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69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固体系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壳部和下壳部组成,所述上壳部靠近上端的侧壁位置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壳体内部贯通,所述上壳部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口,所述下壳部的下端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所述壳体内部侧壁设有集污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体内壁设有集污件,集污件迎合旋风螺旋方向,使离心至壳体内壁的固体颗粒或液体被拦截,提高了分离的有效性。提高了分离的有效性。提高了分离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风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气固体系分离设备
,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气固混合物在作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固体颗粒和\或液体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气固分离设备。由于固体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远大于重力和惯性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固体颗粒和\或液体由气流分离出,并收集。
[0003]现有技术中,旋风分离器在处理气固体系和液固体系产品时,仍有部分会跟随气体介质吹出分离器。一方面,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带有固体颗粒和\或液滴的气体吹出分离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解决了现有旋风分离器吹出的气体会有少量固体颗粒或液滴残留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下壳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部的底部,所述上壳部靠近上端的侧壁位置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壳体内部贯通,所述上壳部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口,所述下壳部的下端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所述壳体内部侧壁设有多个集污件,多个所述集污件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每个所述集污件平行于所述壳体的母线,或者每个所述集污件为螺旋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口、所述上壳部、所述排气口均为圆柱状薄壁结构,所述进气口的中轴线与上壳部的中轴线不相交,所述排气口的中段位置与所述上壳部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部为圆锥状薄壁结构,其底面与上壳部固定连接,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下壳部的锥尖位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污件为凸出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板状结构,或者为凹设于所述壳体的凹槽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集污件均朝向所述壳体内气流螺旋方向的上游倾斜。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集污件为螺旋结构时,所述集污件顶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顶端,其底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端。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壳体内壁设有集污件,集污件迎合旋风螺旋方向,使离心至壳体内壁的固体颗粒或液体被拦截,提高了分离的有效性;集污件内的的涡流风速较小,使得收集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在集污件的导向作用下,可顺利落入排污口,提高了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101、上壳部;102、下壳部;2、进气口;3、排气口;4、排污口;5、集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部101和下壳部102,上壳部101靠近上端的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气口2,进气口2与壳体1内部贯通,上壳部10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口3,进气口2、上壳部101、排气口3均为圆柱状薄壁结构,进气口2的中轴线与上壳部101的中轴线不相交,下壳部102为圆锥状薄壁结构,其底面与上壳部101固定连接,其锥尖位置设有排污口4,壳体1内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多个集污件5,气体由上壳部101的切向方向进入上壳部101,进而在壳体1内产生螺旋涡流,气体内的固体颗粒或者液滴承受离心力,从而从气体中分离出,甩向集污件5,在集污件5的导流作用下进入排污口4,便可对分离的固体颗粒或液体进行收集。
[0021]排气口3的中段位置与上壳部101固定连接,排气口3的下段部分位于壳体1内部,其长度大于进气口2的直径,可防止进气口2进入的气体不经过分离操作便由排气口3吹出,保证了分离的可靠性。
[0022]下壳部102的圆锥状结构可对分离的固体颗粒或者液体进行导流,便于其由排污口4流出,
[0023]集污件5为凸出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的板状结构,或者为凹设于所述壳体1的凹槽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集污件5为凸出于壳体内壁的板状结构,集污件5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折线槽状结构,如图2所示,使集污件5迎合旋风的螺旋方向,可有效拦截离心作用下分离至壳体1内壁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并且集污件5内的涡流风速较小,拦截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在集污件5的导向作用下流至排污口4。
[0024]如图3所示,集污件5沿直线方向布置于壳体1内壁上,使集污件5与壳体1的中轴线平行,集污件5拦截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集污件5下落,直接落入排污口4,减少再次排出,提高了分离率。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上壳部101和下壳部102,上壳部101靠近上端的侧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气口2,进气口2与壳体1内部贯通,上壳部101的顶
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口3,进气口2、上壳部101、排气口3均为圆柱状薄壁结构,进气口2的中轴线与上壳部101的中轴线不相交,下壳部102为圆锥状薄壁结构,其底面与上壳部101固定连接,其锥尖位置设有排污口4,壳体1内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多个集污件5,气体由上壳部101的切向方向进入上壳部101,进而在壳体1内产生螺旋涡流,气体内的固体颗粒或者液滴承受离心力,从而从气体中分离出,甩向集污件5,在集污件5的导流作用下进入排污口4,便可对分离的固体颗粒或液体进行收集。
[0027]排气口3的中段位置与上壳部101固定连接,排气口3的下段部分位于壳体1内部,其长度大于进气口2的直径,可防止进气口2进入的气体不经过分离操作便由排气口3吹出,保证了分离的可靠性。
[0028]下壳部102的圆锥状结构可对分离的固体颗粒或者液体进行导流,便于其由排污口4流出,
[0029]集污件5为凸出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的板状结构,或者为凹设于所述壳体1的凹槽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集污件5为凸出于壳体内壁的板状结构,每个集污件5呈螺旋板状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集污件5均朝向所述壳体内气流螺旋方向的上游倾斜,使集污件5迎合旋风的螺旋方向,可有效拦截离心作用下分离至壳体1内壁的固体颗粒或液体;集污件5内的涡流风速较小,且涡流可沿集污件5方向向下推动固体颗粒或液体,拦截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在集污件5的导向作用下流至排污口4。
[0030]如图4所示,集污件5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部(101)和下壳部(102),所述下壳部(102)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部(101)的底部,所述上壳部(101)靠近上端的侧壁位置设有进气口(2),所述进气口(2)与壳体(1)内部贯通,所述上壳部(10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口(3),所述下壳部(102)的下端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4),所述壳体(1)内部侧壁设有多个集污件(5),多个所述集污件(5)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每个所述集污件平行于所述壳体(1)的母线,或者每个所述集污件为螺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所述上壳部(101)、所述排气口(3)均为圆柱状薄壁结构,所述进气口(2)的中轴线与上壳部(101)的中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耀宗石卫东李迎军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六科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