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845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该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设置在冷凝器与PTC加热器之间,包括中隔板、第一侧边壳体以及第二侧边壳体,第一侧边壳体与第二侧边壳体间形成中间流道,中隔板设置在第一侧边壳体与第二侧边壳体之间,中隔板靠近第一侧边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板,中隔板靠近第二侧边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对称设置,第一侧边壳体靠近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流板,第二侧边壳体靠近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四导流板。该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能够提升经过PTC加热器的空气速度的均匀性,提升空调的性能及整车舒适性,而且节能环保。而且节能环保。而且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分配箱内置蒸发器、内置冷凝器和PTC加热器,通过调节冷媒在管路内的流向,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切换。一般来说,在制热工况下,要求经过分配箱的空气能够均匀的穿过内置冷凝器和PTC加热器并被加热,之后再通过管道流向各出风口。
[0003]但是目前的分配箱设计受限于发动机仓的体积,导致整体结构紧凑。同时为了便于安装维护,冷凝器的安装位置通常是低于蒸发器,导致通过蒸发器的空气大量集中于冷凝器的上部。而PTC加热器的实际工作表面积又小于冷凝器,且PTC加热器和冷凝器之间的中间流道较短,通过冷凝器的空气又会集中在PTC 加热器的上部偏外侧区域。而且PTC加热器为了便于安装,将其自身电路板散热翅片设于中间流道的底部,该位置风速较低,不利于PTC加热器工作时散热。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冷凝器和PTC的工作效率低,制热制冷效果差,工作寿命下降,同时使得乘客对整车的舒适度降低。
[0004]因此,亟需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能够提升经过PTC加热器的空气速度的均匀性,提升空调的性能及整车舒适性,而且还能够提高能效,节能环保。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设置在冷凝器与PTC加热器之间,包括中隔板、第一侧边壳体以及第二侧边壳体,所述第一侧边壳体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间形成中间流道,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壳体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之间,所述中隔板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板,所述中隔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边壳体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侧边壳体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四导流板,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能够将经过所述冷凝器的风引导至所述PTC加热器的下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三导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四导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呈弯曲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靠近所述冷凝器一侧的曲面密度大于靠近所述PTC加热器一侧的曲面密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
第二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三导流板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导流板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端开设有第四缺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有第一补强柱,所述第一补强柱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有第二补强柱,所述第二补强柱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有第三补强柱,所述第三补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导流板设置有第四补强柱,所述第四补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中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中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边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四导流板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0013]一种空调分配箱,包括箱体、冷凝器、PTC加热器以及所述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所述冷凝器、所述PTC加热器以及所述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设置在冷凝器与PTC 加热器之间。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蒸发器、冷风风门以及热风风门,所述蒸发器、所述冷风风门以及所述热风风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背离所述PTC加热器的一侧,所述冷风风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热风风门设置在所述PTC加热器背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后吹脚流道、后吹面流道、中吹面流道、侧吹面流道以及除霜流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过渡流道,所述冷风风门以及所述热风风门与所述过渡流道连通,所述后吹脚流道、所述后吹面流道、所述中吹面流道、所述侧吹面流道以及所述除霜流道能够与所述过渡流道连通。
[0016]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以及第三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置在所述过渡流道与所述后吹脚流道之间,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所述过渡流道与所述中吹面流道之间,所述第三风门设置在所述过渡流道与所述除霜流道之间。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在使用时,空气通过入口进入空调分配箱,部分空气会经过冷凝器并进入中间流道,排列在中间流道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以及第四导流板将通过冷凝器的空气导流至PTC 加热器的下部,即将原本聚集于PTC加热器上部两侧的空气导流至PTC加热器下部,增加PTC加热器下部空气流通量,并充分为PTC加热器下部的散热翅片带走热量。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及空调分配箱,在原定结构尺寸范围内,不提升空气流阻的前提下,能够提升经过PTC加热器的空气速度的均匀性,提升空调的性能及整车舒适性,而且还能够提高能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3是本技术中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侧边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侧边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分配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中:
[0028]1、冷凝器;2、PTC加热器;3、箱体;4、蒸发器;5、冷风风门;6、热风风门;7、后吹脚流道;8、后吹面流道;9、中吹面流道;10、侧吹面流道;11、除霜流道;12、过渡流道;13、第一风门;14、第二风门;15、第三风门;
[0029]100、中隔板;101、第一导流板;1011、第一补强柱;102、第二导流板; 1021、第二补强柱;103、第一加强筋;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设置在冷凝器(1)与PTC加热器(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隔板(100)、第一侧边壳体(200)以及第二侧边壳体(300),所述第一侧边壳体(200)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300)间形成中间流道(400),所述中隔板(10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壳体(200)与所述第二侧边壳体(300)之间,所述中隔板(100)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壳体(20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板(101),所述中隔板(100)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壳体(30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流板(102),所述第一导流板(101)与所述第二导流板(10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边壳体(200)靠近所述中隔板(10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流板(201),所述第二侧边壳体(300)靠近所述中隔板(10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四导流板(301),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101)、所述第二导流板(102)、所述第三导流板(201)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301)能够将经过所述冷凝器(1)的风引导至所述PTC加热器(2)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与所述第三导流板(2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00),所述第二导流板(102)与所述第四导流板(30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6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所述第二导流板(102)、所述第三导流板(201)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301)呈弯曲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101)、所述第二导流板(102)、所述第三导流板(201)以及所述第四导流板(301)靠近所述冷凝器(1)一侧的曲面密度大于靠近所述PTC加热器(2)一侧的曲面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靠近所述第一侧边壳体(20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导流板(102)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壳体(30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三导流板(201)靠近所述中隔板(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导流板(301)靠近所述中隔板(100)的一端开设有第四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配箱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设置有第一补强柱(1011),所述第一补强柱(1011)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100)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102)设置有第二补强柱(1021),所述第二补强柱(1021)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100)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丹丹徐凌伟沈真毛毅龙曹申杰孙海祥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