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63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旋挖钻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提引器上部通过两侧耳板体传递上方钢丝绳荷载,接触面积更大,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整体结构受力更加稳定可靠;提引器上接体内部气体通道为大孔径直管,减少管道多次弯折所产生的流体能量损失,同时减少流体对机械构件的冲蚀磨损;提引器内部的推力轴承上下两端均装有球轴承,使内部管道对中效果更好,设备运转更加稳定;提引器上接体外壁及中接体外壁设有加油口和放油口,便于润滑结构的保养和维护;上接体与内接体的气体传输通道连接处以及中接体与下连接处采用浮动油封,构件密封效果更加可靠,降低因密封失效所产生的维修保养和误工费用,提高旋挖钻机的工作效率。旋挖钻机的工作效率。旋挖钻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


[0001]本技术属于旋挖钻机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各类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钻孔灌注桩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旋挖钻孔灌注桩采用机械成孔,可以大幅减少工人人数,降低人工费用,同时旋挖钻机还具有装机功率大、输出扭矩大、轴向压力大、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等特点。
[0003]已有常规旋挖钻机提引器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上部通过销轴连接钻机主卷扬的钢丝绳,下部通过销轴连接旋挖钻机的钻杆,随着钢丝绳的下放和收起实现钻杆和钻头的上下往复运动;中部主要为轴承机构,可以实现上下部分的相对旋转,通过轴承抵消钻杆的旋转,可以避免钢丝绳发生打结、断裂等情况。
[0004]旋挖钻机常规的钻进方法主要是通过钻头的旋转切削来破碎岩土体,这种方法对于各类土层、卵砾石层及较软岩层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孔效果及较高的钻进速度,但是在中风化~微风化的坚硬岩层中进行钻进时,就存在着诸如钻具截齿磨损过快(需反复提钻更换截齿方能继续钻进)、机器振动大(易造成零部件的松动及磨损)、钻进速度慢、耗费成本急剧增高等缺陷。
[0005]因此在钻进坚硬岩层时可以采用回转钻进结合气动冲击钻进的方式提高钻进效率。而现有部分提引器的中孔孔径较小,只能实现少量的空气动力传送;部分提引器采用肩部进气,气体传输通道较为复杂;部分提引器内部润滑机构缺少维护放油孔等机构,且密封结构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故障概率较高,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目的是为了增大提引器通气中孔孔径,简化气体传输通道,优化构件润滑机构,提高构件密封效果,降低因旋挖施工过程经常维护保养所产生的维修费和误班费,提高旋挖施工的工作效率。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包括上接体2、中接体4、内接体5和下接体6;
[0009]所述上接体2上部为径向穿孔的一对耳板体2

1,耳板体2

1通过钢丝绳销钉1连接上部钢丝绳鸡心环,所述上接体2下部中心沿轴向开有通孔用于气体传输的通道,通道顶端留有压缩空气管线接口3用于连接压缩空气管线;所述中接体4为上下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上接体2底端外壁为螺纹接头与所述中接体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上接体2底端开有环向的凹糟,用于安装球轴承a13和存储润滑油;
[0010]所述内接体5位于中接体4内部,内接体5底端为螺纹接头与所述下接体6固定连
接;内接体5和下接体6中心沿轴向开有通孔,且尺寸与上接体2中心的通孔相同,且同轴,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管线接口3进入上接体2,然后依次穿过内接体5和下接体6,最后进入旋挖伸缩钻杆中心气道;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的下表面与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上表面的径向空间内装有推力轴承15和轴承挡圈21;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的上表面与上接体2底端凹槽内壁之间装有球轴承a13,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内侧装有球轴承b14;
[0011]所述上接体2与中接体4之间为静密封;所述上接体2与内接体5之间为动密封;所述内接体5与下接体6之间为静密封;所述中接体4与内接体5之间为动密封;所述中接体4与下接体6之间为动密封。
[0012]所述上接体2下部外壁设有主腔加油口7,并与上接体2底端的凹糟相连通,所述中接体4中部设有主腔放油口8、下部设有副腔油口9,其中,主腔放油口8位于推力轴承15下方且位于球轴承b14上方,副腔油口9位于下接体6顶面的上方。
[0013]所述内接体5下部外侧装有耐磨套16,耐磨套16外部装有旋转油封22。
[0014]所述上接体2与内接体5之间装有浮动油封a10,所述中接体4底部与下接体6顶部之间装有浮动油封b11。
[0015]所述上接体2与中接体4螺纹连接处装有O型密封圈a18和O型密封圈b19,所述内接体5与下接体6螺纹连接处装有O型密封圈c20。
[0016]所述上接体2与中接体4螺纹连接处装有螺纹防退螺钉a12,所述内接体5与下接体6螺纹连接处装有螺纹防退螺钉b17。
[0017]所述下接体6底部扩大盘下方为缩颈结构,缩颈段与钻杆连接时插入钻杆内部,缩颈段上部留有斜坡用于增大焊接面积。
[00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提引器上部通过两侧耳板体传递上方钢丝绳荷载,与现有中间单一耳板体式提引器相比,两侧耳板体与钢丝绳销钉以及下方提引器的接触面积更大,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整体结构受力更加稳定可靠;提引器上接体内部气体通道为大孔径直管,减少了管道多次弯折所产生的流体能量损失,同时减少流体对机械构件的冲蚀磨损;提引器内部的推力轴承上下两端均装有球轴承,使得内部管道对中效果更好,设备运转更加稳定;提引器上接体外壁及中接体外壁设有加油口和放油口,便于润滑系统的保养和维护;上接体与内接体的气体传输通道连接处以及中接体与下接体连接处采用浮动油封,构件密封效果更加可靠,降低因密封失效所产生的维修保养和误工费用,提高旋挖钻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22]图中:1钢丝绳销钉,2上接体,2

1耳板体,3压缩空气管线接口,4中接体,5内接体,6下接体,7主腔加油口,8主腔放油口,9副腔油口,10浮动油封a,11浮动油封b,12螺纹防退螺钉a,13球轴承a,14球轴承b,15推力轴承,16耐磨套,17螺纹防退螺钉b,18O型密封圈a,19O型密封圈b,20O型密封圈c,21轴承挡圈,22旋转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2所示的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包括上接体2、中接体4、内接体5和下接体6;所述上接体2上部为一对径向穿孔的耳板体2

1,耳板体2

1通过钢丝绳销钉1连接上部钢丝绳鸡心环,在所述上接体2内部设有用于气体传输的通道,通道上端留有压缩空气管线接口3;所述上接体2底端有螺纹接头与所述中接体4固定连接;所述内接体5底端有螺纹接头与所述下接体6固定连接;所述内接体5位于中接体4内部,内接体5内部设有气体通道,与上接体2下部气体通道相连接;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下表面与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上表面的径向空间内装有推力轴承15和轴承挡圈21;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上表面与上接体2底端凹槽内壁之间装有球轴承a13、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内侧装有球轴承b14;所述内接体5外侧轴承组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球轴承a13、推力轴承15、轴承挡圈21和球轴承b14。
[0025]所述上接体2与中接体4之间形成静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旋挖钻机使用的中间过气提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挖钻机提引器包括上接体(2)、中接体(4)、内接体(5)和下接体(6);所述上接体(2)上部为径向穿孔的一对耳板体(2

1),耳板体(2

1)通过钢丝绳销钉(1)连接上部钢丝绳鸡心环,所述上接体(2)下部中心沿轴向开有通孔用于气体传输的通道,通道顶端留有压缩空气管线接口(3)用于连接压缩空气管线;所述中接体(4)为上下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上接体(2)底端外壁为螺纹接头与所述中接体(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上接体(2)底端开有环向的凹糟,用于安装球轴承a(13)和存储润滑油;所述内接体(5)位于中接体(4)内部,内接体(5)底端为螺纹接头与所述下接体(6)固定连接;内接体(5)和下接体(6)中心沿轴向开有通孔,且尺寸与上接体(2)中心的通孔相同,且同轴,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管线接口(3)进入上接体(2),然后依次穿过内接体(5)和下接体(6),最后进入旋挖伸缩钻杆中心气道;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的下表面与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上表面的径向空间内装有推力轴承(15)和轴承挡圈(21);所述内接体(5)上端径向突出部的上表面与上接体(2)底端凹槽内壁之间装有球轴承a(13),中接体(4)下端径向突出部内侧装有球轴承b(14);所述上接体(2)与中接体(4)之间为静密封;所述上接体(2)与内接体(5)之间为动密封;所述内接体(5)与下接体(6)之间为静密封;所述中接体(4)与内接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超顾亮冯辉吉兆腾王秋实孙德国徐星明温宇平黄春阳王勇侯明智杨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