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95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包括电解液箱、电池堆、循环泵和双闭环控制器,电解液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电解液箱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防护箱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防护箱上方放置有支撑架,电池堆放置在支撑架内部,支撑架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支撑杆,下底板内部的设置有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该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将电池堆放置在支撑架中,缓冲组件在电池堆放置在下底板上方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了电池堆压坏下底板,再通过移动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对电池堆进行移动,再通过升降机构将电池堆运送地面。降机构将电池堆运送地面。降机构将电池堆运送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全钒液流电池
,具体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储能方式有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这些储能方式效率、成本、维护方式、使用寿命等方面各有特点,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具有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独立解耦控制,电池循环寿命长,可深度放电,能量使用率高,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光伏电站、风电场发电系统等场合。
[0003]现有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中使用到的电池堆,其重量很大,从而不方便对电池堆进行搬运与检修,另外在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堆与电解液都会发热,若不及时进行散热则有可能损坏装置中的电子元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解决了装置中的电池堆重量较大不方便进行搬运检修和电池堆与电解液不及时进行散热损伤电子元器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包括电解液箱(1)、电池堆(2)、循环泵(3)和双闭环控制器(4),所述电解液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5),所述电解液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6)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7),所述防护箱(6)上方放置有支撑架(8),所述电池堆(2)放置在支撑架(8)内部,所述支撑架(8)包括上底板(81)、下底板(82)和支撑杆(83),所述下底板(82)内部的设置有移动机构(9);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电机箱(91)、第一转动轴(92)、第二转动轴(93)、两个第一齿条板(94)和缓冲组件(95),所述电机箱(9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6),所述第一电机(96)输出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97),所述第一转动轴(92)、第二转动轴(93)与下底板(82)正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92)与第二转动轴(93)均贯穿下底板(82)并延伸至下底板(82)背面,所述第一转动轴(92)、第二转动轴(93)相背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8),所述第一转动轴(92)位于下底板(8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9),所述第一皮带轮(97)与第二皮带轮(99)通过皮带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板(94)与防护箱(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板(94)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910),所述第一齿轮(98)与两个齿条(910)啮合传动,所述缓冲组件(95)设置在下底板(82)内部,所述缓冲组件(95)包括开设在下底板(82)内部的通槽(951),所述通槽(9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952),所述套筒(952)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953),所述滑杆(953)贯穿通槽(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国高沣孔冰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钒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