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的磁粉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95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的磁粉制动器。它主要由静转子、动转子、激磁线圈、磁轭和磁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采用静、动转子结构,将静转子和动转子对接,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中,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冷却水室大、冷却效果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粉制动器。磁粉制动器在工作时由于被磁化的磁粉相互粘摩而升温,影响机器寿命。为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延长寿命,必须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自然冷却法、强迫风冷法和水冷法、水冷法是最好的方法。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一种水冷式磁粉制动器是将包含激磁线圈的磁轭设计成全封闭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在中部设置一水槽,冷却水从一侧进入,沿水槽从另一侧排出。这种设计因其水槽很窄,冷却范围仅仅是水槽周围很窄的面积,冷却效果不佳,外表温度仍然较高。另外,还存在冷却水路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水密封难以保证,力矩不稳定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效果好的磁粉制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改变总机结构形式,采用静、动转子结构,将静转子和动转子对接,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中,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静、动转子结构,拆装维修方便,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路结构合理,能保证产品电流-力矩特性曲线的线性度;2、静、动转子的设置使包含激磁线圈的磁轭与发热工作面完全隔开,不会出现高温烧损线圈的现象;3、磁粉搁置于动转子内,动转子旋转时可将磁粉均匀分布于工作表面,保证产品的力矩稳定性;4、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冷却水室大,散热好。图1为现有产品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图3为循环水冷却结构图;图4为隔板A平面图;图5为隔板B平面图。图中14-进水孔15-溢流孔实施例本技术主要由静转子(3)、激磁线圈(7)、动转子(8)、磁轭(6)及磁粉组成,静转子(3)和动转子(8)采用对接方式,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静转子通过螺栓固定在端盖(4)上,动转子(8)通过轴承(11、12)装配在输入端盖(10)上。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9)中,并通过密封盖(5)密封,当输入轴被驱动时,磁粉可均匀分布于工作表面,通电后,结合状态稳定,从而保证产品性能稳定。本技术在静转子(3)内设置了循环水冷却结构。如图3所示,静转子的右边用钢板(13)焊接密封,内腔即为一个水室,在静转子左边通过螺纹联结进、出水管(1、2)与水室相通,为了形成循环水,水室由若干圆隔板分隔开,隔板上开有不同位置的溢流孔,冷却水由进水管引到靠右边的一个分水室后按箭头所示流向循环从出水口排去,带走热量。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的磁粉制动器,主要由静转子、动转子、激磁线圈、磁轭、磁粉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采用静、动转子结构,所述的静转子和动转子对接,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中,静转子内设置有循环水冷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冷却结构是由静转子的内腔与钢板焊接围成的水室,水室由若干圆隔板隔开,隔板上开有溢流孔,在静转子的左边也有进、出水管与水室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具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的磁粉制动器。它主要由静转子、动转子、激磁线圈、磁轭和磁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采用静、动转子结构,将静转子和动转子对接,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中,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本技术由于在静转子内设置循环水冷却结构,冷却水室大,冷却效果好。文档编号H02K49/00GK2120916SQ9221272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钟连秋 申请人: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五分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的磁粉制动器,主要由静转子、动转子、激磁线圈、磁轭、磁粉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采用静、动转子结构,所述的静转子和动转子对接,静转子置于动转子内,磁粉置于静、动转子之间的工作间隙中,静转子内设置有循环水冷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连秋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五分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