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37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下舵承筒体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船底板钢板与大圆弧过渡区末端为对接焊联接结构。优点:一是通过在下舵承筒体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域,将船体钢板与筒体直接角接焊改为大圆弧过渡区域与船体钢板对接焊,不但消除了焊接过程对下舵承筒体的热影响,同时采用对接焊更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大圆弧过渡联接不仅提高了联接区域的性能,同时更有利于消除焊接过程的应力;二是增设大圆弧过渡区域与船体钢板对接焊的联接结构,从而彻底解决了下舵承铸钢件在与船体钢板焊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产品结构的综合性能。同时提高了产品结构的综合性能。同时提高了产品结构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既消除了焊接过程对下舵承筒体的热影响,又能对接焊更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大圆弧过渡联接区域的性能,更有利于消除焊接过程应力的大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属下舵承铸钢件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下舵承铸钢件是船用舵系部件中重要零件,它对于舵杆联接舵叶固定于船体起到重要的保护和支撑作用。传统的下舵承铸钢件外轮廓形状为筒体结构。铸造毛坯通过机械加工后,在船体中进行焊接后固定,筒体外圆与船体板通过角焊的方式焊接固定(见图3和图4)。其不足之处:由于焊接过程需要在野外高空作业,因此对焊接带来非常的不变,同时对焊接的质量也带来一定影响。由于钢板与筒体为垂直衔接,因此焊接采用角焊,筒体通过角焊缝与钢板联接,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过程对下舵承铸钢件筒体的热影响较大,焊后去应力困难,因此传统的角焊联接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焊接强度性能,同时由于焊接热影响对筒体的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消除了焊接过程对下舵承筒体的热影响,又能对接焊更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大圆弧过渡联接区域的性能,更有利于消除焊接过程应力的大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及铸造结构。
[0004]设计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设计目的。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下舵承筒体由于角焊接联接带来的应力集中和热影响造成性能下降的问题,在结构上采用在下舵承筒体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采用船底板钢板与大圆弧过渡区对接焊的联接结构,见图1和2。
[0005]技术方案:一种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下舵承筒体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船底板钢板与大圆弧过渡区末端为对接焊联接结构。
[0006]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通过在下舵承筒体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域,将船体钢板与筒体直接角接焊改为大圆弧过渡区域与船体钢板对接焊,不但消除了焊接过程对下舵承筒体的热影响,同时采用对接焊更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大圆弧过渡联接不仅提高了联接区域的性能,同时更有利于消除焊接过程的应力;二是增设大圆弧过渡区域与船体钢板对接焊的联接结构,从而彻底解决了下舵承铸钢件在与船体钢板焊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产品结构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采用大圆弧过渡下舵承铸钢件与船底板对接焊联接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传统下舵承铸钢件与船底板角接焊联接示意图。
[0010]图4是图3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一种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下舵承筒体1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2,采用铸钢工艺铸造成型。船底板钢板4与大圆弧过渡区2末端为对接焊联接结构3。大圆弧过渡区2弧度半径大于100mm,小于150mm。
[0012]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技术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弧过渡接口新型下舵承铸钢件,其特征是:下舵承筒体(1)外圆增设大圆弧过渡区(2),船底板钢板(4)与大圆弧过渡区(2)末端为对接焊联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刚陈江忠贾华方
申请(专利权)人:宝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