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及电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84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及电堆总成,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座体、缓冲条,以及用于固定在电堆上的压杆;所述座体开设有用于所述缓冲条卡入的第一槽体、用于电堆的电池单元上的金属片卡入的第二槽体,以及用于CVM控制器的线束穿过并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的第三槽体;所述压杆与所述缓冲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CVM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的稳固连接,进而可以提高单片电池电压的检测可靠性,同时避免损坏电堆,属于电堆的技术领域。电堆的技术领域。电堆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及电堆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及电堆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单片电压巡检(CVM)控制器是监测燃料电池发动机运行工况的重要零部件,电堆由多个单片的燃料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由于工作温度、湿度、压力及机械损伤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单片电压,使用单片电压巡检(CVM)控制器能根据需求实时监控整个电堆的所有或者部分电池的电压,进而精准的掌握电堆的运行状态。现有的CVM控制器与电堆的连接一般经过金属插针或是金属接插块插入燃料电池设计的插孔内,没有合理的措施保证cvm控制器与燃料电池在苛刻的运行工况完全紧密接触,cvm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的连接部位容易松动、脱落,安装时候甚至会造成燃料电池受到损坏,使得电堆总成的整体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及电堆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压杆固定在电堆上,通过第二槽体和焊接在燃料电池上的金属片的卡合,实现CVM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的稳固连接,提高单片电池电压的检测可靠性。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座体、缓冲条,以及用于固定在电堆上的压杆;所述座体开设有用于所述缓冲条卡入的第一槽体、用于电堆的电池单元上的金属片卡入的第二槽体,以及用于CVM控制器的线束穿过并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的第三槽体;所述压杆与所述缓冲条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条具有第四槽体,所述压杆卡入所述第四槽体内。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槽体具有沿预定直线方向间隔布设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缓冲条具有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二内壁上。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槽体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底壁,所述缓冲条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的第三外壁,所述第三外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压杆为金属,所述缓冲条为非金属。
[0010]进一步的是: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座体上的限位件;所述座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的第五槽体,所述限位件具有用
于卡入金属片的定位槽的定位部,所述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从所述第五槽体伸入所述第二槽体内并卡入金属片的定位槽,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部脱离金属片的定位槽。
[0011]进一步的是: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枢轴上并用于对所述限位件施加弹力以使得所述定位部卡入金属片的定位槽的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座体连接。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限位件呈L形。
[0013]一种电堆总成,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线束、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CVM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有多个;
[0014]各所述电池单元上分别设有用于卡入所述第二槽体内的金属片;多个所述连接结构与多个所述金属片一一对应;
[0015]所述线束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并与所述金属片连接,所述线束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CVM控制器连接的连接器。
[0016]进一步的是:各所述金属片分别设有定位槽。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压杆固定在电池单元上,连接结构先通过第二槽体和焊接在燃料电池上的金属片的卡合,再通过限位件对金属片进行定位,增大了连接结构与燃料电池的接触面积,使得金属片与线束的连接更牢固,实现CVM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的稳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条硬度低、可压缩,即使电堆因振动而发生位移变形,也能保证压杆压紧卡合在缓冲条的第四槽体内,利用固定在电池单元上的压杆确保线束不会松动,脱落,同时保证燃料电池车在剧烈振动时金属片不会断裂,避免因金属片断裂而导致无法检测单片电压信号,提高单片电池电压的检测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安装、拆卸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2是CVM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A处的放大视图。
[0021]图4是电堆总成的爆炸视图。
[0022]图5是电堆总成的主视图。
[0023]图6是电堆总成的侧视图。
[0024]图中,1、箱体;2、CVM控制器;3、连接结构;4、线束;5、支架;6、金属片;7、定位槽;8、连接器;31、座体;32、缓冲条;33、压杆;34、预定间隙;35、枢轴;36、限位件;37、扭矩弹簧;311、第二槽体;312、第三槽体;313、第五槽体;371、第一连接端;372、第二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缓冲条,以及用于固定在电堆上的压杆;所述座体开设有用于所述缓冲条卡入的第一槽体、用于电堆的电池单元上的金属片卡入的第二槽体,以及用于CVM控制器的线束穿过并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的第三槽体;所述压杆与所述缓冲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条具有第四槽体,所述压杆卡入所述第四槽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具有沿预定直线方向间隔布设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缓冲条具有沿所述预定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第二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二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底壁,所述缓冲条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的第三外壁,所述第三外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为金属,所述缓冲条为非金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与燃料电池CVM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枢轴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利民黄腾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