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7056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固化剂和稀释剂,所述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第一混合溶液和第二混合溶液反应得到,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和乙酸乙酯,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
,具体涉及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压敏胶是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压敏胶粘剂按原料可以分为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和橡胶型压敏胶粘剂。近年来随着包装、装潢、办公用品和各种标签需求量的扩大,人们对压敏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由于具有平均分子质量低,初粘力大,湿润性好,耐候性、耐水性好,不存在相分离和迁移现象等优点,因而成为压敏胶的发展方向,被广泛用于医用胶带、运动肌贴、压敏标签、包装胶带和双面胶带等领域。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涉及的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耐汗性较差,出汗后会引起压敏胶失去粘性从而容易脱落。
[0003]专利CN1188177C公开了一种医用丙烯酸酯类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足够的贴合性、舒适性和粘结强度,并且剥离时无残留,但是没有解决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耐汗性能的问题。专利CN102068699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类组合物,该组合物对皮肤表面及医疗器械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实质上不含带有羧基的单体。该组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

10℃,含有酰胺结构,提高了内聚力,因而克服了残胶的问题,但是加入酰胺结构多会使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加入酰胺结构少,组合物不具有足够的亲水性,因而不能耐汗。
[0004]因此,现有耐汗性能的胶粘剂有待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汗性能,且初粘性和持粘力好,可以持久贴合于基材或皮肤上,不易从皮肤或基材上脱落,对皮肤无毒且低刺激性。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胶粘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胶粘剂包括: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固化剂和稀释剂;
[0007]所述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第一混合溶液和第二混合溶液反应得到;
[0008]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和乙酸乙酯;
[0009]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N

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丙烯酸酯单体和引发剂。
[0010]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将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和乙酸乙酯的第一混合溶液混合,可以生成仅由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形成的聚合物,具有明显的柔性。然后与第二混合溶液进行混合,第二混合溶液中的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为主要的单体,提供胶粘剂的初粘力和常温柔性;含羟基单体含有羟基,可提高胶粘剂的附着力和亲水性,含羟基单体也可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使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
形成交联网络,提高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含羧基单体极性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可以提高胶粘剂内聚力,从而提高持粘力,含羧基单体具有的亲水性,从而可以提高胶粘剂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力,同时含羧基单体也可以与固化剂反应,使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形成交联网络;N

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吡咯烷酮基团极性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亲水性好,可以提高胶粘剂的持粘力并提高其耐汗性;聚醚丙烯酸酯单体含有长链聚醚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胶粘剂的柔软触感,并能提高亲水性,从而使胶粘剂耐汗性得到显著提高。因此通过将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N

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丙烯酸酯单体和引发剂的第二混合溶液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第二混合溶液中的单体和引发剂反应可以生成软段短且硬段长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结构和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相似,能够增加体系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内聚力。同时第二混合溶液中的单体也会以嵌段共聚的形式聚合到由第一混合溶液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分子链上,形成交联网络,生成一段软段一段硬段的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亲水且不会溶于水,并且反应过程中所选用单体LD50值都较高,从而在聚合反应后,制备的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无毒、低刺激。由此,本申请的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汗性能,且初粘性和持粘力好,可以持久贴合于基材或皮肤上,不易从皮肤或基材上脱落,对皮肤无毒且低刺激性。
[001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胶粘剂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剂包括:10~2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0.02~0.5重量份的所述固化剂;0~6重量份的所述稀释剂。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包括:10~30重量份的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0.01~0.1重量份的引发剂;60~15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包括:30~60重量份的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1~5重量份的含羟基单体;1~7重量份的含羧基单体;5~15重量份的N

乙烯基吡咯烷酮;0.1~10重量份的聚醚丙烯酸酯单体;0.05~0.5重量份的引发剂。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葵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中的至少之一。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羟基单体包括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N

(2

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

(1

羟基丙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之一。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羧基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基丙烯酸、羧乙基甲基丙烯酸、羧戊基丙烯酸、羧戊基甲基丙烯酸、2

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2

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

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羧基聚己内酯单丙烯酸酯、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2

丙烯酰氧基乙基四氢邻苯二甲酸和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四氢邻苯二甲酸组成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醚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式如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固化剂和稀释剂,所述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第一混合溶液和第二混合溶液反应得到,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和乙酸乙酯,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包括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N

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丙烯酸酯单体和引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10~2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0.02~0.5重量份的所述固化剂;0~6重量份的所述稀释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包括:10~30重量份的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0.01~0.1重量份的引发剂;60~15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包括:30~60重量份的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1~5重量份的含羟基单体;1~7重量份的含羧基单体;5~15重量份的N

乙烯基吡咯烷酮;0.1~10重量份的聚醚丙烯酸酯单体;0.05~0.5重量份的引发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碳原子数C4~C10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葵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中的至少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羟基单体包括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N

(2

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

(2

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

(1

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书锋李娜姜伟马慧君骆小红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