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卫玉专利>正文

灶具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85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特点是包括分气底盖及分气火盖;所述分气底盖包括开口向上的上凹腔,所述分气火盖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凹腔;所述下凹腔与上凹腔的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下凹腔盖在上凹腔上,上二次进风通道与下二次进风通道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上二次进风通道的盖在对应的下二次进风通道并相通从而形成二次进风通道,上分气槽盖在对应的下分气槽上并相通从而形成分气槽,以及环形上气槽盖在环形下气槽上并相通从而形成环形气槽;所述中心进气管的出气口与上凹腔的顶板有间隔,该间隔与分气槽的入气口相通,分气槽的出气口与环形气槽相通。其优点为:容易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通用性好。通用性好。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灶具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灶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杯、底座、分火器及分火盖;安装时,底座盖在燃烧器底杯上,分火器盖在底座上,以及分火盖盖在分火器上。加工比较麻烦,生产成本也高,通用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容易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通用性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灶具燃烧器,
[0005]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气底盖及分气火盖;所述分气底盖包括开口向上的上凹腔,在所述上凹腔的底板上位于上凹腔内设有二个以上的下二次进风通道,所述下二次进风通道的二次进风口与外界相通,相邻两下二次进风通道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下分气槽,上凹腔侧壁与下二次进风通道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下气槽,在上凹腔的底板上设有中心进气管,所述中心进气管的进气口伸入燃烧器底杯中,下二次进风通道位于中心进气管的出气口旁;上凹腔的底板下方盖在燃烧器底杯上,在上凹腔的底板下方与燃烧器底杯之间设有二个以上的一次进风通道;
[0006]所述分气火盖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凹腔,在所述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下凹腔内设有二个以上的上二次进风通道,所述上二次进风通道的出风口与上凹腔的顶板上方相通,相邻两上二次进风通道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上分气槽,下凹腔侧壁与上二次进风通道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上气槽,在下凹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外出气孔,在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环形上气槽处设有若干个内出气孔;
[0007]所述下凹腔与上凹腔的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下凹腔盖在上凹腔上,上二次进风通道与下二次进风通道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上二次进风通道的盖在对应的下二次进风通道并相通从而形成二次进风通道,上分气槽盖在对应的下分气槽上并相通从而形成分气槽,以及环形上气槽盖在环形下气槽上并相通从而形成环形气槽;所述中心进气管的出气口与上凹腔的顶板有间隔,该间隔与分气槽的入气口相通,分气槽的出气口与环形气槽相通。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凹腔底板的下方设有二个以上的盖在燃烧器底杯上的盖脚,相邻盖脚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所述一次进风通道。
[0009]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下二次进风通道的二次进风口设在对应的盖脚处。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环形上气槽处设有二个以上向上凸起的凹腔,所述内出气孔设在凹腔的内侧壁上,所述凹腔的断面呈“八字”形。
[001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上气槽的顶部呈向处倾斜状。
[0012]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出气孔位于上二次进风通道的出风口上方。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中心火盖,在中心火盖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中心侧出气孔,在所述下凹腔的顶板中心位置设有二个以上的中心出气孔,所述中心出气孔位于中心进气管的出气口的上方,所述中心火盖盖在所有的中心出气孔上。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容易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一的分气火盖的反面部位的立体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一的分气底盖的反面部位的立体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一的主视图;
[0020]图6是图5的A

A剖视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实施一另一方位的立体图;
[002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3]图9是图8的B

B剖视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5]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0026]图12是本技术实施二的分气火盖的反面部位的立体图;
[0027]图13是本技术实施二的分气底盖的反面部位的立体图;
[0028]图14是本技术实施二的主视图;
[0029]图15是图14的C

C剖视图;
[0030]图16是本技术实施二另一方位的立体图;
[0031]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32]图18是图17的D

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34]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至图9所示,其是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分气底盖2及分气火盖3。
[0037]所述分气底盖2包括开口向上的上凹腔,在所述上凹腔的底板上位于上凹腔内设有四个下二次进风通道22,所述下二次进风通道22的二次进风口28与分气底盖2的外界相通,相邻两下二次进风通道22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下分气槽25,上凹腔侧壁与下二次进风通道22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下气槽24,在上凹腔的底板上设有中心进气管21,所述中
心进气管21的进气口伸入燃烧器底杯1中,中心进气管21的出气口位于上凹腔内,下二次进风通道22分布在中心进气管21的出气口旁;上凹腔的底板下方盖在燃烧器底杯1上,在上凹腔的底板下方与燃烧器底杯1之间设有四个一次进风通道27,一次进风通道27的进风口与外界相通,一次进风通过27的出风口与燃烧器底杯1内相通,这样一次进风通道27可以将外界空气引入到燃烧器底杯1中。
[0038]所述分气火盖3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凹腔,在所述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下凹腔内设有四个上二次进风通道34,所述上二次进风通道34的出风口与上凹腔的顶板上方相通,相邻两上二次进风通道34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上分气槽31,下凹腔侧壁与上二次进风通道34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上气槽33,在下凹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外出气孔35,在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环形上气槽33处设有若干个内出气孔36;
[0039]所述下凹腔与上凹腔的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下凹腔盖在上凹腔上;上二次进风通道34与下二次进风通道22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上二次进风通道34的盖在对应的下二次进风通道22并相通从而形成二次进风通道,上分气槽31盖在对应的下分气槽25上并相通从而形成分气槽,以及环形上气槽33盖在环形下气槽24上并相通从而形成环形气槽;下二次进风通道22的二次进风口28是二次进风通道的进风口,上二次进风通道34的出风口是二次进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气底盖(2)及分气火盖(3);所述分气底盖(2)包括开口向上的上凹腔,在所述上凹腔的底板上位于上凹腔内设有二个以上的下二次进风通道(22),所述下二次进风通道(22)的二次进风口(28)与外界相通,相邻两下二次进风通道(22)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下分气槽(25),上凹腔侧壁与下二次进风通道(22)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下气槽(24),在上凹腔的底板上设有中心进气管(21),所述中心进气管(21)的进气口伸入燃烧器底杯(1)中,下二次进风通道(22)位于中心进气管(21)的出气口旁;上凹腔的底板下方盖在燃烧器底杯(1)上,在上凹腔的底板下方与燃烧器底杯(1)之间设有二个以上的一次进风通道(27);所述分气火盖(3)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凹腔,在所述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下凹腔内设有二个以上的上二次进风通道(34),所述上二次进风通道(34)的出风口与上凹腔的顶板上方相通,相邻两上二次进风通道(34)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上分气槽(31),下凹腔侧壁与上二次进风通道(34)之间有间隔从而形成环形上气槽(33),在下凹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外出气孔(35),在下凹腔的顶板上位于环形上气槽(33)处设有若干个内出气孔(36);所述下凹腔与上凹腔的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下凹腔盖在上凹腔上,上二次进风通道(34)与下二次进风通道(22)大小及形状相适应且上二次进风通道(34)的盖在对应的下二次进风通道(22)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玉
申请(专利权)人:刘卫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