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23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主要涉及车载智能终端设备领域。包括设置在终端壳体上的副端口,所述副端口外侧配合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通过弹性件连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位置,对所述限位板的位置进行牵引;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落线孔,与副端口内部的接口相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落线孔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保障终端设备的连接端与副端口内部的接口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汽车行驶环境等其他因素,而影响终端设备与M500车载智能终端之间的正常连接,以保障终端设备能够正产发挥其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智能终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

技术介绍

[0002]如说明书附图图6所示,为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M500(2G)主要面向乘用车市场领域,主流客户包括整车厂、4S 店、保险UBI、汽车后服、运营商、车联网设备厂商、个人车主等,其具备车型适配广覆盖、高可靠、数据丰富准确有效等多项技术优势,行业领先。技术方案设计上,M500(2G)0BD终端采用了主流的高端汽车电子处理器芯片方案,内置先进的GSM/GPRS通信模组、高精度GPS/北斗双模定位芯片、智能OBD算法模块、高灵敏度3D传感芯片等高性能核心模块,致力于打造成为汽车内的数据路由网关,进而实现汽车生活的数据化。为了使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使用性能更强,在对M500车载智能终端进行设置时,在M500车载智能终端上设置副端口,并在副端口内设置卡槽以及USB等连接端口,进而实现M500车载智能终端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
[0003]因为在M500车载智能终端上设置副端口的目的是方便智能终端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连接,致使需要保障终端设备与M500车载智能终端相连接后,不会发生轻易脱落的问题。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使用环境就是与汽车原有的插接端口进行连接,进而再将终端设备与副端口相连接。而对于汽车的行驶环境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保障终端设备与副端口内部接口之间的连接紧固,从而才能够保障终端设备的有效连接。例如传统的插口在经过进行插拔后,会出现因磨损而导致与插头连接的松动问题,但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经过较为颠簸的路段时,会因为终端设备与副端口内部接口连接松动问题,进而影响终端设备的连接稳定性。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即而配合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副端口进行设置,使得终端设备在与副端口内部的连接端头进行连接时,能够保障终端设备连接端与副端口内部进行有效连接,并且不会因汽车行驶以及汽车其他因素问题,影响终端设备连接端连接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它能够保障终端设备的连接端与副端口内部的接口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汽车行驶环境等其他因素,而影响终端设备与M500车载智能终端之间的正常连接,以保障终端设备能够正产发挥其功能。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连接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终端壳体上的副端口,所述副端口外侧配合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通过弹性件连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位置,对所述限位板的位置进行牵引;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落线孔,与副端口内部的接口相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落线孔进行设置。
[0007]所述落线孔包括进线通道、线孔位,所述线孔位配合设置在副端口内部的接口外侧,且多个所述线孔位之间通过进线通道相连接。
[0008]所述落线孔的侧壁上配合设置有软质弹性护垫,所述软质弹性护垫与落线孔的侧壁之间粘连连接。
[0009]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
[0010]所述限位板铰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位置的一侧,且所述扭力弹簧配合所述限位板的铰接轴进行设置。
[0011]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条带。
[0012]所述副端口位置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端头,所述弹性条带的其中一段与所述固定端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
[0013]所述固定端头为快拆结构端头。
[0014]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首先对于本装置在进行设置时,通过在副端口外侧设置限位板,并将限位板通过弹性件与副端口位置相连接,使得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实现限位板对终端设备连接端的限位。并且在限位板上设置落线孔,与副端口内部的接口相连接的导线穿过落线孔后,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对限位板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连接端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终端设备的接线端与副端口内部接口之间的有效连接。
[0016]2、本装置在进行弹性件的设置时,以不同的弹性件使限位板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通过弹性件配合限位板进行设置,使得限位板能够有效的对终端设备的接线端进行限位,同时保障在汽车进行颠簸行驶或其他环境下的行驶时,终端设备的接线端与副端口内部接口之间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受力示意图。
[0020]附图4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是本技术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4]1、终端壳体;2、副端口;3、限位板;4、弹性件;5、落线孔;6、进线通道;7、线孔位;8、铰接轴;9、弹性条带;10、固定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6]因为对于M500车载智能终端本身具备的功能而言,可能不会实现很多的功能,因
此需要在M500车载智能终端上设置副端口2,并在副端口2内设置不同终端设备的接口,进而实现M500车载智能终端功能的拓展,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而对于副端口2内部的接口而言,在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端进行连接后,不能轻易发生松动脱落问题,避免出现终端设备的使用问题。
[0027]本技术所述是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2连接固定件,主体结构包括设置在终端壳体1上的副端口2,所述副端口2外侧配合设置有限位板3,且所述限位板3通过弹性件4连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2位置,对所述限位板3的位置进行牵引;所述限位板3上设置有落线孔5,与副端口2内部的接口相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落线孔5进行设置。因为对于M500车载智能终端的使用环境而言,需要保障与副端口2内部接口相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连接端不会轻易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而本装置在进行设置时,通过在副端口2外侧设置限位板3,且使限位板3通过弹性件4连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2位置,使得弹性件4能够对限位板3的位置进行限位。在进行使用时,将终端设备的连接端导线穿过落线孔5,使落线孔5对导线的位置进行限位,在终端设备的连接端与副端口2内部接口相对接后,再使限位板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对终端设备的连接端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连接端与副端口2内部接口之间连接的紧固稳定性。
[0028]所述落线孔5包括进线通道6、线孔位7,所述线孔位7配合设置在副端口2内部的接口外侧,且多个所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2)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终端壳体(1)上的副端口(2),所述副端口(2)外侧配合设置有限位板(3),且所述限位板(3)通过弹性件(4)连接设置在所述副端口(2)位置,对所述限位板(3)的位置进行牵引;所述限位板(3)上设置有落线孔(5),与副端口(2)内部的接口相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落线孔(5)进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2)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线孔(5)包括进线通道(6)、线孔位(7),所述线孔位(7)配合设置在副端口(2)内部的接口外侧,且多个所述线孔位(7)之间通过进线通道(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M500车载智能终端用副端口(2)连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线孔(5)的侧壁上配合设置有软质弹性护垫,所述软质弹性护垫与落线孔(5)的侧壁之间粘连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华杨再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思建天元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