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2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17
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包含:使连续方向相差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元件


[0001]本公开涉及薄膜电容器元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第59840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包含:
[0007]长方体状的薄膜层叠体,将一面配设有金属层、且在该一面的第1方向的一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的电介质薄膜,以所述边缘部绝缘区域的俯视位置每隔1片重叠的方式,使所述一面中的第1方向的朝向每片反转180
°
地层叠有多片,
[0008]与所述金属层电连接的第1金属电极以及第2金属电极,所述第1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2金属电极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对端面形成;
[0009]至少与所述第1金属电极电连接的所述金属层具有:
[0010]共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一面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边的边缘部且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多个带状金属层,所述带状金属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共同金属层电连接;
[0011]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任一端面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在薄膜层叠方向连续且使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切断面露出的电极与所述第1金属电极分离。
[0012]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金属化电介质薄膜的俯视图。
[0014]图1B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表示薄膜的层叠状态的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1C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从上方观察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俯视图。
[0016]图2A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形成位置的剖视图。
[0017]图2B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形成位置的俯视图。
[0018]图3A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0019]图3B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0020]图3C是表示在薄膜电容器元件形成的槽部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0021]图4A是另一金属层图案的电介质薄膜的俯视图。
[0022]图4B是使用另一金属层图案的电介质薄膜的薄膜层叠体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制作方法的爆炸立体图。
[0024]图6是表示薄膜层叠后的元件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0025]图7是表示喷镀金属电极后的元件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0026]图8是表示形成绝缘用的槽后的元件的结构、和槽的形成位置的外观立体图。
[0027]图9是绝缘用的槽的形成位置不同的元件的例子。
[0028]图10是绝缘用的槽的形成位置不同的元件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作为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基础的结构的薄膜电容器,例如通过将在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电介质薄膜的表面蒸镀有成为电极的金属膜的金属化薄膜进行卷绕或者在一个方向层叠多片从而层叠形成。
[0030]其中,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在将层叠有金属化薄膜的层叠体切断成所需的大小时,由于与电介质薄膜的切断的同时也切断金属膜,因此在其切断面,有时会引起金属膜彼此接触的绝缘不良。
[0031]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在构成薄膜电容器元件的金属化薄膜中,通过在被称为绝缘空白部的、未形成金属膜的槽状或一定宽度的带状的薄膜表面的露出部(间隙带)的一部分,设置相对于各绝缘空白部延伸的平行方向斜行的弯曲部位,从而提高层叠了金属化薄膜的层叠体的切断面的耐压力。
[0032]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存在薄膜层叠体中的切断面附近的静电电容的损耗大的问题。
[0033]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静电电容的损失少的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元件。
[0034]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10在基膜的一面交替地层叠多片具有金属层3的电介质薄膜1或电介质薄膜2。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层3是所谓的梳齿形状的金属层,包括多个带状金属层3a和1个共同金属层3c,带状金属层3a分别与共同金属层3c电连接。另外,也可以在带状金属层3a与共同金属层3c之间进一步具有连接它们的连接金属层3b。连接金属层3b连接各带状金属层3a的端部与共同金属层3c的侧部。
[0036]各带状金属层3a在层叠后成为电容器的内部电极。电介质薄膜1、2为相同的结构,仅在图1B以后的层叠方向不同,但是为了清楚层叠后的朝向,如图1A、1C所示地,对各带状金属层3a,从端部依次赋予符号1A~1L或者符号2A~2L。
[0037]此外,在各图中,将相互平行形成的各带状金属层3a的延伸方向称为第1方向(x方向),将平行的各带状金属层3a的并列方向(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称为第2方向。薄膜的层叠方向是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图示z方向)。以下说明层叠后的薄膜层叠体4的详细情况。
[0038]电介质薄膜1、2的表面上的各带状金属层3a通过在基膜上进行金属蒸镀而形成。
在y方向邻接的带状金属层3a彼此之间,露出薄膜表面(以下称为绝缘空白部S),由此,各带状金属层3a分别成为电绝缘的状态。并且,各绝缘空白部S在第1方向(x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与在第2方向(y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T相连。各绝缘空白部S的间隔(间距P)为将各带状金属层3a的y方向的宽度P1和各绝缘空白部S的y方向的宽度P2相加后的值(P=P1+P2)。
[0039]共同金属层3c在电介质薄膜1、2的与边缘部绝缘区域T相反一侧、即第1方向的另一个边缘部沿第2方向延伸而设置。各带状金属层3a通过绝缘空白部S而分别电绝缘,但是通过与1个共同金属层3c连接,从而作为金属层3整体而电连接。此外,在金属层3具有连接金属层3b的情况下,连接金属层3b设置为连接金属层3b的宽度方向中心与带状金属层3a的宽度方向中心一致。连接金属层3b的第2方向的长度(宽度)比带状金属层3a的第2方向的长度(宽度)短(小)。连接金属层3b作为每个带状金属层3a的熔断器而发挥功能。例如,在基膜被绝缘破坏等而带状金属层3a与其他的带状金属层3a短路并流过规定以上的电流的这种情况下,连接金属层3b因烧断而断线,从而使得薄膜电容器元件10整体的功能不会停止。
[0040]另外,电介质薄膜1、2的基膜的构成材料可列举: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环烯烃聚合物等有机树脂材料。
[0041]如图1B所示,电介质薄膜1、2的层叠是,在将电介质薄膜1和与其在图示上下(z方向)邻接的电介质薄膜2的、在x方向的朝向上交替地反转18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薄膜电容器元件,包含:长方体状的薄膜层叠体,将一面配设有金属层、且在该一面的第1方向的一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的电介质薄膜,以所述边缘部绝缘区域的俯视位置每隔1片重叠的方式,使所述一面中的第1方向的朝向每片反转180
°
地层叠有多片,与所述金属层电连接的第1金属电极以及第2金属电极,所述第1金属电极以及所述第2金属电极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对端面形成;至少与所述第1金属电极电连接的所述金属层具有:共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一面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边的边缘部、且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多个带状金属层,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石立也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