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生产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80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用于金属垫圈的生产,包括顺序布置的切料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的落料切割;第一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第一倒角的冲压制作;第二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第二倒角的冲压制作;第三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内孔的第一次冲压制作;第四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头部的第一次冲压制作;第五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头部的第二次冲压制作;以及第六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内孔的第二次冲压制作。本申请采用多个模具单元实现同一台机床上冲压加工,无需更换操作机床,节约生产成本,避免热锻造出现氧化皮。氧化皮。氧化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垫圈生产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垫圈在机械零部件中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大多金属垫圈采用加热锻造配合车铣磨等手段获得,不仅需要使用不同的机床,还容易因加热导致金属表面形成氧化层,需要另外添加工序去除氧化层,导致金属垫圈的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成本高。
[0003]所以,需要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配合冲压工艺制作金属垫圈,解决原有金属垫圈生产过程繁琐和热锻造带来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实现整个金属垫圈生产过程的加工,无需更换多个加工机床,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用于金属垫圈的生产,包括顺序布置的
[0006]切料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的落料切割;
[0007]第一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第一倒角的冲压制作;
[0008]第二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第二倒角的冲压制作;
[0009]第三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内孔的第一次冲压制作;
[0010]第四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头部的第一次冲压制作;
[0011]第五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头部的第二次冲压制作;
[0012]以及第六冲压模具单元,用于金属垫圈中垫圈内孔的第二次冲压制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切料模具单元包括剪模和剪刀板,所述剪模内沿其轴向设置有供料通道,所述供料通道为金属垫圈的原料提供通道,所述剪刀板设置在剪模轴向一端,所述剪刀板能够沿剪模径向做往复运动,用于切割供料通道内输出的原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单元包括第一冲模壳、第一主模壳、第一冲棒、第一冲棒垫、第一主模合金层、第一通棒、第一通棒垫以及第一模垫;
[0015]所述第一冲模壳与第一主模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冲棒和第一冲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一冲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一冲模壳做往复运动;
[0016]所述第一通棒和第一通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一主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一主模壳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通棒上套设有第一通棒套;
[0017]所述第一冲棒和第一通棒相对设置;
[0018]所述第一主模壳内设有第一主模合金层,所述第一主模合金层内部设置第一冲压空间,所述第一通棒一端伸入第一冲压空间内,所述第一冲棒一端能够伸入第一冲压空间内;
[0019]所述第一冲压空间具有与第一倒角形状相同的轮廓;
[0020]所述第一模垫连接于第一主模壳,所述第一通棒垫贯穿于第一模垫。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单元包括第二冲模壳、第二主模壳、第二冲棒、第二冲棒垫、第二通棒、第二通棒垫以及第二模垫;
[0022]所述第二冲模壳和第二主模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冲棒和第二冲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二冲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二冲模壳做往复运动;
[0023]所述第二通棒和第二通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二主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二主模壳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通棒上套设有第二通棒套;
[0024]所述第二通棒与第二冲棒相对设置;
[0025]所述第二主模壳内设有第二主模合金层,所述第二主模合金层内设有第二冲压空间,所述第二通棒的一端伸入第二冲压空间内,所述第二冲棒的一端能够伸入第二冲压空间内;
[0026]所述第二冲压空间具有与第二倒角相同的轮廓;
[0027]所述第二模垫连接于第二主模壳,所述第二通棒垫贯穿于第二模垫。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冲压模具单元包括第三冲模壳、第三主模壳、第三冲棒、第三冲棒垫、第三通棒、第三推管、第三圆棒、第三模垫和第三通棒垫;
[0029]所述第三冲模壳和第三主模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冲棒和第三冲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三冲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三冲模壳做往复运动;
[0030]所述第三通棒、第三推管和第三圆棒顺序设置在第三主模壳内,所述第三通棒固定在第三主模壳内,所述第三推管套设在第三通棒上,所述第三模垫连接于第三主模壳,所述第三通棒垫滑动设置在第三模垫内,所述第三圆棒一端抵接第三推管,所述第三圆棒另一端伸入第三模垫内并抵接第三通棒垫;
[0031]所述第三通棒与第三冲棒相对设置;
[0032]所述第三主模壳内设有第三主模合金层,所述第三主模合金层内设有第三冲压空间,所述第三通棒一端伸入第三冲压空间内,所述第三推管一端能够伸入第三冲压空间内,所述第三冲棒一端能够伸入第三冲压空间内;
[0033]所述第三冲压空间的轮廓为圆柱形。
[003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模壳内设有第三垫块,所述第三通棒连接于第三垫块,所述第三垫块一端与第三推管抵接,所述第三垫块另一端与第三模垫抵接;
[0035]所述第三圆棒贯穿于第三垫块。
[0036]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冲压模具单元包括第四冲模壳、第四主模壳、第四冲棒、第四冲棒垫、第四通棒、第四推管、第四圆棒、第四模垫以及第四通棒垫;
[0037]所述第四冲模壳和第四主模壳相对布置,所述第四冲棒和第四冲棒垫顺序设置在第四冲模壳内并能够沿第四冲模壳做往复运动;
[0038]所述第四通棒、第四推管、第四圆棒顺序设置在第四主模壳内,所述第四通棒固定在第四主模壳内,所述第四推管套设在第四通棒上,所述第四模垫连接于第四主模壳,所述第四通棒垫滑动设置在第四模垫内,所述第四圆棒一端抵接第四推管,所述第四圆棒另一端抵接第四通棒垫;
[0039]所述第四通棒和第四冲棒相对设置;
[0040]所述第四冲模壳内设有第四冲模合金层,所述第四冲棒贯穿于第四冲模合金层,
所述第四主模壳内设有第四主模合金层,所述第四主模合金层与第四冲模合金层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主模合金层和第四冲模合金层之间具有垫圈头部第一次冲压的轮廓;
[0041]所述第四冲棒一端伸入第四冲模合金层内,所述第四通棒一端和第四推管一端伸入第四主模合金层内。
[004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主模壳内设于第四垫块,所述第四通棒连接于第四垫块,所述第四垫块一端与第四推管抵接,所述第四垫块另一端与第四模垫抵接;
[0043]所述第四圆棒贯穿于第四垫块。
[0044]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冲压模具单元包括第五冲模壳、第五主模壳、第五冲棒、第五冲棒垫、第五通棒、第五推管、第五圆棒、第五模垫以及第五通棒垫;
[0045]所述第五冲模壳和第五主模壳相对布置,所述第五冲棒和第五冲棒垫顺序设置在第五冲模壳内并能够沿第五冲模壳做往复运动;
[0046]所述第五通棒、第五推管和第五圆棒顺序设置在第五主模壳内,所述第五通棒固定在第五主模壳内,所述第五推管套设在第五通棒上,所述第五模垫连接于第五主模壳,所述第五通棒垫滑动设置在第五模垫内,所述第五圆棒一端抵接第五推管,所述第五圆棒另一端抵接第五通棒垫;
[004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金属垫圈(8)的生产,包括顺序布置的切料模具单元(1),用于金属垫圈(8)的落料切割;第一冲压模具单元(2),用于金属垫圈(8)中第一倒角(801)的冲压制作;第二冲压模具单元(3),用于金属垫圈(8)中第二倒角(802)的冲压制作;第三冲压模具单元(4),用于金属垫圈(8)中垫圈内孔(803)的第一次冲压制作;第四冲压模具单元(5),用于金属垫圈(8)中垫圈头部(804)的第一次冲压制作;第五冲压模具单元(6),用于金属垫圈(8)中垫圈头部(804)的第二次冲压制作;以及第六冲压模具单元(7),用于金属垫圈(8)中垫圈内孔(803)的第二次冲压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模具单元(1)包括剪模(101)和剪刀板(102),所述剪模(101)内沿其轴向设置有供料通道(1011),所述供料通道(1011)为金属垫圈(8)的原料提供通道,所述剪刀板(102)设置在剪模(101)轴向一端,所述剪刀板(102)能够沿剪模(101)径向做往复运动,用于切割供料通道(1011)内输出的原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单元(2)包括第一冲模壳(201)、第一主模壳(202)、第一冲棒(203)、第一冲棒垫(204)、第一主模合金层(205)、第一通棒(207)、第一通棒垫(209)以及第一模垫(210);所述第一冲模壳(201)与第一主模壳(2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冲棒(203)和第一冲棒垫(204)顺序设置在第一冲模壳(201)内并能够沿第一冲模壳(201)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通棒(207)和第一通棒垫(209)顺序设置在第一主模壳(202)内并能够沿第一主模壳(202)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通棒(207)上套设有第一通棒套(208);所述第一冲棒(203)和第一通棒(20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主模壳(202)内设有第一主模合金层(205),所述第一主模合金层(205)内部设置第一冲压空间(206),所述第一通棒(207)一端伸入第一冲压空间(206)内,所述第一冲棒(203)一端能够伸入第一冲压空间(206)内;所述第一冲压空间(206)具有与第一倒角(801)形状相同的轮廓;所述第一模垫(210)连接于第一主模壳(202),所述第一通棒垫(209)贯穿于第一模垫(2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单元(3)包括第二冲模壳(301)、第二主模壳(302)、第二冲棒(303)、第二冲棒垫(304)、第二通棒(307)、第二通棒垫(309)以及第二模垫(310);所述第二冲模壳(301)和第二主模壳(30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冲棒(303)和第二冲棒垫(304)顺序设置在第二冲模壳(301)内并能够沿第二冲模壳(301)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通棒(307)和第二通棒垫(309)顺序设置在第二主模壳(302)内并能够沿第二主模壳(302)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通棒(307)上套设有第二通棒套(308);所述第二通棒(307)与第二冲棒(30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模壳(302)内设有第二主模合金层(305),所述第二主模合金层(305)内设有第二冲压空间(306),所述第二通棒(307)的一端伸入第二冲压空间(306)内,所述第二冲棒(303)的一端能够伸入第二冲压空间(306)内;所述第二冲压空间(306)具有与第二倒角(802)相同的轮廓;所述第二模垫(310)连接于第二主模壳(302),所述第二通棒垫(309)贯穿于第二模垫
(3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冲压模具单元(4)包括第三冲模壳(401)、第三主模壳(402)、第三冲棒(403)、第三冲棒垫(404)、第三通棒(407)、第三推管(408)、第三圆棒(409)、第三模垫(411)和第三通棒垫(412);所述第三冲模壳(401)和第三主模壳(4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冲棒(403)和第三冲棒垫(404)顺序设置在第三冲模壳(401)内并能够沿第三冲模壳(401)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三通棒(407)、第三推管(408)和第三圆棒(409)顺序设置在第三主模壳(402)内,所述第三通棒(407)固定在第三主模壳(402)内,所述第三推管(408)套设在第三通棒(407)上,所述第三模垫(411)连接于第三主模壳(402),所述第三通棒垫(412)滑动设置在第三模垫(411)内,所述第三圆棒(409)一端抵接第三推管(408),所述第三圆棒(409)另一端伸入第三模垫(411)内并抵接第三通棒垫(412);所述第三通棒(407)与第三冲棒(4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主模壳(402)内设有第三主模合金层(405),所述第三主模合金层(405)内设有第三冲压空间(406),所述第三通棒(407)一端伸入第三冲压空间(406)内,所述第三推管(408)一端能够伸入第三冲压空间(406)内,所述第三冲棒(403)一端能够伸入第三冲压空间(406)内;所述第三冲压空间(406)的轮廓为圆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模壳(402)内设有第三垫块(410),所述第三通棒(407)连接于第三垫块(410),所述第三垫块(410)一端与第三推管(408)抵接,所述第三垫块(410)另一端与第三模垫(411)抵接;所述第三圆棒(409)贯穿于第三垫块(4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冲压模具单元(5)包括第四冲模壳(501)、第四主模壳(502)、第四冲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珊蒋婵杰姬承伟徐礼军崔佳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英沪标准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