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197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包括机架、热风顶盖、循环风机、加热管以及反射板,反射板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风叶轮驱动气流沿着从进风结构依次经过风叶轮、出风结构、加热管以及承印物后流回进风结构的路径循环。一方面可减少气流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另一方面可减少热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及周围环境中的工作人员造成的损害。成的损害。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丝网印刷工艺中,因为承印物上的油墨的特殊性质,印刷后需要有一个烘干的过程。
[0003]为保证烘干的效果,现有烘干炉的热风区都是外置循环,即把烘干炉内的热空气抽出来,再通过外部的风机送入烘干炉内,以使烘干炉内各个区域温度均衡。但是在外置循环的过程中,热量损失严重,且循环管道的温度较高,不利于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减少烘干炉热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并减小循环过程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包括机架、热风顶盖、循环风机、加热管以及反射板;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循环电机及风叶轮,所述循环电机的外壳连接在所述热风顶盖的外侧,所述循环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热风顶盖内;所述风叶轮同轴连接在所述循环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热风顶盖内的一端上;所述热风顶盖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热风顶盖能够扣合于所述机架的上侧,以将所述风叶轮、所述反射板、所述加热管以及承印物容纳在所述热风顶盖与所述机架的上侧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风叶轮下方并与所述热风顶盖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反射板下方并与所述反射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工作时,所述承印物被传送至所述加热管下方;所述风叶轮驱动所述气流沿着从进风结构依次经过所述风叶轮、所述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管以及所述承印物后流回所述进风结构的路径循环。
[0007]可选的,所述反射板具有若干个反射凹槽;所述反射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且所述反射凹槽内能够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加热管。
[0008]可选的,所述出风结构为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贯穿所述反射板,且多个所述出风孔均匀间隔排布在各个所述反射凹槽的内壁上。
[0009]可选的,所述进风结构为进风孔,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反射板的居中位置。
[0010]可选的,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加热管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反射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挂扣,两个所述挂扣间隔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反凹槽的内壁上,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挂设在与之对应的两个所述挂扣上。
[0011]可选的,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进一步包括若干根传送辊以及驱动所述若干根传送辊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若干根所述传送辊并排架设在所述机架的上侧,所述承印物平铺在若干根所述传送辊上。
[0012]可选的,所述反射板包括镜面不锈钢反射板。
[0013]可选的,所述热风顶盖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所述机架的上侧覆盖有第二保温层。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和所述第二保温层均包括岩棉板层。
[0015]可选的,多台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沿所述承印物的传送方向紧密排列,处于所述承印物传送方向上游的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内的所述承印物能够被传送至下游的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中。
[0016]综上所述,循环风机的风叶轮先将气流从进风结构处吸入,再沿自身径向将气流向周围吹出,然后气流经过反射板上的出风结构,依次流过加热管和承印物,最后通过反射板上的进风结构流回循环风机的风叶轮,并且持续地沿上述路径循环,以使热风顶盖与机架上侧之间的区域内温度分布均匀,烘干效果好。并且,与现有的烘干炉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烘干炉热循环装置中,由于热量在热风顶盖与机架上侧之间循环,逸散至装置外部的热量较少,有利于保证承印物烘干的效率,又有利于节能减排,还能够减少热量逸散对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工作人员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内气流方向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反射板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反射板结构的正视图;
[0021]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主要用于体现传送辊结构和驱动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机架;11、承印物;2、热风顶盖;21、内层;22、外层;23、第一保温层;24、第二保温层;3、循环风机;31、循环电机;32、风叶轮;4、加热管;5、反射板;51、反射凹槽;52、葫芦孔;6、进风孔;7、出风孔;8、安装结构;81、挂扣;9、传送辊;91、辊轴;92、辊轮;93、驱动组件;931、电机;932、链条;93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6]本技术提供的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可以对表面涂布有热固胶、热固油墨等物质的承印物进行烘干,承印物可以是玻璃、纺织品等。
[0027]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8]参照图1

3,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包括机架1、热风顶盖2、循环风机3、加热管4以及反射板5。循环风机3包括循环电机3及风叶轮32,循环电机3的外壳与热风顶盖2的外侧可拆卸连接,循环电机3的输出轴穿入热风顶盖2内。风叶轮32同轴连接在循环电机3的输出轴穿入热风顶盖2内的一端上。热风顶盖2与机架1活动连接,热风顶盖2能够扣合于机架1的上侧,以将风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热风顶盖、循环风机、加热管以及反射板;所述循环风机包括循环电机及风叶轮,所述循环电机的外壳连接在所述热风顶盖的外侧,所述循环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热风顶盖内;所述风叶轮同轴连接在所述循环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热风顶盖内的一端上;所述热风顶盖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热风顶盖能够扣合于所述机架的上侧,以将所述风叶轮、所述反射板、所述加热管以及承印物容纳在所述热风顶盖与所述机架的上侧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风叶轮下方并与所述热风顶盖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反射板下方并与所述反射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工作时,所述承印物被传送至所述加热管下方;所述风叶轮驱动所述气流沿着从所述进风结构依次经过所述风叶轮、所述出风结构、所述加热管以及所述承印物后流回所述进风结构的路径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具有若干个反射凹槽;所述反射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且所述反射凹槽内能够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为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贯穿所述反射板,且多个所述出风孔均匀间隔排布在各个所述反射凹槽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炉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新彩家用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