生1个骨干枝,枝头朝向株间,骨干枝上下间错开30厘米;第二层距第一层250厘米,着生三个骨干枝且骨干枝上下相互错开50厘米,第一枝枝头朝向行间,第二、三枝头朝向株间;第三层距第二层200厘米,着生1个骨干枝;骨干枝上再分别安排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胜青马新增
申请(专利权)人:迁西县五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