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9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曲轴孔、变速箱输入轴孔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喷油柱,所述喷油柱位于所述曲轴孔的上方,所述喷油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通,所述喷油柱的面向所述连杆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喷油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油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通过设置喷油孔,使之对于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较好。销以及气缸壁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较好。销以及气缸壁的润滑和冷却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摩托车发动机对于活塞的润滑通常都是首先由机油泵将机油通过曲轴箱油道送入曲轴油道对曲轴和连杆大头进行润滑,然后机油在高速旋转的曲轴飞溅至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从而达到对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进行润滑的目的。
[0003]但是,上述润滑方式的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的润滑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以提高对于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的润滑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曲轴孔、变速箱输入轴孔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喷油柱,所述喷油柱位于所述曲轴孔的上方,所述喷油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通,所述喷油柱的面向所述连杆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喷油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油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的夹角为α,其中,16.5≤α≤18.5
°

[0007]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孔的轴心线与发动机的气缸的轴心线的夹角在所述第一壳体端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β,其中,10≤β≤12/>°

[0008]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孔的远离所述油道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喷油孔的轴心线垂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平衡轴轴承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侧设置有启动双联齿轮轴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合模螺栓孔,其中,两个所述合模螺栓孔分别位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孔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侧设置有曲轴轴承压销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喷油的喷油孔,使得对于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进行润滑的润滑油,除了来自高速旋转的曲轴飞溅至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上的润滑油之外,还有来自喷油孔的润滑油,从而达到提高对于活塞、活塞销和气缸壁的润滑效果以及冷却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的立体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视图;
[0019]图4为图3所示的B

B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0]图5为图4所示的C处的放大视图;
[0021]图6为图1所示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的第二壳体的主视图;
[0022]图7为图1所示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的第二壳体的后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第一壳体10、喷油柱11、油道12、喷油孔13、斜面14、第二壳体20、启动双联齿轮轴孔21、曲轴轴承压销孔22、曲轴孔01、变速箱输入轴孔02、变速箱输出轴孔03、平衡轴轴承孔04、合模螺栓孔05、曲轴30、变速箱输入轴40、变速箱输出轴50、启动电机60、启动双联齿轮轴70、连杆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如图1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均开设有曲轴孔01、变速箱输入轴孔02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孔03。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曲轴30、变速箱输入轴40、变速箱输出轴50、启动电机60、启动双联齿轮轴70和连杆80。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第一壳体10的面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喷油柱11,喷油柱11位于曲轴孔01的上方,喷油柱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油道12,油道12的背离连杆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通,喷油柱11的面向连杆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喷油的喷油孔13,喷油孔13的一端与油道12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0032]通过在第一壳体10内设置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均设置有曲轴孔、变速箱输入轴孔以及变速箱输出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喷油柱,所述喷油柱位于所述曲轴孔的上方,所述喷油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的背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通,所述喷油柱的面向所述连杆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向活塞、活塞销以及气缸壁喷油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油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的夹角为α,其中,16.5≤α≤18.5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的轴心线与发动机的气缸的轴心线的夹角在所述第一壳体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刚王亚飞赵学方汤世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润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